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誤是我們?nèi)祟愓Z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口才再好的人也會出現(xiàn)口誤。有研究發(fā)現(xiàn),每說1000個單詞,我們就會出現(xiàn)一兩個口誤。假設普通人一分鐘能說160至180個字,不到7分鐘就有一次口誤出現(xiàn),而且是多說多錯。就像走路多了,腳會被絆倒;話說多了,舌頭也會被絆倒。
不自主地口不擇言
生活中常常說的詞語,總會自然地從嘴里流出來。有些人會習慣性使用自己專業(yè)領域常用詞匯,讓外行人難以聽懂,有些人則會因一個同意異音的詞,讓別人貽笑大方。
有一次學校迎新晚會彩排,試話筒時沒有聲音,主持人很著急,大聲沖著控制臺喊:“你是不是音道插錯了?”全場一片肅靜,主持人怯怯地說:“額……我是說聲道……”可見有些名詞的字是經(jīng)過考究才定的,不能亂換。但有時,我們就是不由自主的想要換個詞。
語言包括語音、音律、詞匯和語法等,這些內(nèi)容分別儲存在大腦的不同區(qū)域。當你說出一句話時,需要多個區(qū)域共同協(xié)作,才能正確表達你的意思。這當中任意一個閃失,都會造成口誤的出現(xiàn)。
口誤出賣了你的內(nèi)心
相信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這種情形,著急時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最渴求的東西說出來了,容易忙中出錯,放松時心里話就更容易從嘴里流出來。
奧地利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認為,口誤反應的是人在內(nèi)心深處所壓抑的思想。說錯名字就是一種常見的口誤,弗洛伊德對此類口誤的解釋是:“用一個名字替代另一個名字,錯誤地說出了另一個人的名字,都表明了人們存在一種情感,而且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在當時的情況下又不能完全將這種情感表現(xiàn)出來?!?/p>
所有的口誤均是內(nèi)心深處的思想嗎?也許不盡然。央視國際頻道播音員魯健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列舉了一些播音員的口誤。
有播音員在新聞開始的時候,把“各位好,這里是中央電視臺”說成“各位好,這里是中央氣象臺”,有的播音員把“移動聯(lián)通小靈通的用戶請發(fā)短信至”說成“移動聯(lián)通的小用戶們請發(fā)短信至”……這些口誤則是從大腦中提取詞語的過程出錯造成的。
舌頭會被發(fā)音絆倒
說話就像走路一樣,有時候舌頭也會被“絆”倒,然后人就會出現(xiàn)一種“緊接重復錯誤”。
“平翹舌”音就是我們舌頭優(yōu)秀的絆腳石。z、c、s屬于平舌音,需要舌頭躺平,zh、ch、sh屬于翹舌音,需要舌頭翹起。但有時候某些因素會導致我們的舌頭在該躺平時被上門齒“掰彎”,在該翹起時又被上下門齒“卡住”。當舌頭以錯誤的時間,做出錯誤的姿勢:你就能展現(xiàn)出z、c、s、zh、ch、sh不分的天賦。有些地區(qū)的人,因為根深蒂固的地方方言問題,也很難分清這些音節(jié)。
口誤是防不勝防的,就連“吃開口飯”的主持人都躲不過口誤的詛咒。
(《當代修辭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