周靜娜
【摘要】閱讀與寫作是一個互動性讀寫相長的過程,勞于閱讀,逸于寫作。在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讀與寫的元素,加以方法的指導,有針對性進行訓練,定能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關鍵詞】讀寫;結合;促進
讀寫是一個互動式過程。閱讀是土壤,為種子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與充足的水分。寫作是種子,種子在土壤的滋養(yǎng)下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就是學生在理解文本內(nèi)涵,提升閱讀能力的過程,也是感悟語言魅力,發(fā)展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視角去閱讀文本,學生的寫作水平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浸潤與提升,從而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共同相長。
本文以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彭學軍的《腰門》整本書閱讀交流為例,筆者嘗試在整本書閱讀中構建"指向寫作"的教學新模式,將教學過程設計成指向學生寫作的三大板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滲透寫法指導,引導學生在整本書交流中理解語言的內(nèi)涵,感受童年的美好,以讀促寫,以寫悟讀,讀寫結合。
一、追尋邊城,品味湘西之美
《腰門》是兒童文學作家彭學軍的優(yōu)秀作品,作者以細膩而潤澤的筆墨,講述了六歲女孩沙吉被寄養(yǎng)在湘西小城云婆婆家中的生活遭遇和成長歷程。故事感人而美好,仿佛就是每個人童年生活的印記。一書一世界,一草一物總關情。小說中有很多湘西的事物給小沙吉留下美好的童年印記,筆者抓住小說表達的特點,引導學生從作者的寫作角度走進書本,細嚼慢咽,讀懂書中湘西獨特的風情物意。
1.讀懂建筑物之古樸
鳳凰古城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是古中國西南文物特色建筑的集中地,古貌猶存。為了讀懂古城的美,在教學中,筆者設計用圖片競猜的方式去喚醒學生的閱讀記憶,依次出現(xiàn)吊腳樓、虹橋、青石板路、跳巖的圖片,再問一問學生:這些建筑你還記得嗎?它們在哪些文段中出現(xiàn)過?你能在書中找到提及最多的建筑嗎?鼓勵學生再次回到小說,帶著問題仔細閱讀,找出小說中古建筑的描寫,并出示學習單,讓學生完成表格。
學生通過再次閱讀,會收獲更加特別的閱讀體驗,感悟書中古建筑其實就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童年玩樂的秘密基地。
2.讀懂湘西小吃之美味
專家認為:每個人的童年記憶更多時候是由味道組成的。因為味道的感覺更讓人記得久遠。書中曾多次出現(xiàn)的湘西美食是小沙吉的最愛,讓人垂涎三尺,念念不忘。于是筆者引導學生:同學們,書中提及最多的美食有哪些?同學們有印象嗎?讓我們再次回讀小說,去尋找湘西美食的蹤影吧!接著筆者會出示書中出現(xiàn)湘西美食的圖片,如燈盞窩、姜糖果茶、桐油粑等,讓學生去猜,然后同樣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去填寫梳理,加深閱讀印象。
從美食中讀懂作家的童年味道,讀出小說的內(nèi)涵,其實也是在讀懂我們自己的童年印記。
3.讀懂小城人物之鮮活
小說就是通過典型人物的生活與精神來反映社會生活的變化,鮮活的人物形象往往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作家才會花大量的筆墨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小說《腰門》中的不少人物形象受到了學生的喜歡。如阿水、青榴、銅鑼、云婆婆等。筆者根據(jù)學生的興趣,來個人物大羅列,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人物寫在黑板上,以此喚醒學生的閱讀記憶。這些人物,誰才是沙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呢?課件出示“最重要的人物檔案”學習單,讓學生抓住稱呼、性格、最重要事件、對沙吉的影響等關鍵詞進行填寫。為什么只要選擇最重要的人物呢?這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能力和對人物的鑒賞評價能力,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為下面的寫作作好輔墊。
二、搭建橋梁,提煉表達方法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合乎法度,必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所以閱讀得越充分、透徹,寫作就越能厚積薄發(fā),一氣呵成。
1.童年印記,印記童年
在閱讀中,學生已經(jīng)讀懂作家表達童年印記的方式,通過提煉與總結經(jīng)歷過的建筑物(地方)、品嘗過的美食小吃以及印象深刻的人或伙伴,來表達自己的童年味道。此時筆者借助童年小詩《童年是什么?》幫助學生提煉寫作方法進行加工,了解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體驗不一樣的童年印記。
童年是……
童年是一條條青石板老路流下的長長的影子,
童年是飄香的姜糖果茶,
童年是阿水吊腳樓下洗衣的勞碌……
沙吉的童年印記都是由印象深刻的事物、人物、味道組成,童年或快樂或憂傷,百味雜陳,流淌在讀者的內(nèi)心,永不磨滅。
2.研習書本,即興仿寫
仿寫就是借助某一典型范本進行寫作訓練,既可以降低寫作的難度,又可以激發(fā)寫作的興趣,容易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此時筆者順勢引導:同學們,你們也來談一談,沙吉的童年還可以是什么?課件出示:
童年是什么?
童年就是阿水在過跳巖時一遍一遍和“我”道別時的心痛;童年還是(? ? ? ? ? ? );童年還是(? ? ? ? ? ? ? ? ?)。
三、順勢遷移,提升寫作能力
當學生已經(jīng)形成這樣一定的仿寫能力時,筆者隨機應變,來個能力拔高,跳出書本,走向生活,最終形成自己的童年小詩。
1.回歸生活,拓展思路
童年就是一個個美好的片斷,記錄著我們的微笑和快樂。為了讓學生寫出自己不一樣的五彩童年,筆者這樣設計:兒時的童年真是難忘,同學們,你最難忘的是什么?是一個人,是一個地方,還是一種美食?此時的學生早以打開了記憶的匣子,迫不及待與大家分享。
2.學以致用,繪寫童年
由模仿到創(chuàng)作,是一個內(nèi)化提高的過程。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出示要求:心心念念寫童年,寫一寫反映自己的童年小詩,要求是用上具體的事物進行表達。
童年是什么?
童年是(? ? ? ? ? ? ? ? ? ? ? ? ? ? ? ? ? );
童年就是(? ? ? ? ? ? ? ? ? ? ? ? ? ? ? ? )。
當思考恰好打開記憶的大門時,學生表達的欲望也被無限地點燃,他們渴望透過這一扇《腰門》去窺探了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回憶起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他們會真情流露地寫道:“童年是元宵節(jié)媽媽給我包餃子時的興奮與感動……”
“童年就是我與伙伴們大熱天躲在樹陰下偷吃西瓜時的又驚又喜……”
學者貴以得法而行之。在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中,高效的教學就是教方法,學表達,由句及段,由段達篇。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構建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的新模式,引導學生理解寫作與閱讀的關系,借助寫作促進學生對閱讀的深入理解,同時汲取閱讀教學中的豐富營養(yǎng),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的遷移與發(fā)展,從而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