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茂林 左靜 肖湘黔
摘要經過連續(xù)2年的調查,基本掌握了長芒莧在長沙地區(qū)的發(fā)生情況,從經濟發(fā)展快速多樣化、長芒莧生長適應能力及危害與防治等方面分析了長芒莧入侵長沙地區(qū)的風險,提出加強部門協(xié)作與檢疫監(jiān)管、日常監(jiān)測與疫情鏟除、企業(yè)培訓與公眾宣傳等措施來防控長芒莧入侵,以期為降低長芒莧入侵長沙地區(qū)的風險提供參考。
關鍵詞 長芒莧;入侵;防控措施;湖南長沙
中圖分類號 F75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193-01
長芒莧(Amaranthus?palmeri?s.Watson)為莧科莧屬異株亞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美國西南部至墨西哥北部。2011年,中國正式將長芒莧列人有害生物檢疫名錄。
1形態(tài)特征
長芒莧為重要的異株莧亞屬檢疫性雜草,為一年生草本,高0.8~2.0m(原產地可高達3m)。莖直立、粗壯、具棱角、黃綠色,具綠色條紋,有時變淡紅褐色,無毛或上部被稀疏柔毛。葉無毛,葉片卵形至菱狀卵形,莖上部葉呈披針形,長2~8cm,寬0.5~4.0cm,先端鈍、急尖或微凹,常具小突尖;基部楔形,略下延,邊緣全緣;穗狀花序生于莖頂和側枝頂部,直立或俯垂,長7~25cm,寬1.0~1.2cm,下部花序也見團簇狀。苞片長4~6cm,雄花中脈伸出呈芒刺狀,雄花花被片5片,內側花被片長2.5~3.0mm,鈍狀至微凹,外側花被片長3.5~4.0mm,漸尖,具顯著伸出的中脈;雄蕊5枚;雌花苞片更堅硬,雌花花被片5片,略外展,不等長,最外一片具寬闊中脈,倒披針形,長3~4mm,先端急尖,其余花被片匙形,長2.0~2.5mm,先端截形至微凹,有時呈嚙齒狀;花柱2~3個。胞果近球形,長1.5~2.0mm,果皮膜質,周裂。種子近圓形或寬橢圓形,直徑長1.0~1.2mm,深紅褐色,具光澤。
長芒莧以種子繁殖為主。種子成熟后,在溫濕度條件適宜時即可萌發(fā)。長芒莧適生性強,在曠野荒地溝渠地邊、河灘、耕地、村落邊、倉庫周圍、加工廠、工地、鐵路與公路邊、港口、垃圾場和家禽家畜飼養(yǎng)場周圍等地均可生長。筆者采取野外生長的長芒莧種子播種于隔離區(qū)內,于2016-2017年連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長芒莧在長沙地區(qū)于4月22-25日出苗,5月5日左右為出苗高峰期,5月底為分枝初期,7月初為抽穗初期,11月中旬植株開始逐漸枯黃死亡。
2長芒莧的入侵
中國于1985年首次在北京市豐臺區(qū)南苑鄉(xiāng)發(fā)現(xiàn)了長芒莧14。2015年湖南省首次在長沙地區(qū)發(fā)現(xiàn)長芒莧;2016年在長沙、耒陽、郴州等地發(fā)現(xiàn)了長芒莧,及時對發(fā)現(xiàn)的長芒莧進行了鏟除銷毀處理。同時,2014-2017年,在湖南進境的玉米高梁等糧食中檢出長芒莧雜草種子20多批次。
長芒莧等外來雜草人侵長沙地區(qū)的4個主要途徑如下。一是作為有用植物而有意引進。湖南高速公路兩邊的劍葉金雞菊,如今作為綠化花卉栽培。二是通過交通工具或物流而無意帶人。如加拿大一枝黃花最初作花卉栽培于上海、南京,后通過車流或物流傳人湖南,最初在京珠高速路邊發(fā)現(xiàn),后擴散至全省;如長芒莧通過進口糧食調運從遠距離夾帶傳播人侵;如衡山頂上的假高粱通過人流傳播帶人。三是通過自然擴散。如水葫蘆通過水流擴散,在湘江、瀏陽河、洞庭湖等泛濫成災。四是由未經檢疫的國際郵件快件偷運人境,如截獲的蔬菜、花卉種子等。
3入侵風險分析
3.1長芒莧入侵途徑多
全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為長芒莧等外來雜草入侵提供了更大可能。一是長沙進境糧谷猛增,外來雜草入侵的機會大大增加。2015年在進境玉米、高梁和大麥等糧谷中截獲各類雜草種子10多批次,2016年截獲各類雜草種子16批次;2017年截獲各類雜草種子10批次,如長芒莧、三裂葉豚草、刺蒺藜草毒麥等。二是國際郵件和快件數量及人境旅客人數急劇增加,長沙有國際郵件和黃花機場,每年進境的郵件數量和入境旅客人數不計其數,為外來雜草的人侵提供了方便。2016年進出境郵件快件765.9萬件,截獲蔬菜、花卉種子、苗木等207批次,2017年進出境1172.5萬件,截獲891批次禁止進境物。三是長沙市對外開放口岸建設將進一步加強,隨著長沙霞凝新港進口糧食指定口岸和長沙縣臨空經濟示范區(qū)等的獲批,長沙市對外開放大”]將進一步打開,長芒莧等外來雜草人侵的風險進一步擴大。四是國內物流越來越發(fā)達,國內檢疫的難度越來越大,加速了長芒莧等外來人侵雜草的跨省傳播。
3.2長芒莧危害極大
長芒莧結子量極大,屬于雌雄異體植物,每顆雌性植株能結60萬個種子,有利于繁衍和擴散。長芒莧植株高大、覆蓋度大、競爭力強,能抑制當地物種的生長,很容易形成優(yōu)勢群落,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起到破壞作用,是當地作物營養(yǎng)和空間競爭最大的惡性雜草之一,10株/m2就能致使大豆減產68%以上,0.9株/m2能使棉花減產92%以上日。長芒莧植株體內含有硝酸鹽,家畜家禽過量采食后會引起中毒;長芒莧雌花序外苞片芒尖、長,人工拔除時易被刺傷,給農事活動及畜牧業(yè)生產帶來一定的影響。
3長芒莧生長適應能力強
長芒莧原產于美國西南部至墨西哥北部,隨出口棉花、大豆糧食及家禽飼料帶至東半球,相繼出現(xiàn)在瑞士、瑞典、日本、奧地利.德國、法國、丹麥、挪威、芬蘭、英國、澳大利亞4。目前,在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均有長芒莧方面的報道,可見其適應能力強、危害地區(qū)較廣。
3.4長芒莧防治相對困難
長芒莧產種率以及每年新生的雜草超過2000株/m2,只有防除效果達到99%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人們用各種除草劑對其進防除。但長芒莧是對除草劑抗性較強的一種雙子葉雜草,在美國已對4種作用方式的除草劑產生抗性。已證實長芒莧對5-烯醇一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抑制劑類除草劑具有抗性,對光系統(tǒng)(PS)II和羥基苯丙酮酸雙加氧酶(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有雙重抗性。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發(fā)現(xiàn)其對草甘膦也出現(xiàn)了抗性。由于長芒莧具有種間雜交的特性,存在將抗除草劑基因轉移給近緣雜草并出現(xiàn)超級雜草的風險。
4防控措施
4.1開展長芒莧監(jiān)測工作
海關高度重視長芒莧等外來生物入侵工作,自2014年以來,每年制定長芒莧雜草監(jiān)測計劃,進行布點監(jiān)測。多年來,在口岸、進境糧庫.進境糧食加工廠及運輸糧食的鐵路、公路兩邊開展長芒莧等外來雜草調查工作,并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檢科院、湖南農業(yè)大學和湖南科技大學專家進行現(xiàn)場指導,提高監(jiān)測工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4.2及時進行鏟除
在2015年和2016年發(fā)現(xiàn)長芒莧植株后,及時將其鏟除,并在當年對所有進境植物產品企業(yè)及運輸路線周邊進行了系統(tǒng)性排查,長沙地區(qū)除在長沙霞凝新港和2家進口糧食企業(yè)發(fā)現(xiàn)有少數的長芒莧植株外,其他地區(qū)均未發(fā)現(xiàn)長芒莧植株。同時,在2017年的長芒莧監(jiān)測工作中,未發(fā)現(xiàn)長芒莧植株。
4.3加強進境植物產品的檢疫
由于長芒莧種子隨進境的糧谷、種子、飼料以及運輸工具包裝物入侵的風險極高,尤其是長沙地區(qū)飼料生產企業(yè)多,對進境玉米、高粱等糧谷的需求旺盛,而進境糧谷正是攜帶長芒莧風險極高的產品,在進境檢疫中截獲的長芒莧種子批次均較多,因此,海關應加強對進境糧谷的檢疫,對來自疫區(qū)的大豆、玉米、小麥、大麥等作物加大抽樣比例,對貨物的接卸、運輸、加工等全過程實施重點監(jiān)管。同時,加強實驗室的檢測,對長芒莧種子進行準確鑒定,對檢出攜帶有長芒莧種子的糧谷進行有效的除害防控處理,嚴防疫情擴散。
4.4強化部門間協(xié)調合作
部門之間相互溝通協(xié)作、共同把關、聯(lián)防聯(lián)控,特別是加強對進境植物及產品的檢疫審批和管理。對沒有經過風險評估的,不予檢疫審批,不得盲目引進外來物種;對引進的繁殖材料進行嚴格檢疫并隔離種植,掌握該物種的生長、繁殖生存環(huán)境條件、危害程度、控制措施等,為引種提供科學參考,以最大程度減少長芒莧等外來雜草人侵的機會。
4.5加強培訓宣傳
加強培訓宣傳,提高國民防范外來生物入侵的意識,減少郵寄攜帶外來生物入侵的風險。一是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齊發(fā)聲,共同達到增強人們的防范長芒莧等外來生物的意識。二是重點對長沙進境植物產品企業(yè),特別是進境糧谷企業(yè)開展外來有害生物培訓工作和“國門生物安全進校園”活動等,強化企業(yè)及有關人員的社會責任和主體意識,切實做好長芒莧等外來生物的共防、共控工作。
5參考文獻
[1]李振宇.長芒莧:中國莧屬一新歸化種[J].植物學通報,2003,20(6):734-735.
[2]車晉滇.外來人侵雜草長芒莧[J].雜草科學,2008(1):58-59.
[3]葉萱.防除抗草甘膦雜草長芒莧的藥劑[J].世界農藥,2008,30(4):47-48.
[4]林玲,虞贊,葉劍雄,等.檢疫性雜草:長芒莧傳人我國的風險研究[D].福建農業(yè)科技,2015(1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