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中國古詩詞是融合了中華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智慧的結晶,學生學習古詩詞也是一場與古人在思想上的交流,幫助學生有效的接觸到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感情,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引導學生進行對語文古詩詞的學習,對學生在文化傳承方面的認同極為重要,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文化素質方面的修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為此教師應該從學生在語文古詩詞中學習效率方面出發(fā),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為切入點,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意識為目的,實現(xiàn)學生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方面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
學生學習古詩詞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增長自己的見識,不斷豐富自己所了解的知識內容。在初中階段,古詩詞教學一直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而它又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受到教師的重視。然而,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下,有許多教師沒有對古詩詞模塊,的教學提起重視,有的教師只是讓學生默讀背過古詩詞,理解古詩詞的大概意思就覺得完成了教學任務,其實不然,每首古詩詞都包含了作者的中心思想,而中心思想的體會,對于初中生而言往往是一個難點,許多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不全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舍棄之前的教學方式, 而應將教學策略不斷改進與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初中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水平。
一、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初中古詩詞方面的教學時,由于古詩詞中蘊含了大量的典故以及名詞的別稱,對于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在理解方面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如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忽視了這個問題很容易造成學生在古詩詞方面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對于知識的無法形成有效的理解,成為學生在學習語文古詩詞路上的攔路虎,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方式,教師深入到古詩詞中去,已符合當下學生特點的教學手段來為學生進行全面細致的講解,提升學生在初中古詩詞中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生學習《歸田園居》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首先需要讓學生明白陶淵明為什么要放下官職回歸到寧靜的田園生活,為此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作者的理想,將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讓學生以此明白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同時教師在將古詩中的注釋為學生進行講解,在對學生進行完基礎性的講解后讓學生自由結組對文章進行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作者反抗當時社會黑暗,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對于在古詩詞中的鑒賞能力以及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方面的學習效率。
二、結合信息設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學生自身經(jīng)歷的限制,教師在為學生進行古詩詞講解的過程中,經(jīng)常性的會出現(xiàn)學生難以理解古詩中的思想感情,對于古詩中優(yōu)美的辭藻以及內涵的精神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往往造成了教師在初中語文古詩詞中教學進度的緩慢,學生對于古詩詞方面的學習也逐漸感到枯燥,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方面的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結合信息設備來進行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創(chuàng)設,教師通過精心的教學安排來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促進初中語文古詩詞工作的開展。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僅僅依靠教師對于古詩詞的口頭講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顯得過于枯燥乏味,教師需要結合當下能夠利用的教學資源來對學生進行多維度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比如,在《春望》的教學過程中,在和平年代的學生無法體會到杜甫當時那種憂國憂民悲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就算知道也只是聽教師的講解,教師為了讓學生可以更為準確的了解到當時社會背景以及讓學生產(chǎn)生感同身受的感覺,也為了能夠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來進行初中語文古詩詞學習,教師可以先對杜甫的生平進行介紹,在利用多媒體設備先為學生展示極盛時期的唐朝氣象,在告訴學生安史之亂對唐朝造成的打擊以及當時的情景,最后教師將時代背景與杜甫生平聯(lián)系起來,最后讓學生產(chǎn)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并提升了學生在初中語文古詩詞學習過程中的樂趣。
三、注重課外延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感知
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課堂是的教學,也是學生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大好時機,教師應該在學生處于初中語文學習階段的過程中,積極地增加學生接觸古詩詞教學的機會,讓學生融入到古詩詞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通過學生增加對于古詩詞的接觸,在加以教師的合理引導,培養(yǎng)起學生在教學過程對于古詩詞的意識,通過學生對古詩詞的接觸,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修養(yǎng),讓學生接觸古詩詞,了解古詩詞,熱愛古詩詞。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完成古詩詞的教學后需要對學生開展有關于古詩詞的積極延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多接觸古詩詞,并能夠運用古詩詞進行創(chuàng)作,進而喚起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熱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學習完成古詩詞后組織學生組成詩社來進行課外活動,比如教師在讓學生學習《望岳》后,可以結合現(xiàn)有條件來組織學生去進行戶外感知,在生活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于古詩詞的感知能力,通過讓學生親自體會讓學生有更為深刻的感悟。
四、教學結合寫作,促進學生學習累積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因為在古詩詞方面語言精練,所涵蓋的知識面積廣,所以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古詩詞的累積以及學習,古詩詞教學可以很好的延伸的學生的寫作教學中去,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詩詞名句的累積來提升學生的知識廣度,同時教師也可以積極的加強古詩詞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內在聯(lián)系,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專項訓練,及時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以及想象力。
例如,學生通過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知識累積,讓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這對另一項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同樣重要的寫作教學也是極為重要,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使至塞上》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進行摘錄并運用到學生寫作中去,實現(xiàn)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時,可以采用優(yōu)化教學方式、結合信息設備、注重課外延伸、教學結合寫作等教學策略,通過這一系列的方法,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的學習感知,促進了他們的學習累積。
參考文獻
[1]劉小金.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6(5):85-85.
[2]蔡志勇.“趣”路漫漫——初中古詩詞教學趣味策略探究[J].學園,2017(33):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