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玥 董旭 孫明娜 王梅 肖青青 段勁生
摘要本文從產地環(huán)境、栽培方式、整地施肥、品種選擇、育苗、定植、大棚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了安徽省草莓安全生產管控技術,以期為草莓安全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關鍵詞 草莓;安全生產管控;安徽省
中圖分類號 S668.4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074-01
草莓(Frangaria ananassa Duch)為多年生草本作物,果實外觀呈尖卵形或菱形、鮮紅色,柔軟多汁,富含鞣酸、葉酸、鈣、鐵和Vc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是世界公認的“水果皇后”。作為一種高效特色經濟作物,草莓由于營養(yǎng)豐富、醫(yī)用價值高、結果早、產量高等優(yōu)點而備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喜愛。研究表明,草莓對動脈硬化冠心病、壞血癥、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治療功效,對便秘、痔瘡、結腸癌、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亦有輔助療效凹。草莓自20世紀由歐洲傳人我國,我國草莓種植起步晚、發(fā)展快,自2003年起,我國的草莓種植面積及產量已超過美國,在草莓生產方面位居世界第一用,2014年全國播種面積11.3萬hm2.年產量311萬t間。其中,安徽、江蘇、河北、山東、遼寧等5省的草莓種植面積較大,占全國總種植面積的60%以上回。在生長過程中,草莓易受病毒、病菌侵染,導致種苗退化,尤其是大棚種植條件下易發(fā)生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問題。隨著種植面積和產量的不斷增加,草莓質量安全已成為影響產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問題。現將安徽省草莓安全生產管控技術總結如下。1產地環(huán)境
環(huán)境首先符合《無公害食品草莓產地環(huán)境條件》(NY/T5104)的規(guī)定,應遠離城區(qū)、工業(yè)污染源、工礦區(qū)等污染源,草莓種植適宜選擇隔離條件好且生態(tài)良好的農田生產區(qū)域。宜選用壤質土壤、土層深厚結構疏松、土壤pH值在7.5以下且溝渠配套、排灌方便的高燥田塊。
2栽培方式
草莓栽培方式主要分為兩大類,即設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我國草莓設施栽培的主要類型有日光溫室促成栽培、日光溫室半促成栽培、塑料大棚促成栽培塑料大棚半促成栽培及塑料拱棚早熟栽培。安徽省設施草莓的栽培方式主要是塑料大棚一地膜栽培。
3整地施肥
草莓栽培要合理調控肥水、做好開溝排水工作。肥料宜選用草莓上已經登記或免于登記的肥料,限制使用含氯復合肥,基肥可選擇優(yōu)質有機肥、微生物肥料、復合肥等,并深翻人土。采用高溫曝曬的方式對土壤進行消毒,土壤施人有機肥石灰氮等進行深翻,大水漫灌,土壤表面覆蓋地膜或大棚膜,同時密封棚室,為期40d。此法不僅可以對草莓種植土壤殺菌滅蟲還可進一步腐熟有機肥,改善土壤基質,提高肥料利用率。栽前施雞糞豬糞圈糞等有機肥30~45t/hm2,深翻30cm,整平,耙細起壟,墑寬1.0~1.5m,壟高30cm,壟距25cm。
4品種選擇
設施栽培由于投人大,宜選用早熟抗病、高產、優(yōu)質的草莓品種。目前,安徽省草莓主栽品種為紅顏、章姬、豐香等,其他品種還有法蘭蒂、甜查理、紅玫瑰和寧宇等。
5育苗
一是種苗。通過組織培養(yǎng)方式,選育脫毒無病種苗;也可以采用自留種苗,但需選用提純復壯的無病壯苗。二是培育壯苗c保持大棚內清潔,及時清理病葉、老葉、無效葉并疏花疏果。大棚一地膜栽培模式可以采用無病基質土壤,并采用避雨降濕、通風換氣及微管滴灌等措施來培育壯苗。
6定植
定植應避開不利于草莓緩苗生長的高溫高濕季節(jié),一般3-4月選擇晴天或8月底至9月初選擇氣溫25C左右的陰雨天定植。定植時苗弓背向外,使花序在畦兩側抽生,便于疏花和采摘果實,株距約25cm,一般栽植密度為7.5萬~9.0萬株/hm2。為使根系舒展,栽種深度以苗基部與土面齊平為宜。
7大棚管理
7.1地膜覆蓋
當草莓頂部花芽顯蕾時,覆上黑色或銀黑色地膜;其后,立即破膜提苗。
7.2水肥管理
草莓對水分要求較高,需多次灌水、及時排水,要求田不發(fā)白、雨后田間溝渠內無明水。覆蓋地膜后,以“濕而不澇,干而不旱”為最好,有條件的可采用滲灌或膜下灌溉技術。
草莓施肥應把握“施足底肥,薄施、多次追肥”的原則?;适└煊袡C肥15~30thm2+三元復合肥750~900kg/hm2;發(fā)苗期要追施復合肥或尿素75~150kg/hm2,第一批果實膨大期葉面噴施0.2%~0.4%KH2PO;匍匐莖發(fā)生期,可以施用一定量的生長調節(jié)劑,如0.5%核苷酸水劑或者0.136%赤霉素.吲乙.蕓薹可濕性粉劑等,以促進匍匐莖早抽生、多抽生。
7.3溫濕度管理
大棚設施栽培扣棚時間以夜間氣溫降至8~10C為宜,扣棚后即可覆上地膜。一般通過通風和覆蓋草簾或遮陽網來調節(jié)大棚溫度,采取高畦覆膜、溝渠排水、及時灌溉等措施確保土壤濕潤,以此保持草莓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此外,在草莓整個生長期,大棚內都要盡可能保持較低的濕度,尤其是開花期,白天相對濕度應保持在55%左右。
7.4植株管理
大棚栽培草莓生長期,應及時清理老葉枯葉、病葉,疏除花序、劣枝、病果,并清除田邊腐爛枝葉,帶到棚外無害化處理,減少病蟲來源;整個生長期要及時人工除草,及時捕捉地下害蟲或結合施藥治理,以提高優(yōu)質果產出。
8病蟲害防治
草莓為鮮食水果,常發(fā)病害以白粉病根腐病、灰霉病、病毒病、芽枯病、炭疽病和芽線蟲等為主,蟲害以螨類、蚜蟲、白粉虱為主。調查發(fā)現,在平畦種植、多肥密植、濕度過大、雨水過多和管理粗放等條件下易發(fā)生病害。設施草莓病蟲害防治應按照無公害草莓生產技術標準嚴格施藥,并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
8.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蟲性強的品種;使用脫毒無病種苗,培育壯苗;及時清除病株、老葉、病果,遠離園區(qū)進行燒毀、深埋等無害化處理,每次清理后及時噴藥保護;合理輪作。
8.2物理防治
收獲后深翻,結合太陽能高溫消毒處理,殺死一部分土傳病菌;開花和結果期,可以加大通風,降低棚內濕度至50%以下,同時提高棚室溫度至35C,悶棚2h,再放風降溫,連續(xù)重復2~3次,可有效防治灰霉病;選用商品化或自制黃板誘殺白粉虱和蚜蟲,懸掛450~600塊/hm?,均勻分布;黃板粘滿害蟲后需及時更換;可采用覆蓋黑色或銀灰色地膜或在棚室放風口處掛銀灰色地膜的方式驅避害蟲;亦可在棚室放風口和廣J口處設防蟲網預防蚊、蠅、蟲飛人產卵,該防治方法簡單有效,可相應減輕農藥對果實的污染,保障草莓質量安全。
8.3生物防治
扣棚后,每隔5d.每株釋放3頭麗蚜小蜂成蟲,共釋放3次,可有效防治白粉虱;在開花結果期,按照益害比1:10~30釋放捕食螨,可防治紅蜘蛛等害蟲;同時,可在草莓田間掛設性誘劑誘捕斜紋葉蛾等害蟲,一般性誘劑放置密度為15~30個/hm2,最佳掛設高度在1.2m左右,每2~3d清理1次誘捕的蛾子。
8.4化學防治
按照《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4285)和《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推薦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殘留的農藥,保護地優(yōu)先使用煙熏法、粉塵法進行防治,在干燥晴朗夭氣亦可噴霧防治,灰霉病選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6%多抗霉素可溶粒劑、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2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防治灰霉病時重點對葉背面噴霧,也可在大棚內使用煙霧劑或粉塵劑、煙熏過夜。對于白粉病,選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25%醚菌酯懸浮劑20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24%嘧菌.己唑醇懸浮劑3000倍液等藥劑在早春開花前及時噴霧防治,黃萎病為高溫型土壤病害,高溫25~30C、土壤過干過溫時會加重病害發(fā)生,可灌藥預防傳染移栽時,可順行開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200倍液灌壟、灌根或覆土防治。
采用大棚栽培的,在開花前噴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防治蚜蟲;出蕾后發(fā)生蚜蟲,應采用80%敵敵畏薰蒸防治,既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亦可避免果實受農藥污染。在發(fā)現紅蜘蛛時應及時摘除有蟲葉,在草莓開花前紅蜘蛛發(fā)生量達到2~3頭時,可選用0.5%伊維菌素片乳油、43%聯苯肼酯懸浮劑等噴霧防治。
9參考文獻
[1]李瑩,任艷青,閆化學,等.成熟度和貯藏溫度對草莓貯藏期間果實品質的影響[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3,34(4):335-340.
[2]左文中,盧飛.淮安地區(qū)設施草莓栽培中存在的問題及安全生產措施分析[J].南方農業(yè),2018,12(2):9-10.
[3]黃連琦草莓的營養(yǎng)價值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2(4):75-76.
[4]王忠和.世界草莓產業(yè)發(fā)展概況以及我國發(fā)展對策[J].科學種養(yǎng),2012(6):5-6.
[5]吳聲敢,虞軼俊,柳新菊,等.草莓全產業(yè)鏈質量安全風險管控策略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8(2):13-16.
[6]朱效兵,夏美茹,李云玲,等.草莓生產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及解決策略[J].農產品加工,2016(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