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浚庭
每當清明前后,我走在家鄉(xiāng)的大街小巷時,總會聞到一種熟悉的植物的清香,這種味道讓我垂涎欲滴。想知道是什么嗎?沒錯,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一種風味美食——艾粄。
什么是艾粄呢?顧名思義,就是用艾葉和糯米粉做成的一種糕點。艾葉是春天常見的一種野草,大多長在田野里或山坡上,它們散發(fā)著一種獨特的清香??图胰四芟氲接冒~和糯米粉制作成美食,我真佩服他們的智慧。
我們客家人地區(qū)流行著“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這樣一句俗語。而艾粄是怎么來的呢?這兒還有一個民間故事:相傳在清明前后,龍宮里逃出了一條孽龍,專門在嶺南一帶禍害百姓。觀音娘娘見了,很想幫助他們??蛇@個地方不歸她管轄,怎么辦呢?她知道孽龍害怕聞艾草的味道,于是想了個辦法。她變成了一個老太太來到人間,讓人們?nèi)ド缴喜杉荨H缓笳貋砼c糯米粉一塊兒做成一種糕點,這種糕點做好后,到處都飄散著艾草的香味。孽龍聞了這種味道,難受極了,就趕緊回到大海深處的龍宮里,再也沒有出來。從那以后,每當清明前后,家家戶戶都會做艾粄了。
做艾粄并不容易。首先要將采到的艾草放到水中清洗,去掉里面的沙石,接著把艾草煮開,并過濾出汁水。然后,把綠得像翡翠一樣的艾草葉水倒入糯米粉中攪拌。這時的糯米粉成了一種明亮的綠色,非??蓯?。再把它揉成粉團,分成一個個小劑子,然后把這些小劑子壓成一塊塊面皮,在往面皮里裹八花生、芝麻和白糖等餡料。放入鍋里中蒸30分鐘,香噴噴的艾粄就出爐了。
艾粄吃起來非??煽?,面皮很有嚼勁,艾草的清香和餡料的甜蜜融合在一起,吃完齒頰留香,吃完一個還想再吃一個,真讓人欲罷不能。
艾粄是我們客家地區(qū)一種傳統(tǒng)美食,凝聚了客家人的智慧與勤勞,我為我是個客家人而感到自豪。
小寧姐姐講圖解:看到小作者的文章,小寧姐姐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迫不及待地想要吃一次艾粄呢,這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或許看了倒數(shù)第三自然段,我們自己也能做一鍋香噴噴的艾粄出來哦,一起圖解一下吧。
小作者在文中介紹了廣東客家地區(qū)的有名風味美食——艾粄。語言生動有趣,真實細膩,讓人看了真有垂涎三尺的感覺,忍不住想嘗一嘗了。
美食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味蕾的體驗,還可以讓我們有著對生活更多的感悟。魯迅先生在羅漢豆里寄托了對童年的眷戀;汪曾祺先生在小小的鴨蛋里品出了濃濃的鄉(xiāng)情;梁實秋在一碗蘿卜湯里獲得了做文章的道理。小作者還可以寫一寫甜蜜而軟糯的艾板會帶給你什么樣的感悟。在美食中品出生活的滋味,在平淡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情趣,更能提升文章的高度。
好詞好句好段
客家有一種習慣,喜歡吃“艾粄”,尤其是清明的時候,即梅州所謂的“清明粄”。在紫金縣有一些挑著籮筐來賣這些手工制作的粄,其中就有“艾粄”,如果你想吃到就得趕早還有帶點運氣,不然就算找到了挑著籮筐的老奶奶,她也會笑瞇瞇地告訴你:“艾粄已經(jīng)賣完了,你可以買其他粄的?!保ê迷~:笑瞇瞇)
名家寫美食的好段
最受歡迎的是一個廣東老太太賣的雞蛋餅:雞蛋和面,入鹽,加大量蔥花,于平底鍋上煎熟。廣東老太太很舍得放豬油,餅在鍋里煎得吱吱地響,實在是很大的誘惑。煎得之后,兩面焦黃,徑可一尺,卷而食之,極可解饞。(汪曾祺《人間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