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娟
【摘 ? ?要】良好的思維能力是優(yōu)秀數學素質的重要體現之一。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怎樣培養(yǎng)小學階段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和追求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小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運用適宜的教學措施,以此實現培養(yǎng)小學階段的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074
在小學教育中,小學數學的教學是整個基礎學科的重中之重,小學數學是引領學生們認識數學,走進數學的開始和開端。在此前提條件下,小學數學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們要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深入解讀教學大綱和教學標準,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特色,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且重要的過程,所以需要數學老師們的精心備課,嚴謹教學,培養(yǎng)學生,挖掘學生的潛力,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一、建立乘法模型,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建模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之一,同樣也能夠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重要時期,對探索未知世界充滿著無限樂趣,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他們通過探索、鉆研數學問題,并且學會使用靈活多樣教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數學建模思想不僅僅涉及到數學知識,更多涉及到的是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在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和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教會他們建立數學模型,并且學會使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思維水平。
例如,教師在講授“乘法口訣”時,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出幾張家庭成員吃飯時照片,問道:“同學們在家都會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嗎?比如擺擺碗筷、打掃地面等?!睂W生齊聲道:“會!”教師道:“那大家在擺筷子時有沒有發(fā)現什么數學知識嗎?”有學生道:“一雙筷子有兩支,應該給每個人分兩支筷子!”教師問道:“如果有兩個人吃飯,需要幾支筷子?”學生說道:“四支!”教師又問道:“如果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吃飯需要幾支筷子呢?”學生展開激烈討論,回答道:“6、8、10支筷子!”教師道:“同學們都很聰明,我們可以由此得出口訣‘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大家能夠使用這些口訣快速計算出‘每人可分2個桃子,共有8人,需要準備幾個桃子’嗎?”學生脫口而出:“16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建立乘法模型,既能夠使其掌握乘法口訣,又能夠利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他們思維能力。
二、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
受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的影響,仿佛給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增加了許多羈絆。因此只有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使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中解放出來,這樣小學階段的學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減輕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壓力,針對班級中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建立相應的學習目標,然后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小學生的提問、練習、合作交流、展示、檢查、評價等,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夠體驗成功帶給自己的喜悅;其次,不要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掌握所學知識;最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多變可行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掌握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而使學生自我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
三、開展數學小游戲,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年紀小,很多學生沒有自我約束的意識和能力,貪玩,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因此,教師首先就要充分了解這個年紀的學生所具有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再進行針對性的設計教學計劃。小學生愛玩,在平常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活躍思維的小游戲,比如說,讓同學們來數一數教室里面有多少個人,又有多少個男同學,多少個女同學,然后讓學生們仔細觀察一些周圍的同學,然后向他們提問:“你的同桌今天穿的是什么顏色的衣服?你同桌的旁邊又是誰?”諸如此類的小問答,都可以當作教學開展前的活躍課堂手段??傊?,要想在教學課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就要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激發(fā)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路上最好的老師,只有他們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了,他們才會跟著教師的思路,一步步配合教師的教學步驟,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充分體會到參與的樂趣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階段的學生所具有的好奇心理,積極調動起小學階段學生參與動手實踐的動力,這會使小學階段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實現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的雙重拓展。例如,對《長方體的表面積》這節(jié)課程進行教學,可讓小學階段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親自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然后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和思考,體會和理解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課堂上再讓學生將自制的長方體模型拆開,親自動手測量各個組合圖形的長、寬,以此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長方體的表面積由幾個面組成、每一個面的面積怎樣計算,以及各個面之間的關系,并對學生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鼓勵學生運用歸納出的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算一算桌子上的長方體表面積是多少。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不僅能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同時還能提高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使自己對相應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牢固。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小學階段數學學習能力的關鍵,同時良好的思維能力也是鑒定學生優(yōu)異學習能力的基礎。因此,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運用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高孝玲.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訓練[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