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山 楊潔
緣于某種內在的聯系,我們半個月內兩次到訪良渚。第一次,為的是籌備良渚申遺專題;第二次,則是采訪新制造的工業(yè)設計創(chuàng)新服務基地——良渚夢棲小鎮(zhèn)。
在這個被譽為“中國首個工業(yè)設計小鎮(zhèn)”的地方,我們看到悠久歷史中的文化因子已經激活了設計產業(yè)的活力,古老智慧與現代智能熾熱碰撞,正集聚起磅礴的創(chuàng)新力量。
截至2018年底,小鎮(zhèn)入駐企業(yè)總數234家,總營收27.96億元,工業(yè)設計成果交易數47個,轉化產值2169萬元,一條全新的,以設計為中心,連接智能制造、文化創(chuàng)意、互聯網、資本與人才的生態(tài)鏈正在形成。
我們采訪的主人翁,就駐扎在這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土地上。
記 者:從大白兔奶糖唇膏、回力球鞋到故宮日歷、改良旗袍……近年來,以新國貨為代表的“新制造”頻頻刷屏,一股“國潮”在當下流行開來。請問,您是如何理解“新制造”的?
章群星:我認為品牌的再造和IP衍生,只是文化元素在產品中符號化的體現,不能作為新制造的代表。傳統(tǒng)制造是以制造為驅動,建立在原有的滿足消費功能需求基礎上的制造。不管產品外觀、包裝是否精美,只要滿足了產品的功能性,產品就有需求。
在消費升級、產能過剩的時代,我理解的新制造是對市場進行深度的調研、對消費者進行深度洞察后,通過設計公司或產品策劃公司,反向定義產品,重新整合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實現材料、工藝、技術最優(yōu)化,力求產品功能最好、成本最低,且符合當今審美需求。這是一個建立在市場與消費者需求之上的設計創(chuàng)新驅動,通過消費端反向對產品的功能、美學等提出要求。
新制造并不完全是技術材料、工藝方面的革新。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說,實現技術的突破很難。在手機發(fā)展史上,技術革命只有三次,從原來的模擬機、數字機到現在的智能機,但是通過設計,它可以有很多品牌。雖然現在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但是技術革命并不多,如今大多是通過工業(yè)設計將技術在不同的產品領域中得到應用,來實現產品的迭代,繼而創(chuàng)造產品品類和品牌。
所以我認為,“新制造”是建立在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上考慮產品的創(chuàng)新需求,通過工業(yè)設計上連技術,下接產業(yè),再通過精益制造實現從設計作品成為產品,并運用更加多元的銷售形式,把好產品轉化成好商品。
前不久阿里提出的新制造計劃,我個人感覺應該就是這樣,從阿里海量的消費需求數據里進行產品需求分析,反向定義產品,并通過設計公司結合新技術、新材料進行設計,進而從阿里海量的供應商中優(yōu)選好的供應商來進行制造,再通過強勢阿里銷售渠道進行營銷,這就是新制造。
記 者:“新制造”的興起,是品牌+工藝+設計的產物,是設計與制造的高效對接,請問您如何理解設計與制造的關系?
章群星: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有管理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但設計創(chuàng)新是最能把前端的技術、材料與消費市場進行結合、對接的,設計是技術與經濟的結合點。技術要通過設計融入到不同的產品里。比如石墨烯,通過設計可以運用到能源產品中、運用到保溫產品中、運用到醫(yī)療器械當中。引用中國工業(yè)設計協(xié)會秘書長、浙大國際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應放天老師經常在舉的電爐絲的例子:電爐絲是一個技術發(fā)明,通過設計運用到電飯煲上是一個產品設計,運用到電熱毯上又是一個產品設計,運用到茶壺上就是另外一個產品設計,也就是說,一項技術發(fā)明是通過設計應用到不同產品中的。
可以說,設計是制造業(yè)發(fā)展的先導。設計是為制造產品所進行的設計,它包含產品外觀、內部設計,包括現在許多產品的智能系統(tǒng)甚至產品制造流程等整個過程,對產品的外觀和性能、生產技術的發(fā)揮,以及品牌建設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實踐表明,設計已成為制造業(yè)競爭的源泉和核心動力之一。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日趨深入、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產品的競爭力將首先取決于產品的設計開發(fā)能力。
記 者:近年來,浙江的、杭州的“設計+”是通過哪些途徑來實現的?我們有哪些經典案例?
章群星:浙江的設計公司原來大都只是提供設計服務,如今,除提供設計服務外,還與不同產業(yè)的強勢供應鏈進行合作。比如杭州博樂工業(yè)設計公司與浙江好易點智能科技公司合作成立了杭州邦先生科技有限公司,設計研發(fā)電動智能晾衣機,這款晾衣機主要針對年輕消費群體以及外來打工群體,適合無陽臺酒店式公寓,可通過手機實行智能控制,直接烘干消毒,沿用傳統(tǒng)銷售渠道的同時也在采使用新渠道進行銷售。此外,也有設計公司自己孵化產品。如凸凹設計公司,自己進行產品研發(fā)設計、品牌運營及銷售。
中國設計智造大賽(DIA)三屆金智獎浙江獲獎作品可以看作是經典的案例。第一屆的方太水槽洗碗機,是由瑞德設計公司參與設計研發(fā)的。定義產品前,對消費者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調查研究。研究了中國人的廚房及洗碗習慣,發(fā)現中國人廚房里的水槽一般只使用一個,另一個往往很少用,或者干脆用來擺放東西。受此啟發(fā),他們將其中一個水槽做成了洗碗機,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品類。
第二屆獲獎作品是未來科技城的小黑俠自拍無人機,一款消費級無人機。早期的無人機一般用于農業(yè),現代年輕人眼里無人機則象征著航拍。而這款輕質高強度無人機,使用碳纖維材料使產品達到242g超輕機身,可輕松收納、攜帶,并有嵌入式的智能技術,可實現高度智能、跟隨人形進行追蹤,滿足了人們對自拍的多維需求。
第三屆獲獎作品是??低暤牟窜囅到y(tǒng)。泊車機器人系統(tǒng)包括智能泊車調度系統(tǒng)、泊車機器人兩部分,可進行系統(tǒng)路徑尋優(yōu)、智能避障、自主導航、自主充電、實時監(jiān)控等,定位精度±10mm,最大負載3000kg。智能泊車調度系統(tǒng)可同時調度500臺機器人進行存取車操作,支持雙排車位停放模式,大幅提高車庫空間利用率。
這三個產品分別是日常消費品、個性化產品和公共設施產品,它是基于消費升級時代人們對產品的個性化、品質化、智能化的需求,并通過設計驅動整合產業(yè)生態(tài)鏈來實現的。我覺得這是新制造和新國貨的很典型的案例。
記 者:作為國內工業(yè)設計的高地,當前夢棲小鎮(zhèn)正致力于打造世界工業(yè)設計高地和全球資源聚合平臺,請問平臺在建設推進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點?
章群星:首先是知識產權的問題。設計服務變現與知識產權保護密不可分,在目前中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下,設計服務要完全市場化還存在一定難度,目前很難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
其次,設計服務的對接平臺建設非常難。舉個例子,豬八戒網是做線上設計服務對接的,但豬八戒網上的訂單都是比較簡單的,大多是做海報、PPT模板等,仍以傳統(tǒng)的、低價的、平面類的、廣告類的設計進行交易,訂單金額不超過一萬元,大金額訂單在線上實現交易非常難。
再次,設計作品產業(yè)化難。從設計成果的轉移和轉化角度來看,設計產品成為好的商品也很難,這其中還需要大資本的推動。有些設計公司可能產品創(chuàng)新能力非常強,但供應鏈的管理很弱,浙江的供應鏈與廣州、深圳還有差距,很多浙江的企業(yè)最終還是找了廣州、深圳的供應商,他們的工藝水平、成本比浙江本土制造商有優(yōu)勢,從這個方面來看,浙江的供應平臺也較為薄弱。
記 者:當今中國,一方面老百姓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我們也不缺能達到像戴森這樣品牌的企業(yè)。那么,您認為怎樣在國人心中建立國產品牌公信力?
章群星:在制造能力方面,戴森這樣的品牌也是我們浙江的企業(yè)在制造,這說明我們本土的制造商制造能力并不弱,但可能國內外品牌在品質把控方面會有所差別。相對來說,國外品牌對品質的把控要更加嚴格。
眾所周知的德國制造最初其實是模仿英國制造的,因此英國要求德國打上德國制造的字樣用以區(qū)分,所以德國制造一開始其實是貶義詞。但后來,德國開始重視設計、工藝,重視精益制造。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的德國制造已經成了品質的象征。產品有它的物理價值,也有精神價值。精神價值要綜合疊加工藝、設計、文化、品牌,品牌精神就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品牌公信力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未來的“中國制造”能夠達到甚至超越“德國制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