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欣
無數次,我曾暗暗發(fā)誓,一定不能再惹媽媽生氣!可我總是做不到,這一次,我還是令自己或許還有媽媽失望了。媽媽,請原諒我沒有當面對您說“對不起”。
爸爸媽媽開了個飯店,雖然店面規(guī)模不大,但是在人來人往的國道旁,飯店屈指可數,所以我家小店的收入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到了周末,可以稱得上生意興隆了。增加收入本來是好事,然而這卻成了我的噩夢。
爸爸媽媽為了節(jié)省開支,沒有招服務員。平時來人少,他倆就可以應付。到了周末,客人特別多,他們忙不過來的時候,我不得不變成服務員。我討厭這種被“抓壯丁”的感覺,每次干活的時候我都沒有好臉色。因為飯店的活兒太累了,擇菜、洗菜、切菜、刷碗、擦盤子、收拾餐桌、倒垃圾、抻桌布、擺餐具、記菜單、上菜……干一上午,我就忙得暈頭轉向。周末好不容易放假兩天,我既不能寫作業(yè),也不能出去玩,連看會兒電視都是奢望,我的苦衷誰能懂??!
那次大休回家,又擺脫不了服務員的工作,我越干越心煩,手里的掃把變成了我的出氣筒,“咚咚”地撞在桌腿上。媽媽終于察覺到了我的異樣,“不想干就別干了,走吧!走吧!”媽媽說著就要去接我手里的掃把。我正生氣呢,索性把手里的掃把往媽媽面前一扔。真不幸!掃把上的釘子正好扎在媽媽腿上,鮮血頓時冒了出來。我有點慌又有點心疼媽媽,心里的委屈也還沒有發(fā)泄出來,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想快快離開,嘀咕了一句:“我不干了,你們自己去找服務員吧。”扔下這句話就想逃離現場。還沒走兩步,就被爸爸拽了回來,“給你媽媽道歉!”爸爸滿臉鐵青地看著我說。我又急又氣,眼淚在眼眶里打轉,遲疑了幾秒鐘,狠狠地掙脫爸爸的手,哭著跑了出去。
我從來沒有受過這么大的委屈,以前父母對我都是百依百順,我就像小公主一樣幸福地生活著??墒亲詮拈_了這個飯店,他們不僅沒有時間陪我,還讓我干這干那。我越想越難過,不爭氣的眼淚終于奪眶而出。躲在自己的房間里,我哭著睡著了,夢里滿嘴都是眼淚的味道。
醒來時,媽媽沒有像夢中一樣陪伴著我,我看到她瘸著腿還在來回招呼客人。我突然自責起來,心里默念:“媽媽,對不起……”為了讓我和弟弟有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爸爸媽媽苦心經營著這個小飯店,為了省錢就辛苦自己,連個服務員也不舍得招,周末忙不過來就只能讓我來幫忙……其實這些我都懂,可是我總是不敢或者不愿意表達自己的理解、感恩還有歉意,似乎有一種東西阻止我表達。我為什么不愿意表達呢?我在害怕什么呢?我在期待什么呢?……如果讓我選擇是過以前的生活還是過現在的生活,我該如何選擇呢?爸爸媽媽又會如何選擇呢?……我不知道,望著一瘸一拐忙碌的媽媽,我張張嘴,卻沒發(fā)出任何聲音。唉,媽媽,讓我如何對您說?
(指導老師 王小惠)
簡 評
如何處理負面情緒,是青少年寫作的一大課題。寫美好的人、事、物、景、情,是不少題目和老師的方向性引導,于是,簡單的歌頌、雷同的懷念等,往往讓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其實,生活本就復雜多變,有嫉妒、厭惡、氣憤、悲傷等負面情緒在所難免,這些理應進入寫作視野。除了選取所謂的正能量題材,正視情緒,真實記敘,把負面情緒的來龍去脈、煩惱癥結寫清楚,或許才符合寫作的本質要求,也有利于青少年心智的成長。父母在國道旁開飯店,為省工錢周末拉“我”去打雜,“我”不情愿,誤傷母親后更是自責。這就是少年的真實想法,這比簡單歌頌母愛更打動人。寫作有一種力量:實現自我救贖,提升素養(yǎng)修養(yǎng),逐漸理解并接納自己與他人、生活與世界。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