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英語人才培養(yǎng)提出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高校在英語人才培養(yǎng)活動中,過于將教學模式“西化”,極大程度上沖擊學生的文化自信,不利于學生本土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立足于文化自信視域角度出發(fā),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本次研究將對文化自信概念做簡單介紹,分析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現狀,提出文化自信視域下優(yōu)化跨文化教學模式的路徑。
關鍵詞:文化自信;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
前言
文化自信作為近年來主要文化課題,要求學校教育以此為出發(fā)點,在教學教育活動中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特別對于高校外語學習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接觸中西方文化,極易喪失文化自信,這與高校英語人才目標完全脫離,但如何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值得考慮的問題。因此,本文從文化自信視域視角出發(fā),對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構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文化自信基本概念解讀
關于文化的概念,早在《易經》中便提及“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主要用于描述人類對自然現象的認知與改造活動,彰顯器用的同時也有一定意義。而英文中的“culture”,則被理解為人類通過自身力量對自然物取得的成果。無論中西方哪種對文化的概念,均可發(fā)現實質為對人類意義與價值的追求。而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文化自信,可被理解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充分肯定與踐行的文化價值[1]。
二、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現狀
“生產性雙語現象”是近年來大學英語課程開展的重要理念,其主要指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能夠幫助學生在語言、文化等多個層面進行培養(yǎng)。然而從當前英語教學情況看,仍有較多教學不足情況,表現為多方面,首先在英語課程目標上,教學活動中無論在結構語言學、語法或交際語言學方面,均對語言技能給予重點關注,其意味在課程目標完全停留在教學型目標上,包括語言規(guī)則、語言知識等,而課程潛在教育性價值卻被忽視,這便導致學生所學習的為語言基本功,而非利用外語看世界,東西方溝通能力因此降低。其次,在大學英語課程內容上,目前英語教學活動中無論教學者或學習者均存在沉浸于英美文化中的現象,“中國文化失語”問題突出,造成學生更認同英語國家文化,難以將本國文化對等、主動輸出。盡管近年來國內各類考試如四級、六級,均設置漢譯英題型,將中國社會發(fā)展、經濟、政治、文化內容融入,以此平衡課程內部不同文化,但在課程實踐活動中,無論教學內容或教學形式,目的語文化仍為主流。最后,教學方法問題,如教學活動中,未能選擇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難以得到培養(yǎng)[2]。
三、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構建路徑
(一)課程目標優(yōu)化
針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首先應注意在課程目標上優(yōu)化,盡管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學生習得新的語言,但為適應“文化強國”戰(zhàn)略,教學目標設置應圍繞中國文化。例如,教學活動中可將學生文化敏感性作為主要內容,主要強化學生文化敏感性,如部分課程學習中,包括英美文學、英美概況與影視欣賞等,教師需引導學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上,做好中西宗教信仰、價值觀與風俗習慣對比,以此提升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認識。另外,為使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得以提高,可考慮圍繞課程目標在課程設置上優(yōu)化,如跨文化交際學、國情語言學以及語用學等,這些在保證學生習得語言中,跨文化意識得到培養(yǎng)。
(二)課程內容優(yōu)化
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英語學習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mogolingual”英語單語模式上,更傾向于“multicultural”多文化、“multilingual”多語,此時可考慮借助英語學習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去”。教學活動開展中,應考慮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容融入其中,包括語言文字、歷史、建筑、文學、宗教、文學與學術思想等,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對中西文化對比,且注意“揚棄能力”的提升,強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教學活動優(yōu)化
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應注意在教學方法上優(yōu)化,其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如教學中引入第二課堂,如中西方常見禁忌語、諺語等,或開展關于西方節(jié)日的專題晚會以及其他欣賞原版電影、辯論賽等。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不僅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同時有助于強化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3]。
結論
文化自信是目前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需關注的重點。實際開展教學活動中,應正確認識文化自信的基本概念,立足于當前跨文化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優(yōu)化措施,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教學活動優(yōu)化等,確保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更加完善。這樣在跨文化教學模式構建下,可幫助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在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建立文化自信均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曉娟.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山西青年,2018(19):44-45.
[2]劉麗.大學英語教改背景下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以“Freshman Year”教學設計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17):154-155.
[3]陳寶娣.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與素質教育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37):30-31.
作者簡介:
陳茜蕓(1966-),女,漢族,四川省安岳人,大學本科,副教授,主要從事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
(作者單位:北京電子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