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晨
摘 要: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而小學科學課程則在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和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在進行各種探究活動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因此在探究過程中實驗材料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實驗材料的有效性可以開發(fā)學生動手、動腦做科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積極性。實驗材料的有效性可以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和改進兩方面入手。
關(guān)鍵詞:科學探究;實驗;實驗材料
【中圖分類號】G 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140-01
實驗是科學課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活動類型,它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思維、合作、創(chuàng)造等能力。實驗材料是學生進行實驗活動的必要條件,沒有實驗材料,實驗就無從談起。實驗材料的選擇組合與篩選往往會影響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好的一套實驗材料更有助于學生解決科學問題、獲得科學知識,形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課前準備好合適的、有結(jié)構(gòu)的實驗材料是學生愛上科學課、進行有效探究學習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
1.實驗材料的選取
(1)選擇身邊的材料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tài)度、技能和獲取關(guān)于自然的知識?!毙抡n程還提倡科學課程應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如在教學《把物體放入水中》一課時,要讓學生體會到把物體放入水中會有沉浮和溶解的現(xiàn)象。這時,就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收集身邊的物體:鉛筆、橡皮、石子、沙子、鹽、糖、泡沫……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探究,就很容易讓學生理解物體的沉浮和溶解。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選擇學生熟悉的、常見的事物作為實驗材料,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探究,還可以破除科學的神秘感,讓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科學。
(2)選擇趣味的材料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的教學方法要富有兒童情趣和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边@就要求教師提供的實驗材料必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在教學《物體的運動方式》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要求學生帶一些自己喜愛的、常見的玩具:溜溜球、小風車、小汽車、竹蜻蜓、陀螺、汽球、會跳舞的小布娃娃……然后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原來自己身邊的玩具也有科學:它們的運動方式不同。
好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對于兒童玩具,他們更是愛不釋手。很顯然,在上述實驗探究中,教師所選擇的這些實驗材料抓住小學生對兒童玩具具有特有的興趣這一年齡特點。這些材料不但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物體的運動方式,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3)選擇直觀的材料
雖然新課程標準提倡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真刀真槍地做科學,但是,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是不能和成人相比擬的。因此,教師所提供給學生的實驗材料應盡可能體現(xiàn)現(xiàn)象的直觀性。如在教學《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一課時,教師不僅可以選擇鼓、音叉、小口瓶等實驗材料,還可以給學生提供黃豆、水、泡沫小球等一些輔助實驗材料。這樣,學生通過黃豆在鼓皮上的跳動,音叉使水濺出來、泡沫小球跳動起來等直觀現(xiàn)象就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實驗材料的改進
實驗教學能否成功、效果能否達到,不僅僅取決于實驗材料是否充足,還取決于實驗材料的選擇是否科學,搭配是否精當。實驗材料的選擇科學、搭配精當,學生操作起來得心應手,觀察方便,現(xiàn)象明顯。因此對實驗材料的改進也顯得尤為重要。
(1)積極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驗,改進實驗材料
教師要多外出聽課學習,開開眼界,看看別的教師是如何準備實驗材料的,從而做好學生科學課學習的引領(lǐng),讓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親身體會探究活動的樂趣。如《大大小小的影子》一課,我區(qū)學科帶頭人周艷華老師用到了手電筒(光源)、遮光物、屏。在這些器材中,手電筒的選取和屏的垂直問題比較重要,因為有的手電筒內(nèi)是有很多個小電珠組合而成,對影子的形成有影響。另外屏一定要豎立著擺放,否則如果搖晃的話也會影響影子的大小。而周老師用圖書室里的書立就解決了屏的問題,設計很巧妙,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2)整理實驗室中已有材料,合理利用現(xiàn)有材料
學校儀器室中有著許多原自然常識課教學時留下來的材料。這些實驗材料雖然不能滿足現(xiàn)在科學課教學的實驗需要,但是它們卻還有很大的價值,完全可以好好利用。有許多實驗器材不管是以前的常識課還是今天的科學課都用得上。如酒精燈、燒杯、鐵架臺、放大鏡、水槽、彈簧秤、溫度計等等,所以我們要好好保管,發(fā)揮他們的應有功能。
(3)引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能自發(fā)準備實驗材料
有些科學課堂上要準備的材料有很多,有些時候要準備的材料需要專業(yè)人士的幫忙,這個時候完全依靠教師自己的力量也許就難以完成,這個時侯我們不妨想想其他辦法,如學生就是一個不錯的資源。在材料的準備中我就經(jīng)常請學生協(xié)助我準備材料。如《校園里的小動物》的研究,課中用到的這些蝸牛和蚯蚓最好還是讓學生自己去準備。在材料的尋找過程中學生對這些小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也增長不少相關(guān)的課外知識。
“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要真正上好一節(jié)實驗課,科學探究要真正做到有效有序,就需要教師高度重視實驗材料的選擇、制作和組織,花大力氣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合適的材料,從而真正發(fā)揮實驗的效應,凸現(xiàn)科學課的教學功能,演繹出教學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