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定珠
摘要: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是學生看圖說話、寫話的延續(xù)。根據(jù)啟發(fā)式的教育理念,科學設計習作情境,使學生消除畏難情緒,樹立學習自信心,在學習中快樂成長。指導策略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引領他們自主學習,讓他們在“學、練、仿、悟”中學會習作技巧,提高習作水平。
關鍵詞:起步??習作??消除畏難??巧設情境??用好范文
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是學生看圖說話、寫話的延續(xù)。現(xiàn)在提倡學生心性自由發(fā)展,教師是不是就可以不管不顧了呢?當然不是。那么,三年級的習作指導是不是就得手把手地教呢?也不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只有站在更高的平臺去引領,學生才能飛得更高。讓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合理引領下去學、去練、去仿、去悟,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F(xiàn)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起步習作指導策略。
一、消除畏難,增強信心——學
新課標對三、四年級的習作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三年級學生習作如嬰兒學步,先扶著他走,讓他覺得走路并不難,消除他的畏懼心理,等他學會了邁步就要放手讓他自己嘗試,跌倒了就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再走,再走再跌,再跌再走,在跌跌撞撞中就學會了走路。但每邁出一步,哪怕步子很小,顫顫巍巍的,教師都要給予鼓勵,給予掌聲,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能激發(fā)更大的興趣,學生就愿意繼續(xù)去走,最后才能走得更穩(wěn),走得更遠。如教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習作時,可這樣處理:以同伴日記引入,消除學生畏懼心理;研讀教材例文,明白習作選材廣泛;激發(fā)說話欲望,在說的基礎上把內(nèi)容記錄下來。
(1)學生日記,巧妙導入。上課伊始,教師出示了本班學生的日記:“《吃湯面》——早上,我和姑姑一起去店鋪吃湯面。不一會兒,一碗熱乎乎的湯面上來了。頓時,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仔細一看,上面飄著綠油油的蔥花,黃乎乎的蝦米,還有香噴噴的白芝麻呢。我迫不及待地夾起面條往嘴里送。呀,好燙!我趕緊張大嘴巴不停地呼氣。我邊吹邊吃,‘撲哧撲哧’一碗面很快就被我吃光了。上學的路上,我不住地舔著嘴,回味著這美妙的味道。”讓學生自讀,讀完后教師告訴學生這就是一篇習作。問:你們覺得習作難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趁機點撥:習作一點也不難,就是把生活中自己做的事如實記下來,讓人看得懂,讓人看明白就行了?!冻詼妗纷屇阆氲搅四男┦履??
(2)研讀教材例文,明白習作選材?,F(xiàn)在我們來讀讀例文《好阿姨》,想想:好阿姨好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寫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寫法指導:把我們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就是習作。《好阿姨》讓你想到了誰?習作不僅可以寫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還可以寫想象中的人和事。請看另一篇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筆》。在學生充分研讀的基礎上,問:你們是否也有像這樣類似的愿望或想法呢?
(3)同桌互說,動筆習作。①剛才的學習,讓你想到了哪些人或事呢?選一件跟同桌互相說說,可以一邊說一邊做動作,幫助回憶。②將剛才與同桌說的內(nèi)容用筆寫下來。點評時,教師肯定了大家的習作,讓他們明白:習作就是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表揚了那些平時不愛動筆今天也能寫幾句話的孩子。選出了一些格式正確,條理清楚,語句通順的習作張貼到“習作明星榜”上,讓學生學習、模仿。教師還可利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拍照片發(fā)到班級群里進行表揚,形成學習輿論。萬事開頭難,初次習作,多數(shù)學生就嘗到了甜頭,消除了畏難心理,今后就會樂于習作。
二、巧設情境,再現(xiàn)情景——練
一位專家說:“孩子都是沒心沒肺的,千萬別叫他們回憶。”是的,孩子往往對事物熟視無睹,不會特別留意細節(jié)。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常常今天做過的事,明天就忘了,即使是天天見的物、天天做的事,也只留下模糊的印象。因此,習作教學時,必須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情景。如:“洗臉”這樣的事,大家天天都在做,如果你讓孩子寫“洗臉”,他會無從下筆,或簡單寫一句話完事。我讓他以桌面當臉盆,紅領巾當毛巾,現(xiàn)場表演“洗臉”,表演結束后再讓他們寫洗臉,他們就能具體地寫出洗臉的各種動作。有一位同學這樣寫:“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洗臉。我在面盆里放了半盆水,取下毛巾放入水中。我拿起毛巾 ,毛巾變重了。我把毛巾擰干,抖開,雙手捧著毛巾,從上到下,又從下到上,把臉擦了一遍。我照了照鏡子,壞蛋眼屎還躲在眼角呢。我再次擰了毛巾,對著鏡子,把眼屎搓掉?!倍嗝淳唧w生動呀!沒有現(xiàn)場表演,哪有這么精彩的片斷呢?
即便編童話,也可以讓孩子們拿著玩具或戴上頭飾,扮演童話中的某個角色。這樣,孩子們置身其中,就能進行形象生動的表達了。第五冊習作七是編寫童話故事,教學時,教師可把玩具熊貓帶到現(xiàn)場,利用玩具熊貓扮演各種角色,與學生互動,想象這兩只熊貓之間的關系。根據(jù)課件中出示的照片聯(lián)想它們活動的地點。在這樣的情境下,讓學生也拿出自己帶來的玩具,扮演玩具中的角色,發(fā)揮想象力,與同桌一起編童話故事。
三、結合教學,掌握技能——仿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nèi)绾卫煤眠@個例子,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熟練的寫作技能呢?
寫作的秘密就藏在文字中,孩子們不會因為老師的告知而記住。因此,要引導學生留心作者是怎么寫的,通過潛心閱讀去發(fā)現(xiàn)這個寫作的秘密,這樣作者的寫作方法才真正進入了學生心中。這時,教師就可以設計小練筆,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來寫,學生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最高境界。例如:《三袋麥子》是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人物形象鮮明。孩子剛進入三年級不久,故事的內(nèi)容他們都能讀懂,但學習作者的寫法把人物寫具體,這是他們需要學習與積累的。在教學時,可這樣設計:①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精讀第二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喊”“太棒了!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迫不及待”等進行品讀體會。明白作者就是抓住了小豬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先寫了小豬拿到麥子后怎么看,再寫了小豬怎么說,最后寫了小豬怎么做。②學習第四自然段,模仿小豬寫小猴。指名讀第四自然段,小猴看到的是怎樣的麥種?(上等的麥種)小猴看到這樣的麥種心情怎樣?又會說些什么呢?你能像作者寫小豬那樣,寫寫小猴嗎?出示:小猴呢,他覺得面前的這袋麥子是上等的麥種,??????:“??????”便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同桌互說,指名說,其他同學補充,連起來說。把這項內(nèi)容推送到班級群,課后動筆寫下。
四、用好范文,領悟?qū)懛ā?/p>
三年級每個單元的習作都配有范文,這些范文都是有針對性的,每篇范文都包含著不同的訓練點和寫作技巧。習作教學時要用好范文,讓學生從范文中領悟?qū)懽骷记桑岣邔懽魉?。如:在教學第五冊習作三時,可這樣使用范文。出示兩個對比片斷,A:幾條小魚在河里游來游去。B:幾條小魚在河里快活地游著。它們有時停下來,有時在水里轉(zhuǎn)圈圈。游著游著,小魚好像發(fā)現(xiàn)了敵人似的,迅速鉆到深水里不見了。請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這兩個片斷分別可以得幾顆星,并說說理由。這樣,通過兩個片斷的對比,讓學生以小老師的角色,去分析、評價、領悟。在對比中學習例文,讓例文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學生學會了如何將小動物的活動寫具體。
五、自改互改,逐步提高
好的習作是改出來的。新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每次寫完習作后,都可騰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修改習作。
1.自改。放聲朗讀是修改習作的好辦法。從頭到尾地朗讀兩遍自己的習作:第一遍,邊讀邊修改錯別字、用錯的標點、有明顯錯誤的句子;第二遍,邊讀邊畫出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寫得美的句子。
2.互改。孩子是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所在,但讓他們找別人的不足就很在行了。不過,讓孩子們找不足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欣賞。隨機交換習作后,出示要求:放聲誦讀拿到的習作,每讀一遍完成一項修改任務,并打分,每項滿分10分。(1)格式是否正確,不正確的做上記號并說明,一處扣一分。(2)找錯別字,并用“冂”框出,三個扣一分。(3)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不正確的用“——”畫出,一處扣一分。(4)用“??”畫出好詞、好句,一個獎兩分。讓學生當小老師,一遍遍讀同學的習作,給同學習作打分,還可以寫寫小評語。第一次主要完成第一點要求,以后逐步提高,熟練掌握。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不僅學會了修改習作的方法,還克服了習作中存在的毛病,提高了習作水平。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要把主動權還給他們,引領他們自主學習,讓他們在“學、練、仿、悟”中學會習作技巧,提高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