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琨
摘要:伴隨教學改革的深入,當前教學強調(diào)角色的轉(zhuǎn)換,即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因此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教師逐步嘗試突破傳統(tǒng),精心設計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建立思維導圖,在腦海形成知識結構,這樣也有利于知識的內(nèi)化,減輕學生的課業(yè)壓力。學案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幫助,但使用不當就會失去意義。本文將就學案導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論述,簡析其主要優(yōu)勢以及實際意義。
關鍵詞:學案導學;初中生物教學;運用
引言:
學案導學式教學是指以學案作為教學的載體,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課本知識,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一種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本文將以生物教學為例,簡單談學案導學教學的優(yōu)點以及現(xiàn)如今存在的問題。
一、學案導學的基本認知
首先,應該明確學案與教案的差異。教案由教師進行編寫,偏重于對教學步驟以及教學方案的一種解讀;學案則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出于對學生的基本認知而編排制定的學習方案,偏重于對于學生的輔導[1]。學案是教師通過精心編排,將課本知識簡要概述,形成具體的知識體系,并對外拓展的學習工具,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掌握課本知識,其學習目標的制定較為明確。學案的意義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是學生預習課本以及復習課本的輔導工具,一方面則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進行。
二、學案導學的優(yōu)點
學案導學為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便利。對于教師來說,學案的編寫有利于幫助自身梳理教學思路,在學案的編寫過程中也可以對學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識點進行預設,在課堂教學時,更容易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進行功課;針對學生而言,學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更有利于形成完整地知識理論框架,幫助學生強化認知;此外,學案也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師生互動提供更多可能,使得課堂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也更加充實。尤其是生物教學中,豐富的實驗容易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學案導學有利于幫助學生事先了解實驗的性質(zhì)以及具體操作步驟,有利于實驗的進行;此外,生物的知識結構錯綜復雜,學案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
學案導學的關鍵在于能否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教師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編織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學案,能夠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教師們也可以基于此進行課程的準備工作,為上課講解提供便利。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多對學生進行關心,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以及重難點掌握情況,教師在這方面應該多進行加強。學生們也應該將教師作為自己的朋友,出現(xiàn)問題于老師進行切實有效地溝通,進而為自身的學習提供幫助,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識點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積極向老師反映現(xiàn)有的問題,為自身的發(fā)展做好規(guī)劃。
三、學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案導學的關鍵節(jié)點在于教師能否利用學案進行有效引導,若引導不當或者學生對學案產(chǎn)生錯誤認知,學案就會成為一種學習負擔,學生機械化地完成預習部分,對相關知識的認知也停留在表面[2]。教師若在課堂上對學案進行逐一講解,課堂氛圍也容易凝固,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
此外,初中階段,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較大,學案的認知不夠準確, 對于學案的填寫沒有興趣,學案便失去其原本存在的意義。針對生物學習而言,學生對于生物的認知較為淺顯,學習積極性不高,倘若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習也將受到一定影響。
四、學案導學的正確應用
(一)設置開放性問題
學案導學突出的是學生在學生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是作為引導幫助學生學習,學案有利于引導學生能力的養(yǎng)成,因此在編寫學案時,教師可以在梳理課本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設立部分開放型題目,引發(fā)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討論,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能進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學習《細菌》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應該首先將細菌的基本特征、動植物細胞的區(qū)別寫進教案,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巴斯德實驗的成功性進行探究,為什么他的實驗可以取得成功,成功的基本條件包含哪些[3]。再者,在探究動植物細胞區(qū)別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qū)別,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基本原理等。再者,在學習《人的遺傳變異》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變異的種類,以及典型人類遺傳病的遺傳方式,讓學生們進行思考這些遺傳病是在有絲分裂的哪一步出現(xiàn)問題,進而引發(fā)遺傳病的產(chǎn)生,這對于發(fā)散學生思維有重要幫助,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試著計算遺傳病的遺傳概率,這對于以后的學習來講,有著關鍵的引導作用。
(二)學案編寫設置思維梯度
學案的編寫應該呈現(xiàn)一定的思維梯度。從內(nèi)容方面來看,應該有難易之分,從初步的引導到重點知識的把控,都應該體現(xiàn)出教師對問題設置的嚴謹;從問題的形式來看,不能單一局限于填空題以及問答題,更不可以是課本后面問題的堆積,更多應該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性;此外,教師還應在學案上進行性課外知識的擴充,積極引導學生自發(fā)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前對這類問題進行探究,讓每位同學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掌握學案前面的課本內(nèi)容基本知識框架,基礎較好的同學則可以通過學案,進一步提升自己[4]。
例如在學習《膝跳反射》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在進行學案的編寫時,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膝跳反射是一種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存在的由具體事物直接刺激的反射,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參與;其次,教師可以將條件反射引進課堂中,讓學生明確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區(qū)別,以及反射與應激之間的區(qū)別,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講解反射弧的具體結構,讓有能力的同學進一步擴充自身的知識框架。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舉例,例如望梅止渴、畫餅充饑就為條件反射,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條件反射以及非條件反射之間的差異。
(三)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較為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案,近年來得以認可并大量推廣,主要指通過設立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們深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在初中生物學習階段,在實驗部分設立情境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們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實驗的教學模式也在一定基礎上鍛煉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能力,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激素調(diào)節(ji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立這樣的情景,讓學生們思考自身口渴時想要喝水的情景,讓學生明確這樣的過程實際意義上是激素調(diào)節(jié),進而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5]緊接著,教師可以對激素調(diào)節(jié)的具體過程進行講解,讓學生們認知促胰液素是人們發(fā)現(xiàn)的第一種激素,讓學生們明確激素之間的存在協(xié)同作用以及拮抗作用,例如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就是共同配合,促進新陳代謝。再者,針對激素的認知,同學們經(jīng)常存在錯誤的觀念,即激素全為蛋白質(zhì)類,這一點教師在課堂講解環(huán)節(jié)應該進行糾正,激素大多數(shù)為蛋白質(zhì)類,同時存在氨基酸類和固醇類,例如性激素就為固醇類激素,這樣系統(tǒng)而又細致的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們準確認識激素的組成,也為其高中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案導學作為當前教學模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具備一定的可行性,但在此之前需要教師首先對學案導學的意義進行明確,這有利于學案的編寫,學案的難度設置以及問題形式也可以逐步創(chuàng)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此基礎上緊跟時代潮流。學案導學在未來的教育中具有廣泛的發(fā)展空間,應對其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蘇曉亮.“學案導學式”高中數(shù)學復習課實踐與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2]李榮榮.學案導學在高三生物復習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7.
[3]施麗華,王東.學案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化學教與學,2017,07:39-41.
[4]王晴晴.學案導學式教學法在干警法學業(yè)務培訓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2:180.
[5]高麗.高中思想政治課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3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