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新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延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日益凸顯。教師在引導、幫助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更要注重深層次的溝通與交流。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機的互動過程,真正成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教學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關鍵詞:生物教學;互動;
互動型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fā)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成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即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另一種模式的統(tǒng)一。教學相長,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生物學習的實效性,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一、互動型教學模式的基礎
1.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首先應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平等性。在完全尊重、理解學生的前提條件下,才能更好的進行互動教學。不要一味將學生視作講課是否成功的試驗品,要重新認識并明確自己的作用,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xiàn)學習目標。這樣才能一切以學生為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哪里比較感興趣,加以引導,哪里比較困難,加以講解。只有建立互動溝通的橋梁,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真正的對生物學科產生興趣。
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人人平等,教師應真正去了解學生的內心,傾聽大多數(shù)人的心聲。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也是教學的靈魂,提高民主意識,采納多數(shù)人的想法和意見,能更好的完成生物教學。
教師應傾入情感,懂得關懷,對學生每一次提問,每一次回答,每一次進步,每一次成長,都要看在眼里,做到耐心與細心,給與充分的鼓勵和肯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你的學生信任你,喜歡你,他們才能樂于并有信心充分的完成課堂任務,溝通互動,激發(fā)潛能,提高成績。
2.豐富的教學知識與教學資源
事實證明,學生把傾聽知識豐富的教師的授課視為一種享受。想象一下,一個對教材不熟悉,時時去翻閱的教師,和一個對課本信手拈來,引經據(jù)典的教師,學生更喜歡誰呢?很明顯,備課是相當重要的。教師要充分的去豐富,拓展自己的教學知識,并且在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礎上加以備課。結合生物課程的特點,融合知識目標,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初中生對抽象的知識很難領悟,但是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豐富的大自然充滿了向往。教師應充分準備與之相關和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一個聲色俱備的多彩世界,如果使用得當,能夠成功地實現(xiàn)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如在講授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時候,可以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藻類、蕨類植物加以收集,讓學生觀察,師生互動。在講解實驗的操作過程時,教師可以親自演示,也可以播放規(guī)范操作的視頻,和學生共同討論,完成實驗??傊?,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滿足他們的心理,為良好的互動打下基礎。
3.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想要完成課堂上良好的互動,就必須要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真實的教學情境觸發(fā),激發(fā)原有的知識沉淀;以問題探究激發(fā)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以合作學習推動全體發(fā)展,師生討論,建立積極的課堂氛圍;以現(xiàn)代手段輔助教學,更好的展現(xiàn)學習內容等等??傊行У慕虒W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必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拋棄原有陳舊的灌入式教學,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問有答,有來有回,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互動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自主完成學習目標。
二、互動型教學模式的開展
1.引人入勝的情境激發(fā)
巧妙、自然、合理的導入,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可尋找本節(jié)中引發(fā)學知興趣的知識點巧妙提問,也可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利用生活中的實物或是自然現(xiàn)象開始新課,設置懸念,提出問題,共同討論。例如:在講人體骨骼一節(jié)時,教師可設問:如果沒有骨骼的支持作用,人將會是什么樣子?停頓后說,提起來是一串,放下是一堆??勺詥栕源穑l(fā)學生會心的笑聲。學生感到輕松、有感,就會凝神靜聽,自然地融入到教學當中。
2.優(yōu)美動聽的教學語言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沒有興奮的情緒狀態(tài)怎么激勵人,沒有勃勃的精神怎么鼓舞人呢?”教師不僅要注意教學語言的運用,而且把激情和活力注入化學課堂,所以教師情真意切、幽默風趣地上課,對學生來說是學習、是感染、是熏陶。優(yōu)美動聽的教學語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他們不由自主的融入到教學中。在注重語言優(yōu)美的基礎上,更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和科學性,使學生能完整地,深入地了解信息。
3.巧妙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式不能墨守成規(guī),應靈活多變,推陳出新。講授時條理清晰,簡潔明了,重點突出。討論時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相互啟發(fā)并補充。利用實物、圖片、模型、錄像等教具加以演示,豐富教學內容,利用實驗直觀掌握教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可利用角色扮演,增加教學趣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論哪種教學方法,都應密切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選取與實際生活最貼近的方法,令學生每天都懷著一份好奇與期待參與到學習中。
有效的互動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我們應該在新課程理念的正確指導下,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機的互動過程,真正成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教學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