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麗
在這次的研學中看到了許多美景,包公祠的壯麗嚴正,氣勢磅礴,濕地公園的青山綠水,如畫美景等?!办o”做端硯時,讓我體驗到文化的魅力,而一路上的“行”也帶給我頗多收獲,深切讓我體會到什么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當坐下開始設計端硯圖案時就已經感受到了夾帶著歷史滄桑感的文化的魅力,它能使人很快地平靜下來,專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從設計就開始傾注自己的思想情感,不知不覺,便已沉浸其間,心無旁騖,此時方對冰心所說的“一室便是宇宙,花影鳥鳴,自含妙理”有所理解,方對那平穩(wěn)有度的匠心有所理解。
肇慶最為出名的便是端硯,而它出名的原因除了歷史文化因素,另一個使它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就是它的石料,若談到石料則必不可避免要談到肇慶的地理。端硯石屬沉積巖,很久之前肇慶一帶以西是海洋,當時大量沉積物聚集在這一地帶,古陸風化剝蝕下來的大量泥砂被河水帶到濱海岸停下來,堆積成層,此為物質沉積階段。然后還要再經地殼不斷地再運動、升降,經過數(shù)次反復的物質沉積,才形成含鐵或含鐵含砂的水白云母型泥質巖以及以白云石為主的泥質白云巖。而肇慶就具備這樣的條件,肇慶這個位置在距今約2.31億年的時候,海水退出成為陸地,深埋地下的泥盆紀等地層亦開始上升,并發(fā)生斷裂。距今約1.44億年的一次強烈地殼運動,將泥盆紀等地層褶皺隆起成山,使地殼受到強烈擠壓,深部的巖漿往上涌,進而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端硯石。由此可見端硯文化的深遠歷史,并體現(xiàn)出那歷經多年沉積才形成的文化魅力的不易與珍貴。
除去文化上的感受,在這次研學活動中還了解到了一些奇特的地理景觀成因。例如,肇慶七星巖的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即巖溶地貌。七星巖屬于石灰?guī)r,由于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而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受流水侵蝕嚴重,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風化成土,最終露出土山,形成當?shù)氐桶匦?。再由于進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形成了七座石灰?guī)r山峰。由于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而石灰?guī)r對二氧化碳的抗蝕力弱,在其溶解和沖刷作用下便形成了喀斯特地貌,如此方才成一地之奇景。
平心才能致遠,踐行方得真知。只有行萬里路,才能明白一種名為青山綠水的美好,領略天文地理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