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 曹成玉
在中美貿易戰(zhàn)進一步升級、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加入“實體名單”后,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在一封致員工的信中稱:早在2004年海思轉型為半導體有限公司時,華為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就意識到了芯片將來會成為大問題,為此公司立即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于是海思就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芯片。如今,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這些努力,挽狂瀾于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zhàn)略安全和大部分產品的連續(xù)供應。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是一道典型的事例型新材料作文題。事例型材料作文題審題的關鍵是弄清故事(事例)中包含的事理,從材料帶給我們的啟示中尋找立意角度。抓住“極限生存假設”“預計”“打造的備胎”等關鍵詞,不難得出“人要有遠見”“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自主創(chuàng)新才能走向自強”等啟示。圍繞這些發(fā)散開去,可以寫出既切題,又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文。
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在同濟大學演講時引用哲學家黑格爾的話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钡拇_,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遠見”能持續(xù)發(fā)展,而“短視”勢必導致急功近利?!靶摹庇卸啻?,“眼”才能“見”多“遠”。只有“登高”,方能“望遠”。這個“登高”就是“行動”,它包括敏銳的洞察力、久遠的預測力、果敢的行動力等。無“心”無“行動”,只會一場空;有“心”無“行動”,只是一場夢。只有既有“心”又有“行動”,才能贏得未來……如果能沿著這樣的思路深入思考下去,寫作的視野會更開闊,素材也會更豐富。
(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禮記·中庸》
(2)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漢)王 充
(3)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見于未萌。
——(戰(zhàn)國)商 鞅
(4)喪失遠見的人不是那些沒有達到目標的人們,而往往是從目標旁溜過去的人們。
——(法國)拉羅什富科
(5)散文家、翻譯家馮亦代,自幼深受文學熏陶,偏愛詩賦,上學后癡迷“雨巷詩人”戴望舒。1939年,26歲的馮亦代在香港與戴望舒不期而遇,他取出一大沓習作向戴望舒求教。數日后,戴望舒對他說:“你的稿子我都看過了。你寫的詩大部分是模仿的,沒有新意;不是從古典作品里來的,便是從外國來的,也有從我來的。我說句直率的話,你成不了詩人。不過,你的散文還可以,譯文也可以,你該把海明威的那篇小說翻譯完。”這話無疑給馮亦代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但恰恰是一句“你成不了詩人”的遠見卓識,讓馮亦代走上了散文與翻譯之路,成了卓有成就的翻譯家與散文家。特別是他撰寫的大量介紹西方圖書的文章,猶如穿越太平洋的一股清新宜人的風,滋潤著中國讀書人的心田。
(6)瑞士伯爾尼古城的石板路,寬約 5米,用 20 厘米左右見方的青石板鋪設而成。說是石板,其實是嵌入地下長約 1 尺的石樁。在伯爾尼古城區(qū),有二十幾條這樣的石板路,都建于中世紀,至今已有 600 多年,路石下還鋪有半米厚石灰、沙礫混合的膏泥,就是用坦克碾壓,路面也不會有絲毫損毀。在只有馬車的年代,瑞士人為何把路鋪得如此堅實?退一步說,若把石樁一截為三鋪路,既省時省料,效果也不錯,但他們沒有那樣做。顯然,瑞士人算的是一筆大賬,他們不惜費力耗料,一步到位,避免了日后無休止的翻修改造。據記載,舉世聞名的伯爾尼大教堂修建了 150 多年才完工,這種不浮躁、重質量、認真負責的建設理念和精神,令人肅然起敬。瑞士人用智慧和汗水鋪就的石板路,不僅成就了伯爾尼街道的獨特風格,也為世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
(7)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告誡年青人,每條河流都有一個夢想:奔向大海。長江、黃河都奔向了大海,方式不一樣。長江劈山開路,黃河迂回曲折,軌跡不一樣,但都有一種水的精神。水在奔流的過程中,如果沉淀于泥沙中,就永遠見不到陽光了。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 周子楊
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英國牛津大學發(fā)現,有著350年歷史的學校大禮堂的橫梁已經腐朽,必須更換。這20根橫梁由巨大的橡木制成,可到哪里去找長得一般粗壯的橡樹,來保持這所有著幾百年歷史大禮堂的原有風貌呢?學校園藝師向校方報告,當年的設計師已經預想到這種情況,所以早在校內一塊土地上種植了大片橡樹林。在一代代園藝師的守護下,每棵橡樹的尺寸都超過了橫梁所需,大禮堂的橫梁問題可以圓滿解決。
比別人想得遠一點,或許效果一時顯不出來。但若將時間拉長,便會發(fā)現其中蘊含的智慧與眼光。
據說青島市的一座橋是民國時一家德國公司修建的。這是一座精妙而堅固的鐵橋,當年德國設計師在設計完這座鐵橋時,便承諾這座鐵橋的使用最大年限為90年,并針對其日后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進行了仔細解釋與說明,且承諾日后維修。當鐵橋過了使用年限,真的如設計師所說出現種種狀況時,這家德國公司拿著設計書,按照上面的對策修固了鐵橋。我們不能不敬佩鐵橋設計師的嚴謹與遠見,以及遠見中蘊含的智慧。他比別人想得更遠一點,讓這座鐵橋不以他的生命為里程碑,而以建筑工程獨特的生命力存在下來。
反觀當今時代,“焚林而田,竭澤而漁”,何談遠見?何談智慧?大興安嶺曾經也是“伐多少,種多少”,但現在看,種樹的速度與樹生長的速度,遠遠不及砍伐的速度。淺近的目光導致的下場人類早已清楚,想得遠一點,不良后果才能少一點。
一個人的進步需要比別人想的遠一點,而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更是如此。只有比別人想得遠,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可能發(fā)生的狀況,才能降低失敗的風險。就如同350年前牛津大學的那片橡木林,今天海思備胎芯片的一夜轉正;這次替換完,橡木還會增加,芯片問題再也不是制約華為成長發(fā)展的瓶頸,因為他們早已懂得:我們應該比別人想得更遠一點。
點 評
作者用正反對比的手法論證了遠見的必要性,進而由小到大,指出一個人要有遠見,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同樣也要有遠見,體現了思維上的層遞性。最后再次點扣材料,重申觀點,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 李煜
香秀是社區(qū)里的紅人,平時喜歡給老家打電話,問問莊稼,探探收成,有時還叮囑鄰里“貯點米,過陣要漲價”“過會再買梨,保管便宜”。說來也奇怪,她說的沒有不準的,大家便喜歡叫她“‘靈’秀”。
春節(jié)前后,兒子回來了,向她大倒苦水,什么“工作難找”,什么“工資太低”,什么“老板老給臉色看”。香秀給兒子削了個蘋果,對兒子說:“現在街上到處都是潮韓潮日的,就沒看到潮鄉(xiāng)的,要不,你試試?”兒子盯著她:“能行嗎?”香秀不接茬,只是繼續(xù)削蘋果。
第二天,兒子便回了老家倒騰了一批竹制的小椅小凳,還有村里姑娘手工編織的頭繩到城里,請一些商店代銷。沒想到這種古樸風格的小物件很受那些整天奔波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城里人喜歡,不久就被搶購一空。兒子放心了,決定放手一搏。他聯合了幾個同學,一起出錢,選了村里幾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幫忙編織,又專門租了個店鋪銷售。開始生意不怎么樣,可隨著店鋪推出的花樣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火,兒子成了小有名氣的老板。有時他會打趣香秀:“媽,你真有遠見?!毕阈憧偸切?,也不答話。
那一年股市大漲,想著不費什么勁就可以錢生錢,兒子也把大筆資金投了進去。而從兒子加入股民大軍的那天起,香秀卻開始整天往外跑,兒子滿腦子是股價的漲跌,也沒理會。一天,兒子打開電視,突然看到一條消息——股市崩盤,兒子的臉霎時慘白,他顫抖著給經紀人打電話,詢問他買的股票的情況。經紀人一聽是他,無奈卻又激動地告訴他:“你小子真走運,前兩天你媽來找我,硬逼著我把你的股票賣掉了80%,還不讓告訴你,你媽真有遠見?!彼従彽胤畔码娫?,回頭發(fā)現母親就站在身后。他激動得一把抱起母親:“媽,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香秀拍拍兒子的肩膀:“從你入了股市,我就不停地拜訪那些股市專家,他們說股價高得有些離譜,我不放心啊,就瞞著你賣了一大半?!眱鹤拥难蹨I落了下來:“那以前呢?”香秀笑了:“從你上大學的那天開始,我就一直關注大學生的就業(yè)形勢……”兒子哭得更兇了:“你平時告訴鄰里的那些事,也是你事先關注的?”香秀摸摸兒子的頭:“老家大棚多了,菜蔬的價格自然會跌;種糧的少了,糧食的價格自然就會漲……”兒子緊緊地抱住香秀,輕輕地說道:“媽,你真是一個有遠見的媽媽!”
遠見到底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心懷一份關愛、一份責任,考慮得更遠更多而已。
點 評
文章雖然沒有動人心弦的情節(jié),卻巧設波瀾,緊扣題意,通過母親引導兒子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幫助兒子規(guī)避股市風險等典型事件,展現了一位樸實但是富有遠見的母親形象。文中急功近利的年輕人、無視經濟規(guī)律的紅火股市以及盲目擴大的農村蔬菜大棚無一不折射了真實的社會現實,顯示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