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采煤工作面地表巖移觀測方法設計

      2019-09-06 10:05:12楊昆侖
      陜西煤炭 2019年5期
      關鍵詞:觀測線觀測點高程

      王 博,楊昆侖

      (1.陜西煤田地質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54;2.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測繪分院,陜西 西安 710000)

      0 引言

      多年來,礦區(qū)煤炭開采區(qū)地表移動變形引發(fā)的地質災害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著[1-2],并且伴隨著煤炭開采能力和技術的不斷提升,這一現(xiàn)象在今后仍會加劇和持續(xù)。此次工作面地表開采沉陷觀測項目,是為了對下峪口煤礦即將開采的23208工作面的地表進行監(jiān)測,獲取在開采推進過程中,地表沉降的具體情況包括時間及空間信息。同時,通過對這2個工作面的地表開采沉降監(jiān)測,在完成工作面概率積分法預測模型時,各參數(shù)的計算可為煤礦其他工作面的開采提供經(jīng)驗數(shù)據(jù)。

      1 地面變形觀測線設計

      由于下峪口煤礦近10年未進行過地面開采沉陷相關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此次地面變形觀測線的設計參數(shù),選用同礦區(qū)地質、采礦條件相似的礦井已求得的角值進行計算。根據(jù)收集到的已有參數(shù),結合《煤礦測量規(guī)程》及《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guī)程》有關規(guī)定[3-5],具體取值如下:基巖移動角β=γ=δ=70°~75°=74.8°;沖積層移動角φ=45°;煤層傾角α=4°;最大下沉角θ=90°-0.6α=87.6°;移動角修正值(走向Δδ,傾向上山Δγ,傾向下山Δβ)Δδ=Δγ=Δβ=20°。此次地面變形觀測線設置成直線,并與煤層走向垂直或平行。

      地面變形觀測線一般可設走向觀測線和傾斜觀測線各一條,設在移動盆地的主斷面位置。也可以在地裂縫、地面塌陷的重點觀測區(qū)域,增加觀測線,設置成網(wǎng)狀觀測線。當工作面走向長度大于0.9H0時,可以只設半條走向觀測線。此次23208工作面,長度為1 260 m,平均開采深度H0約為460 m,工作面走向長度1 260 m>0.9H0=414 m,工作面布設半條走向觀測線。

      此次地面變形觀測中利用剖面線狀觀測線的設計方法。走向觀測線應設在移動盆地的走向主斷面上,具體的確定方法為:在傾斜主斷面上,從采空區(qū)中心用最大下沉角θ劃線與地表相交于O點,通過O點作平行煤層走向的垂直斷面,此斷面所在的位置就是走向觀測線的位置。

      具體的操作為,從采區(qū)中心O的正上方,向下山方向移動d=H0ctgθ的距離,23208工作面向下山方向移動距離為19.3 m。通過該點沿礦體走向做剖面線,即得到走向觀測線平面位置,如圖1所示。

      圖1 走向觀測線定位示意圖

      在預計的工作面停采線位置上,如圖2所示。做與水平面的夾角(δ-Δδ)與基巖和松散層交接面相交,再從交點以φ角劃線與地表相交,得B1點。同理,在開切眼一側按上述做法在地表求得B2點,B1B2即為走向觀測線長度。

      圖2 走向觀測線分布圖

      走向觀測線的長度B1B2按式(1)計算。

      B1B2=2hctgφ+2(H0-h)×ctg(δ-Δδ)+D

      (1)

      式中:h—平均厚松散層厚度;φ—沖積層移動角;H0—平均采深;δ,Δδ—走向移動角及其修正值;D—工作面可采走向長度。23208工作面h為15 m,H0為460 m,可得走向長度為1 260 m。

      根據(jù)工作面的具體情況,將式中的數(shù)值帶入,可以求得23208工作面B1B2=1 922 m;工作面布置半條走向觀測線,則工作面走向觀測線長度為961 m。

      自采區(qū)的上、下邊界分別以(γ-Δγ)和(β-Δβ)劃線與基巖和松散層交接相交,再從交點以φ角劃線交于地表A1、A2點,如圖3所示,A1A2即為傾斜觀測線長度。

      圖3 傾斜觀測線分布圖

      傾斜觀測線的長度的按式(2)計算。

      A1A2=2hctgφ+(H1-h)ctg(β-Δβ)+(H2-h)ctg(γ-Δγ)+Lcosα

      (2)

      式中:h—平均厚松散層厚度;φ—沖積層移動角;H1、H2—分別為采區(qū)下邊界和上邊界的開采深度;β、Δβ—下山移動角及其修正值;γ、Δγ—上山移動角及其修正值;L—工作面的傾斜長度;α—煤層傾角。

      根據(jù)上面的公式,將2個工作面的參數(shù)分別代入,其中,23208工作面長度為1 260 m。所以,傾斜觀測線長度為:875 m。

      地面變形觀測線上的觀測點應有一定的密度,可根據(jù)開采深度和設站目的來定[6-9]。地面變形觀測線上測點數(shù)目和密度,主要取決于引起變形的地下開采深度和設站目的,和礦區(qū)地形地質條件、水文條件、開采情況密切相關。觀測線上測點密度應滿足表1。

      表1 開采深度和點間距對應表

      坡度大于20°的山地,開采深度大于300 m時,測點密度可放寬至30~50 m。

      鑒于此次工作面開采深度為460 m,所以點間距離選擇25 m。

      23208工作面共布設2條觀測線,其中傾斜觀測線1條,一條走向觀測線。23208工作面的走向觀測線長度為961 m,所以走向觀測線設計埋石數(shù)量為39個;傾斜觀測線布置了1條,長度875 m,設計埋石數(shù)量為35個。

      2 地表巖移觀測方法

      2.1 觀測要求

      觀測區(qū)域位于丘陵區(qū),且起伏較小,故地面變形觀測線的平面觀測采用RTK測量的方法,高程采用全站儀電磁波測距高程測量。埋石工作結束,經(jīng)過10~15 d標石沉降穩(wěn)定之后,方能進行觀測。

      為了減小誤差,提高觀測精度,采用固定的觀測方式和觀測流程,對每個觀測點,平面觀測采用RTK,高程觀測采用三角高程附合導線測量,每次都用相同的方式進行測量。RTK測量時每次都盡量采用相同的基站點、相同的儀器;三角高程測量每次都盡量采用相同的起始點和閉合點。并且對每個觀測點盡量固定采用相同的儀器和人員。

      為了保證所獲得觀測資料的準確性和可比性,以及氣象元素的大體一致,每條觀測線上各觀測點的觀測應盡可能在一日內(nèi)完成,特別是在移動活躍階段。

      在地面變形觀測線的觀測過程中,不僅要及時地記錄和描述地表出現(xiàn)的裂縫位置、寬度的變化,變形的形態(tài)和時間,并及時上圖,還要記載每次觀測時工作面開采的相應位置、實際采出厚度、工作面推進速度、地質、水文等有關情況。

      在觀測過程中,應每6個月測量一次觀測站控制點的變化,如發(fā)現(xiàn)控制點發(fā)生位移,應把控制點作為觀測點與其他觀測點一起進行觀測,而另行布置控制點。

      2.2 初始觀測

      在進行觀測站控制點連接測量后,標石沉降穩(wěn)定,地表開始變形之前,應對觀測線上的全部觀測點獨立進行2次全面觀測。

      獨立進行的2次全面觀測,2次測得的同一點高程差不大于10 mm、同一邊的長度差不大于4 mm時,取平均值作為觀測線上各觀測點的原始觀測數(shù)據(jù)。同時,按各測點的實測數(shù)據(jù)展繪到觀測站設計平面圖上。

      最初的全面觀測獲得的原始觀測數(shù)據(jù)是地面平面位移和高程沉降的比較基礎。

      2.3 全面觀測

      全面觀測的內(nèi)容,包括測定觀測線上各觀測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最初的全面觀測后,在采動影響前進行日常巡視觀測,如果發(fā)現(xiàn)測點的累計下沉量達到10 mm時,即認為地表已經(jīng)開始變形,進入地表移動初始期。

      進入地表移動初始期后,進行日常巡視觀測,當?shù)乇砝塾嬒鲁吝_到50~100 mm時,進行采動后的第一次全面觀測。隨后,當日常巡視觀測發(fā)現(xiàn)每月下沉值大于50 mm時,進入地表移動活躍期。

      在地表移動活躍期按照開采進度進行不少于4次全面觀測。在全面觀測和巡視觀測時,若發(fā)現(xiàn)每月下沉值小于50 mm時,進入地表移動的衰退期。

      衰退期的巡視觀測直到6個月內(nèi)的下沉值不超過30 mm時為止,此時地表移動穩(wěn)定,進行最后一次全面觀測,獲得地表變形穩(wěn)定后觀測點的平面和高程最終數(shù)據(jù)。

      在地表移動的發(fā)生階段,一般可根據(jù)開采深度、回采工作面推進速度和頂板巖性等具體條件,每隔1~3個月進行一次全面觀測。

      2.4 日常巡視觀測

      日常巡視觀測時,可視情況在預計可能沉降劇烈的地區(qū),只進行周期性高程觀測。

      為判定地表是否已開始移動,在回采工作面推進到一定距離(相當于0.2~0.5平均開采深度)后,在預計可能首先移動的地區(qū),選擇幾個工作測點,測量其高程變化,如果發(fā)現(xiàn)測點的累計下沉量大于10 mm時,即認為地表已經(jīng)開始移動。

      在地表移動初始期、活躍期和衰退期,日常巡視觀測的復測時間間隔,視地表下沉的速度而定,一般是每隔15~30 d觀測一次。在地表移動活躍期,還應在下沉較大的區(qū)段,增加觀測次數(shù),5~10 d觀測一次。

      以上的設計觀測過程從采動影響前開始,經(jīng)過地表移動初始期、地表移動活躍期、地表移動衰退期,直到地表移動穩(wěn)定后是一個理想的過程,在開采地面變形觀測的實際工作中,可能不是從采動影響前就開始工作,要謹慎推斷和細心分析、善于總結。

      3 工作面沉降分析方法

      根據(jù)工作面所有觀測數(shù)據(jù)和已有的地形、地質、開采工藝等數(shù)據(jù),對工作面的沉降情況做以下分析。

      地表移動盆地的位置、大小、范圍—根據(jù)觀測點的沉降數(shù)據(jù),對盆地的位置、大小、范圍等進行計算,得到地表移動盆地的大體情況。

      最大下沉值的分布位置及大小—根據(jù)觀測點的數(shù)據(jù),計算主斷面上最大下沉值的點位及工作面的開采沉陷最大下沉值。

      地表移動盆地在主斷面上的移動和變形的分布與特征—通過觀測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地表移動盆地在主斷面上的下沉、水平移動等情況,得到地表移動盆地在主斷面上的變形規(guī)律。

      工作面開采沉陷移動盆地的發(fā)展過程及相應的主要參數(shù)—根據(jù)歷次觀測數(shù)據(jù)和工作面的開采進度,總結地表移動各個階段(初始階段、活躍階段、衰退階段)的持續(xù)時間以及地表移動持續(xù)的總時間,計算工作面開采沉陷發(fā)生的起動距、超前距、滯后距等。

      4 結語

      此次在下峪口煤礦23208工作面進行地表巖移觀測站的設計和觀測,對觀測成果進行綜合分析,最終得出地表巖移規(guī)律,為今后進行“三下”采煤和留設保護煤柱及征遷賠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jù)。以研究結果作為指導,將“三下”(建筑物下、水體下、鐵路下)壓煤開采出來,將會帶來巨大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對于挖掘礦井生產(chǎn)潛力、保證礦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

      猜你喜歡
      觀測線觀測點高程
      井下采動對地表巖層移動的影響研究
      山西冶金(2023年11期)2024-01-07 13:44:52
      多工作面開采過程中地表沉陷變形監(jiān)測
      高速公路網(wǎng)連續(xù)式交通量調(diào)查觀測點布設方法研究
      智能城市(2021年3期)2021-04-12 04:40:50
      8848.86m珠峰新高程
      當代陜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4:44
      洛陽市老城區(qū)西大街空間形態(tài)與熱環(huán)境耦合關系實測研究
      綠色科技(2019年12期)2019-07-15 11:13:02
      GPS控制網(wǎng)的高程異常擬合與應用
      張掖市甘州區(qū)代表性觀測點地下水位變化特征分析
      基于升降溫全曲線的鋼筋混凝土梁溫度場分析
      SDCORS高程代替等級水準測量的研究
      回歸支持向量機在區(qū)域高程異常擬合中的應用
      昆山市| 辉县市| 隆尧县| 土默特右旗| 晋城| 吉水县| 黑山县| 白银市| 银川市| 哈尔滨市| 基隆市| 巢湖市| 桐梓县| 正定县| 东平县| 红原县| 玉田县| 长乐市| 安龙县| 改则县| 高雄市| 新泰市| 南京市| 高安市| 茶陵县| 启东市| 林周县| 得荣县| 马龙县| 永春县| 黄梅县| 泸水县| 广南县| 清镇市| 定安县| 太仆寺旗| 扶风县| 如东县| 施甸县| 称多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