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勝藍
一直很喜歡虞永平教授這句話:“幼小銜接是幼兒在人生的長坡上繼續(xù)前行的一個里程碑。從幼兒園到小學,不是翻山越嶺,不是跳躍大溝深壑,也不是進入天壤之別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種自然延伸和過渡。”
近些年來,我園正是從小班開始,在孩子三年幼兒園生活中自然滲透幼小銜接的內容,并在大班階段依據(jù)《指南》中對幼兒學習品質的闡述:“積極態(tài)度和良好行為傾向”來開展各類親子活動,給予孩子更多提升學習品質的機會,幫助他們更好適應小學節(jié)奏。其中,以幼兒為本、教師為導、家長為助的親子戲劇月活動,就是一個有效途徑。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我們是怎么在為期三個月的親子戲劇月活動中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品質,并引導家長關注和樹立正確的幼兒學習品質觀的。
戲劇月初期,我們挖掘與戲劇活動關聯(lián)最密切的學習品質內容,將主動積極、探究嘗試、認真專注、想象創(chuàng)造、計劃實施等品質的提升做為大班設計戲劇月方案的重要指標,并在富有班級特色的階段性活動中滲透其他學習品質內容。
首先,我們在文本的確定中鼓勵孩子運用想象與創(chuàng)造進行新的學習。大班的文本多為幼兒創(chuàng)編或改編,《我的旅行日記》以幼兒獨立講述為基礎.進行小組創(chuàng)編。在開展過程中,家園合作引導孩子遷移優(yōu)秀文學作品進行想象與再創(chuàng)造,以此來解決所遇到的創(chuàng)編困難,從而進行新的學習。這樣的經(jīng)歷,讓孩子們在解決真問題過程中養(yǎng)成不怕困難的品質,并能在后繼學習中從容面對類似情況。
其次,我們在家園同步建構劇本中幫助孩子探究和嘗試。例如,孩子在分析《好胃口,兔子先生》文本的時間結構時,家園截然不同的時間設定讓家長體會到需要尊重和支持孩子的學習方式,進而參與劇本進階式建構,讓孩子的探究與嘗試更有質量,讓他們的敘事能力、反思與總結能力都得到發(fā)展。
再次,我們在道具的制作中協(xié)助孩子主動計劃與實施。他們制定計劃、依次完成、并在過程中尋求家長配合。在孩子自主學習和定向目標的完成過程中,家長們身份從給予者轉變?yōu)閰f(xié)助者,他們的觀念也從關注技能轉變到關注幼兒學習品質。
此外,我們還在文本選擇中通過對詩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在劇本編寫中通過辯論支持孩子反思與解釋,在戲劇表演中通過分工培養(yǎng)孩子商量與合作能力等,在發(fā)揮戲劇活動文學價值的同時,讓孩子學習品質的養(yǎng)成有機滲透到其中。家們長也因參與到孩子的戲劇活動中,對孩子發(fā)展的預期變得更加積極與理性;對孩子學習品質的理解也變得更為透徹。他們漸漸學會了尊重孩子生命特質、學會了跟隨孩子的腳步。而我們的孩子,快樂自信、主動積極、認真專注、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這樣的品質也將伴隨著他們的成長自然延伸到小學生活與學習中,延伸到小學以后的人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