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英
摘 ?要: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益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至關重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下,高中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起學生在基礎語文知識與技能上的獲得,更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并運用語文的人文化特征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發(fā)展,構建出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課堂,完善語文課程改革。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實際的教學經驗,針對基于高效課堂構建的高中語文教學策略展開一番敘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一味地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不僅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也限制了學生思維的進步,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在新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下,高中語文教師要轉變好教學思想觀念,以高效課堂的構建為途徑,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學會學習,并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tài)、價值觀,幫助學生完善自我價值,促進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一、加強讀寫之間的聯(lián)合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內容,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一味地使用閱讀與寫作分離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明顯忽視了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而通過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可以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使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得到同步的發(fā)展,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益的提高,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比如,在學習《故都的秋》這一課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首先給學生布置了一項小任務,讓學生以“秋天”為主題展開簡單的寫作,內容不用過于復雜,描述自己對于秋天的看法即可。在學生寫作完成了之后,我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秋”,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文章與郁達夫的文章進行對比,從寫作的情感上進行分析,然后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這樣,經過了“寫作——閱讀——修改”的一系列行為,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水平都發(fā)生了質的改變,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課堂教學質量也大大提升。
二、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引入
隨著外來文化的滲透,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工作遇到了越來越多的挫折。語文課程承擔著傳承文化的重任,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起傳統(tǒng)文化的引入,引導學生學習和領會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如此,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比如,在學習《蘇武傳》這一課時,為了深化學生對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我著重向學生介紹了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如作者班固的生平、漢朝與匈奴歷來的關系等,讓學生帶著這些背景去閱讀這篇文章,學生的心境會更加寬闊;再比如,在學習《師說》這篇課文時,我向學生簡單介紹了“說”這種文體,“說”是中國古代人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一般是用來表達作者對于某種事物的見解,比如《師說》《馬說》《捕蛇者說》等。這樣,通過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興趣,為語文課堂注入文化活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形成。
三、合理運用翻轉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是指讓學生在課下學習新知識、教師在課上展開指導學生展開更深層次的學習,在翻轉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更強,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yǎng)。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使用翻轉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時,我使用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下利用給出的任務單進行自主學習。在任務單上,詳細地列出了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如文章的基本結構、關鍵字詞、重點語句等,另外,還包含一些課下檢測問題等。并且,我還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相互交流,共同分享自己的自學情況,并讓學生將自己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整理到一起,提交上來,作為課上教學的主要內容。如此,有助于更高效率地利用課上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四、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是一門對學生的實際生活有重要指導作用的課程,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可供操作的環(huán)境,讓學生有機會和能力展示在語文方面的學習能力和效果。通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方式,極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提升教學質量。
比如,在學習《勸學》這一篇課文時,我組織班上的學生進行了一場另類的“辯論”比賽,學生們作為一個小組,我自己作為一個小組,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需要辯駁我的觀點,達到“讓我愛上學習、認識到學習重要性”的目標。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進行舉手發(fā)言,使用不同的例子來反駁我的觀點,我也會使用不同的說法去反駁學生,看看哪方可以說服另一方。這樣,通過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學生對原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還擴展了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五、增強課堂提問的啟發(fā)性
課堂提問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一些無意義的課堂提問,通過設計滿足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語文學科特征的提問內容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地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此,才能實現(xiàn)高效地利用課上時間,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雷雨》這一篇課文時,我向學生提出了以下的問題:作者為什么要把文章的名字命名為雷雨,這明明就是一個家族的事情,感覺文章名字和事情之間沒有關聯(lián)???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周公館的擺設三十年沒有變化,這說明周樸園是一個念舊的人嗎?你覺得他重感情嗎?……這些問題可以從側面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思考,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文章核心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閱讀的效益,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本文針對基于高效課堂構建的高中語文教學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下,我們要重視起教學的效益,教師要積極擺脫應試教育思想帶來的思維定勢,優(yōu)化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構建高效課堂,促進高中語文課程的有效改革。
參考文獻
[1] ?張偉卓.試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6(36):99-100.
[2] ?單美麗. 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