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嵐
葉圣陶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币馑际墙毯蛯W是有一定的規(guī)則的,教學要有方向和目標,但也沒有什么必須遵守的方法,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才是最好的方法。筆者認為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能將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有效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才是更好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抓住語文學科的特點又要抓住學生的年齡發(fā)展特點,并能將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筆者以《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為例,從讀、思、議、說四個方面探討對學生主體作用發(fā)展的策略。
一、從整體感知入手反復讀
閱讀是學習一篇課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使學習先建立在讀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更深展開思考?!霸趺醋x、如何讀、讀幾遍”是閱讀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閱讀并不是一種形式,更不是一種態(tài)度,閱讀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對課文先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后再隨著閱讀的深入,整體的感知也越來越深刻、細膩。例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教學要求是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閱讀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師以多種形式的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學會邊讀邊感悟。教師先讓學生第一遍通讀課文,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精讀,并在精讀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作者所流露出來的情感。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可以在第三遍閱讀的時候給學生范讀,或者請學生范讀,教師以小組讀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內朗讀。多種閱讀形式的結合,不僅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了一個整體感知,而且還使學生在閱讀中發(fā)揮了自主閱讀的能力。
二、聯(lián)系上下文撥思
古人云:“學起于思”,可見要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讀懂語文課文,引導學生如何來思考至關重要。很多學生在問題思考上處于被動的模式就是因為缺少思考的方向,常常處于被動的思考模式中也容易使學生產生惰性或挫敗感,那么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更加困難了。教師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撥思,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考方向和空間,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在主動思考中得到鍛煉。比如,教師提出問題“肖邦既然愛自己的祖國,為什么還要離開自己的祖國?”學生陷入了思考中,教師引導學生可以結合上文中的背景及下文的事件來思考這個問題。學生們認真的又細細品讀一遍課文,然后告訴老師當時波蘭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的手里,波蘭人民從此陷入了被欺凌、壓迫的深淵,肖邦的音樂夢想在這里可能得不到發(fā)展了。在第三段中寫到,肖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表現(xiàn)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可見,肖邦離開祖國是為了有更好的音樂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來表達愛國情懷……學生們的思緒也在思考中更加的投入,仿佛已處于肖邦那個時代中,可以更深的體會到肖邦的情感。聯(lián)系上下文,使學生有了思考的方向,又給了學生更開闊的思維空間。
三、緊扣難點誘發(fā)議論
對于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要使學生能完全“吃透”,以此展開議論、讓學生完全的參與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參與議論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很積極、主動,思維更加活躍,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為了使學生感知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教師問學生:““肖邦為什么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的前途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學生對此問題也產生了困惑,祖國已經陷入到被欺凌的深淵里了,音樂創(chuàng)作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呢?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思考,可以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也可以就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多方面質疑,綜合多個方面討論自己的看法。每個小組都進入到了激烈的討論中,最后學生說波蘭人民起義失敗,一個個倒在敵人槍口下,這時,波蘭人民聽到《革命進行曲》,振奮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爭,由此情境展開就可以知道肖邦把對祖國的愛全部融入到了音樂之中,也看到音樂也是非常有力的武器。學生在參與議論的過程中,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在主動探索中也獲得了極大的自信心。
四、理解課文訓練說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使學生能更順暢、豐富的表達和交流。例如,在課文第四段“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教師讓學生們先用心體會這段話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然后讓學生們來說一說自己的深刻體會。學生們的表達各有不同,都從自己的視角看到了肖邦對祖國的情感,并透過語言的表達豐富了學生對情感的領會。有的學生還把從肖邦身上體會到了愛國之情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表達在學習生活中如何更好的愛自己的國家。通過學生的豐富表達,學生們說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情感的領會也更加豐富,促進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學生在“讀、思、議、說”的課堂鍛煉中對學習的認知和體會更加深刻,學習態(tài)度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起來。教師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教”和“學”有效的結合,學生的主體作用才會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才會更加高質、高效。因此,教師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準、多研究和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華山路小學(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