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
跳竹竿
宋俐瑗
俗話說“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我最喜歡課間活動了!跑步、跳竹竿、打羽毛球……都是我的最愛,因為在活動時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能獲得快樂。
我最拿手的就是跳竹竿啦!聽,那邊已經傳來了清脆的節(jié)奏聲,“嗒嗒、咚咚、嗒嗒、咚咚……”小伙伴們排著整齊有序的隊伍依次上前跳進那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竹竿中。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我也有點恐慌,但經過多次練習之后,我慢慢找到了感覺,甚至嘗試著用各種方式來跳:用單腳跳,用兩只腳并在一起跳,還能用兩只腳交換著跳,漸漸地我的腳與竹竿配合得天衣無縫了,自然練起來更輕松了。
我發(fā)現(xiàn)跳竹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掌握好節(jié)奏。每當響起“嗒嗒、咚咚”的聲音時,就要全神貫注地跟著節(jié)奏走,不能隨心所欲。節(jié)奏是控制整個過程的關鍵,只要走錯了一步,我就會被那堅硬的竹竿所夾住,痛得我驚慌失控、手足無措。因此,可別小看這兩條細細的竹竿,它們的威力可大了,只要我們注意力不集中,它們就會用最厲害的方法來懲罰。
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我們都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不能一心二用,就像跳竹竿一樣,正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啊?!?/p>
從課間活動中還能獲得那么多新知識,明白那么多道理,真是讓我受益無窮啊!希望大家都能利用課余時間,多去參加課間的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哦!
【作者系山東利津縣北嶺中學小學部三·1班學生,指導并置評:王國清】
老師點評
這是一篇描寫課間活動的習作,透過小作者生動的描寫,讓讀者也仿佛置身其中,參加這次有趣的“跳竹竿”的活動。習作詳細地描寫了學“跳竹竿”的過程,其中聲音、動作、心理描寫傳神到位。
名篇放大鏡
打陀螺
街心廣場里常見成人甩著脆響的皮鞭,把買來的大陀螺抽得“嗚嗚”地響。那時我們都是自己做。找一根粗細適中的樹干,用菜刀砍斷,再用鉛筆刀削平一頭,削尖另一頭,馬路邊撿個軸承滾珠砸上去,就成了一個陀螺。再用一根布條綁在樹枝上,做成鞭子。用鞭子纏住陀螺身子,放在地上猛一拽,陀螺就旋轉起來,你只要用鞭子繼續(xù)抽打它就行了。當然我們做的陀螺質量不佳,通常比較細長,又圓心不準,轉起來很不平穩(wěn),一跳一跳的,卻別有風姿。遇到碰陀螺,就容易被人擊敗,和人家的陀螺一碰,自己的一下就跳到一邊,甚至斜著滾得遠遠地睡覺去了。(廖奔)
釣魚
我起初不會釣魚,是王囡囡教我的。他叫大伯買兩副釣竿,一副送我,一副他自己用。他到米桶里去捉許多米蟲,浸在盛水的罐頭里,領我到木場橋去釣魚。他教給我看,先捉起一個米蟲來,把釣鉤從蟲尾穿進,直穿到頭部,然后放下水去。他又說:“浮珠動一動,你要立刻拉,那么鉤子鉤住魚的顎,魚就逃不脫。”我照他所教的試驗,果然第一天釣了十幾頭白條,然而都是他幫我拉釣竿的
第二天,又來約我去釣魚。途中他對我說:“不一定是米蟲,用蒼蠅釣魚更好。魚喜歡吃蒼蠅!”這一天我們釣了一小桶各種的魚。自此以后,我只管喜歡釣魚。不一定要王囡囡陪去,自己一人也去釣,又學得了掘蚯蚓來釣魚的方法。而且釣來的魚,不僅夠自己下晚飯,還可送給店里的人吃,或給貓吃。(豐子愷)
接小降落傘
由于年年國慶都要爬到房頂上看禮花,我們都有了經驗:隨著禮花騰空會有好多白色的小降落傘,一般國慶那一天都會有東風,那些小降落傘便都會隨風飄過來。燃放禮花的那一瞬間,我們會穩(wěn)穩(wěn)坐在那里,看夜空中色彩絢麗的禮花,綻放在我們的頭頂。但降落傘飄來的那一刻,我們會立刻大叫著,一下子都跳了起來,伸出早已經準備好的媽媽晾衣服的竹竿,爭先恐后去夠那些小小的降落傘。
當然,夠得著夠不著,全憑風的大小和運氣了。因為附近四合院的魚鱗瓦頂上站滿和我們一樣的孩子,在和我們一樣伸著竹竿夠降落傘。風如果小,就被前面院子的孩子夠走了;風要是大,降落傘就會像存心逗我們玩似的從我們的頭頂飛走。(肖復興)
讀寫練習卡
“丁零零!丁零零!”下課鈴一響,同學們紛紛跑出教室,奔向操場,積極地投入到各種活動中。請你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把操場上熱鬧非凡的景象描寫下來。
例:
下課了,同學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學們在自由活動,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一種活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學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學們有什么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