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沖
摘要:閱讀是個體瞭望大千世界、汲取精神營養(yǎng)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也被引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來,群文閱讀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新課標為背景,就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分析,以錄求有效的群文閱讀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方法
群文閱讀指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而選擇一組文章進行閱讀的閱讀活動。作為一種基于集體建構之上的群體活動,群文閱讀具有單篇閱讀、多篇閱讀所沒有的功能,如群文閱讀主題明確,集閱讀和討論于一體,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可以讓大家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達成共識。高中語文新課標著重指出:“語文教學要順應社會發(fā)展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和結構,追求語文學科教學共同的價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整體素質?!苯Y合群文閱讀的功能可知,新課標的先進理念可以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得以落實,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群文閱讀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那么,如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法呢?
一、明確閱讀議題,有效鏈接文本
群文閱讀的重點是在集體建構的基礎上,讓學生融合視野,達成共識。集體構建的基礎是明確群文閱讀的議題,選擇適用于群文閱讀的文本。換而言之,群文閱讀要想有序展開,必須要明白三個問題:為何而讀?怎么樣?讀什么?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確群文閱讀的流程和重點。群文閱讀的流程大致如下:首先,立足學情,結合教學內容,確定清晰簡明的閱讀目標,圍繞閱讀目標確定閱讀議題和文本。其次,在議題的統(tǒng)領下,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準備素材,教學設計等。最后,在群文閱讀中滲透閱讀策略,融會貫通各種教學手法,強化閱讀效果。總之,群文閱讀的基礎是確定議題,進行文本鏈接和選擇。所以,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特定的角度出發(fā),選擇閱讀議題,為群文閱讀做好準備。
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時,根據(jù)文章內容,教師可以“古代人物紀傳”為議題,選擇《燭之武退秦師》《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等文章讓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并讓學生在閱讀時,通過人物言語、行動分析人物的個性特點,分析、概括人物語言的藝術性。當然,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文章的語言特點,以“古漢語的語言藝術”為議題,選擇《曹劌論戰(zhàn)》《陳涉世家》等文本,讓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并在閱讀中找出文中出現(xiàn)的古代漢語中常見的語法現(xiàn)象,如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對古代漢語的語言特點有更深的了解??傊谌何拈喿x中,不管從哪個角度選擇議題和文本,只要是出于“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的目的而確定的,都是可取的。
二、開展教學活動,傳授閱讀方法
圍繞議題設計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安排,傳授閱讀方法,是群文閱讀中進行集體建構、讓大家達成共識的關鍵。進一步來說,在群文閱讀中,教師只有以特定的議題為紐帶,將學生和文本串聯(lián)到一起,與學生、文本展開對話,才能讓學生在閱讀、對話中碰撞出不一樣的思維火花。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明確一點,即閱讀是一項精神審美活動,它需要一定的方法,作為一種特殊的閱讀方式,群文閱讀與一般閱讀不同,它強調的是對文本的深度理解,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要想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教師必須要將各種閱讀方法融會貫通起來,以帶有訓練性質的閱讀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如在學習《錦瑟》這首詩時,教師要結合古典詩歌教學方法,將這首詩歌與《蒹葭》、《龍池》(李商隱)等帶有“朦朧詩”意味的詩作結合起來,開展群文閱讀;并在群文閱讀中,與學生一起找出關鍵字詞句,讀標題,讀詩眼、讀意象、讀情感,使學生通過詩歌閱讀、鑒賞,找出隱藏在詩歌文字背后的內容。如從題目和意象來看,蒹葭指生長在水邊的荻葦、蘆葦,蘆葦具有隨風而起的特征,它經常順流而下,結局與歸屬飄忽不定。這里詩人由蒹葭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愛情遭遇,解釋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錦瑟是一種樂器,詩人利用錦瑟表達了音繁而緒亂、惆悵難以言盡的意思。兩首詩都借助于虛化的實物,營造了空靈的意境,這也是象征性詩歌、朦朧詩建構意境的重要方法。這樣通過意象解析和對比分析,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群文閱讀目標,讓學生深刻領悟詩歌的意義和情感。
三、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有效對話
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要注重語文的應用特征,加強語文與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的關系,以滿足學生適應現(xiàn)實生活和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口語、書面交際規(guī)范和語文基礎知識教學,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探究和求實的態(tài)度,促使學生的知情意全面發(fā)展。這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松綁,為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合作學習、平等對話的機會,讓學生在知識的雙向傳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群文閱讀議題的運用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師生圍繞議題而進行的對話、討論與互動方面。所以,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重視教學的結構層次,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與文本、教師進行有效對話。
如在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教師可以“懷古詩”為議題,設計群文閱讀方案。然后,圍繞議題,選擇元代張可久的《賣花聲·懷古》、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宋代張昪的《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等,讓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在群文閱讀中,根據(jù)議題,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一)說明作品的寓意,用典的作用。(二)討論詩詞的結構和表達技巧,找出并解析詩詞中的關鍵句。(三)討論詩歌的題眼和諷刺點,概述作者的觀點。(四)辛棄疾來到北固亭,為什么會想到孫權和劉裕?作者提到劉義隆、佛貍祠,又有何用意?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點評和補充。這樣以問題為紐帶,讓學生閱讀文本,反思歷史,可以讓學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重視閱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綜合學科,語文教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在最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審美意識和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教學的重要目標。高中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審美、思考和分析能力,他們的思維也日趨成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度放權,關注學生閱讀的深度與廣度,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閱讀興趣,使閱讀真正變?yōu)閷W生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尋寶活動”。同樣,在課外閱讀中,教師也可以本著開放原則,讓學生開展聯(lián)袂閱讀,群文閱讀,以促進學生個性和特長發(fā)展。
如在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時,教師可以“我最喜愛的水滸英雄”為主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在課外時間選讀《水滸傳》中的一些描寫人物的精彩片段,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大鬧飛云浦”“石秀劫法場”等,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并讓學生撰寫讀后感。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群文閱讀,讓大家在閱讀的基礎上講述人物性格特點,總結古典小說描述人物的方法。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縱向深入、橫向延展,還可以增加學生的積累,強化閱讀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深刻領悟閱讀的奧妙。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讀為本,為學生架起感知文學世界的橋梁,爭取通過群文閱讀讓學生的文化視野、閱讀思維和閱讀能力都得到拓展。
參考文獻:
[1]司體忠.“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路徑管窺[J].語文學刊,2016(10):105-108.
[2]陳琳.做閱讀的點燈人——高中語文教學引入“群文閱讀”方法初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4):33-34.
[3]劉佳音.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