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潤蘭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學校開展課題研究已經(jīng)一年,作為課題組成員之一,見證了大家對課題研究從模糊認識到研究思路清晰的過程。課題開展以來,課題小組成員齊心協(xié)力,分工有序,分階段開展研究,一年來,我們開展了大量有關校園欺凌的調查研究,舉行了關于校園欺凌防治的研究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我個人而言,收獲頗多,最重要的是對學生之間發(fā)生的欺負事件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解決學生之間的欺負事件更加理性了。
曾經(jīng),我以為只要教好書就是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只要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現(xiàn)在想來,曾經(jīng)的想法太過單純。其實,老師每天面對的學生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要復雜得多,究其原因,學生是人,是活動的人就會有思想,學生是社會的人,周遭環(huán)境對學生的人格形成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學生的心理思想各異,他們與周圍同伴相處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學生生性聽話,思想品德好,能與同伴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受到老師與同學的喜歡,有的學生性格行為反叛,時常惹麻煩,同學聞其色變,這類學生喜歡攻擊別人,所以大大小小的校園欺負事件時常發(fā)生,處理學生之間的欺負事件,老師常常充當起“法官”的角色,若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解決,犯錯的學生表面看似承認錯誤,可實際上,下次再犯同樣錯誤的還是他。這就要求老師要有“讀心術”的本領,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的動機進而施以合理的教育方式。
我所帶的班級有個男生叫小巷,父母常年外出務工,他很小就被留在家里跟爺爺奶奶生活,由于得不到有效監(jiān)管,他比其他的孩子都要調皮搗蛋,他不遵守課堂紀律,有時候老師正在講課,他突然站起來串到其他同學的座位,極大地擾亂了教學秩序。他常常欺負其他同學,班里誰都怕他,都不愿意跟他玩。每天都有同學到辦公室來報告,誰誰又被小巷打了......這樣的事情發(fā)生的次數(shù)多了,老師被他弄得焦頭爛額。他的學習習慣不好,作業(yè)經(jīng)常不完成,學習成績不好,幾次考試都達不到班里的平均分,聯(lián)系家長配合學校教育,他的爺爺奶奶在老師面前也連連搖頭嘆氣。
有一次,有兩個學生急匆匆跑到辦公室,說小巷又毆打了一個同學,我放下手中的活兒急忙跑到他們打架的地點,只見小巷與一同學扭打在一起,那位同學的右眼角腫了一個包,我急忙把他們拉開,雙雙帶到辦公室,小巷猙獰著臉,一副不服氣的樣子,被打的同學傷心地哭泣。如果在以往,我一定會大發(fā)雷霆,狠狠地批評小巷,然后讓他向同學道歉,可那次,我并沒有那樣做,我首先查看被打學生的受傷情況,看到只是受了皮外傷,我?guī)е⒆犹幚韨?,并安慰他,全程讓小巷跟在旁邊,讓他幫我遞紙巾,端熱水,讓他看看欺負別人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小巷顫顫巍巍,生怕又被我批評。處理好了學生的傷口,我讓他們站在一排,各自冷靜,直到小巷的表情舒展,被欺負的那位同學停止哭泣。我首先向他們各自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被打的同學說小巷搶他的作業(yè)拿去抄襲,他不給就被小巷毆打了,我轉臉向小巷,問他事情是否是這樣,小巷低頭默認。我極力控制內心的怒火,安撫受傷的孩子,讓他先離開,接下來我把小巷叫到身邊,給他觀看《向校園欺凌說“不”》的一段教育視頻,視頻講述一個叫漢克的學生常年欺凌一個叫友軍的同學,導致友軍不堪忍受跳樓自殺的事件。在觀看的過程中,我仔細地觀察小巷的面部表情,他由開始的不懈到最后的緊張。我關掉視頻問他有什么感受?他慚愧地低下頭,說:“不應該欺負其他同學,要與同學搞好關系,打了別人,別人會很痛苦,后果很恐怖……”,我及時肯定了他的說法并表揚了他認識錯誤的態(tài)度,我對他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每個同學都是父母的寶貝,也是老師的寶貝,我們都很愛你們每一個人,不希望你們的任何一個同學受傷,明白嗎?”小巷點點頭。我又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如果你能把你的聰明用到學習上,用到團結同學上,你將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孩子”。把小巷送回教室,我讓他當場向被打的同學道歉,看著他們握手和好,我趁機說:“小巷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今后一定會改正,他一定會做一個好學生,大家一定要相信他,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班里的孩子想起熱烈地掌聲。
這件事之后,小巷果真改變了很多,再也沒有學生來報告他欺負同學的事情了,課堂上他規(guī)規(guī)矩矩,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作業(yè)也能按時完成,還主動讓爺爺奶奶在作業(yè)本上簽字,學習成績提高了很多,與同學的關系也和睦了。他還變得特別喜歡幫老師做事情,收作業(yè)、擦黑板、提水都搶著做,我利用這些時機在全班同學面前贊賞他,他做事的干勁更加足了。
不僅是小巷改變了,我也感悟頗多,“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呱呱墜地天性本善良,改變人性格的后天的諸多因素占大部分比例,像小巷這樣的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關愛,隔代教育的最大問題是孩子不懂規(guī)矩,價值觀模糊,叛逆等,由于這些問題在學校暴露,就會受到周圍同學的孤立、老師的忽視,他只能通過不斷的惹麻煩贏得同學、老師的關注,像這樣的學生如果引導不好,可能從此成為一個問題學生,后果不堪設想。這件事也告訴我,面對學生發(fā)生的沖突,一定要沉下心,冷靜思考,多想一想怎么處理才能才能讓欺負著接受錯誤,讓被欺負孩子的心不受傷,要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立場分析問題,要“對癥下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從而對老師建立信賴感。引導學生向善,使其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任何時候,老師要耐心聆聽學生的心聲,做一個有溫度的“法官”,讓校園欺凌不再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