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喻
一個陌生人來到一個小鎮(zhèn)的廣場上,看見一位老人,老人身邊有只狗。他問道:“你的狗咬人嗎?”老人答:“不?!庇谑悄吧藦澭牧伺倪@只狗。豈料狗撲上去,咬了他一口。請問這是為什么?
答案:陌生人問老人:“你不是說你的狗不咬人嗎?”老人答:“可這并不是我的狗。”
啟發(fā):有一次巴菲特在大都會公司做即興演講,有人問他有什么管理技巧可推薦,他便講了上面這個故事。所以說,問對問題很重要。
如果老天要賦予你超能力,你選擇能隱身還是能飛?
答案:我會選擇隱身,因為那時我可以免費飛行!
啟發(fā):這里面包含了一個心理學的小陷阱——如果你選了隱身,那就意味著你生性膽怯,而且比較靦腆;如果你選擇飛行能力,則代表你比較勇敢,而且不會怯場。
慢著,別被問題框死。這兩個選項是相互排斥的嗎?并不是。據(jù)說有人靠上面“兼顧二者”的回答,拿到了微軟的offer。所以,二選一的問題,不一定要限于兩個答案,請考慮兼容性。
如果有一部能印刷100美元的機器,且可終生使用。請問你愿意出多少錢買下它?
答案:假如該機器合法,看起來你可以為這臺機器付出所有的錢。但是,慢著!什么是“能印刷100美元”?是一年印一張,還是每個月印一張?每次的印刷成本是多少?耗材在哪兒買?是無限量供應嗎?將來會漲價嗎?這臺機器生產(chǎn)了多少臺?
啟發(fā):探究問題的限制條件。一切都有成本,餡餅掉下來時也要保持冷靜。
一個直角三角形,斜邊是10,向斜邊所作的高是6,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答案:這道題看起來簡單得驚人,難道不是底乘高除以2嗎?對不起,這樣的三角形壓根兒不存在。因為當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是10的時候,高永遠都不可能會是6!
啟發(fā):不管一個問題被多么權威的人問出來,你都要有“批判和懷疑”的能力。
兩根桿子高50米,中間懸掛的繩子長80米,繩子最下端距離地面10米。問:兩根桿子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答案:距離是0。因為繩子對折時,其一半是40米,距離地面才是10米。
啟發(fā):遇到問題先拿起筆計算一下。
綠森林摘自微信公眾號“孤獨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