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wèi)東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可以為學生以后學習語文和其他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并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務必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就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小學而言,還是有大部分的語文教師深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來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無法發(fā)揮其主體地位,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诖?,本文就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其中明確指出要轉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進行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jù)學生學習的特點和學習的需求為其在課堂教學中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以此促進學生語文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升。而小學生在對語文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其學習能力的差異和個人興趣愛好的不同而出現(xiàn)差異性,這時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并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來提升教學效果。
1、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意義
1.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此才能夠有效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需求,進而對設計的教學計劃進行調整,轉變教學方式方法,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進行提升。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如此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去學習和理解以及掌握知識內容。
1.2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可以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課堂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在實際的課堂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思維能力,對所學課文內容進行積極思考和分析,并將自己所理解的觀點積極的表達出來。可見,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fā)展,思想得以表達,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濃厚興趣。
2、發(fā)揮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體地位的有效策略
2.1拓展教材內容進行延伸教學
就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言,教學內容通常都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教師在實施具體的教學時會根據(jù)教學大綱設計教學計劃,因此,課堂教學內容就會局限于教材課本上的內容。但如果想要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需要語文教師已建成學生成長和學習的特點,對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探知欲,豐富學生的知識量。而在拓展延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查詢教材以外的資料,從而促使學生的眼界更為開闊,思維更加活躍,并且在拓展延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積累了豐富的語文知識。由此可見,通過拓展延伸教學,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2進行互動式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問題的答案有可能不止一個,而一個答案也有可能對應不同題目的描述和表達。所以,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可以表達個人想法的機會,從而促使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完整的表達出來。這時也可以運用互動式教學,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其進行合作討論,積極溝通和交流,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從而活躍語文課堂的教學氣氛。針對互動式教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給出討論的問題,而后讓學生根據(jù)問題各自分工,查找搜集資料,對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學生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下,有效提升了其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在對問題的分析和探究中也充分的將自己的思想意觀點和意見進行了表達,如此對于提升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2.3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作用
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各方面的發(fā)展都不是很成熟,所以教師務必要發(fā)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注重對學生思維等方面的引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應避免在課堂教學中成為“主宰”。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司馬光》一文,教師在對這篇課文進行講解時,可以提出多個不同的問題來讓學生進行回答,如“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其中體現(xiàn)了司馬光的哪些品質”等等,通過這些探究性的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尋找線索和答案,可見,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4語文教師要適時鼓勵學生進行總結性學習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去制定個人學習計劃和安排學習流程。針對部分學生無法及時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完全的理解和掌握這一現(xiàn)象,教師務必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效用,依據(jù)學生當下學習的現(xiàn)狀,為學生安排學習的一個過渡期。而要更好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墓膭?,鼓勵其進行總結性學習,而通過學生的學習總結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從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內容,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此可以充分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參與度,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索。除此之外,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也可以促使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成長和學習的現(xiàn)狀,解放其天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轉變教學的方式方式,最終實現(xiàn)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沈立新.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07):103.
[2]李海崗.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24):317-318+325.
[3]林香紅. 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研究[N]. 科學導報,2019-04-02(B02).
[4]鄧媛媛.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