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靜
摘 要?小學高段學生的英語語法錯誤,多體現(xiàn)在詞匯和句式兩方面。在矯正學生常見錯誤時,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認知規(guī)律、英文語感、英漢思維差異。通過加強基礎語法知識、減少母語表達干擾、設計多樣語法練習、采取多種糾錯方式等途徑可以增強學生對英語語法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高段學生 英語語法 錯誤類型 矯正方法
小學生在用英文寫作的時候,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其中單詞和造句方面出現(xiàn)的錯誤最多。中國式英語表達的錯誤認知和理解,是小學高段英語教學的主要難點。如果小學英語教學僅重視學生的單詞記憶量,而忽略學生對詞匯的正確使用,就很容易造成語法概念和使用方法的混淆,致使小學英語教學很難達到高質(zhì)量的教學保障。基于此,本文圍繞小學高段學生常見的語法錯誤展開分析,探討矯正語法在單詞使用和英語造句方面的教學方法。
一、學生英語語法錯誤的類型
高段學生英語語法錯誤的類型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單詞方面常見的錯誤,動詞和名詞的出錯率較高;其二,句子方面常見的錯誤,學生對英語句式、時態(tài)關系存在模糊理解而造成的錯誤,也包括語序錯誤等情況。
1.單詞方面的錯誤
一是名詞方面的錯誤,主要是學生對與主語銜接的第三人稱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容易產(chǎn)生誤區(qū)。例如:“The children are lovely.”(is)或“Tom get up at five o'clock.”(gets)類似的名詞錯誤在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頻次較高,學生對主語后連接的動詞是否使用第三人稱單數(shù),存在模糊的理解認知。學生發(fā)生類似錯誤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學生并未意識到類似詞匯為第三人稱;其二,學生受漢語行文規(guī)律的影響,忽略了第三人稱在英語詞匯中的作用。
二是學生對動詞使用規(guī)律的認知比較模糊,導致部分動詞使用方式存在語法錯誤。例如:“They has brown hair and pink small ears.”(have)或“They jumps very well.”(jump)在使用動詞時,學生對第三人稱復數(shù)的理解存在誤區(qū),對一般現(xiàn)在時的謂語動詞使用存在模糊理解,進而產(chǎn)生了動詞原形使用的錯誤。學生對“my mother and my father,dogs,cats,they,animals”等詞匯作主語時,是否為第三人稱并不確定,導致學生容易在后續(xù)動詞使用時產(chǎn)生錯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規(guī)避錯誤,但學生并未理解其中的詞匯用法規(guī)律,進而導致錯誤的發(fā)生。
2.句子方面的錯誤
一是語序錯誤的情況。如多數(shù)小學生英文寫作時的句子結(jié)構(gòu)規(guī)范性較差,將中文逐字翻譯寫成英文,就會出現(xiàn)單個句子中存在兩個甚至多個謂語動詞。漢語句式可以存在多個動詞,而英語句式動詞如果非并列結(jié)構(gòu),則每一句式中僅能存在一個謂語動詞。例如:“Take part-time job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experience as well as money. ”在此句中存在兩個動詞,兩個謂語分別為“take”“can provide”。學生的漢語思維對英語句式結(jié)構(gòu)的理解會造成較多的干擾。
二是句式時態(tài)的錯誤。除去單詞錯誤率較高之外,學生對英語句式的讀寫規(guī)律也經(jīng)常發(fā)生錯誤。主要是學生未形成較強的學習記憶,或理解性的英語語感,以至于他們經(jīng)?;煜话悻F(xiàn)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xiàn)在進行時、現(xiàn)在完成時、過去進行時。各種英語時態(tài)中,出錯率最高的是一般將來時和現(xiàn)在進行時。例如一般將來時錯誤句式:“They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Class Four next week.”(are going)現(xiàn)在進行時錯誤句式:“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an email to my family.”(emailing)由于學生對英語時態(tài)的句子形式并未完全掌握,以至于在最終使用時出現(xiàn)了句式混淆的情況。
二、學生英語語法教學的策略
1.加強基礎語法知識
在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語法知識訓練尤為重要,是克服詞匯和語句錯誤的重要教學路徑。在語言知識、對話技能、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可以構(gòu)建更為完整的學習目標,并圍繞總體學習目標來確定學習計劃。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僅以學生對于單詞記憶量為教學目標,勢必降低學習效率,對學生使用單詞的情況考察不清,進而模糊了學習目標,致使學生語法常識理解存在偏差。例如學生在造句時出現(xiàn)的主語成分缺失問題,錯誤句式為:“This year will manufacture more cars than last year. ”顯然,在該句式中所提及的“this year”無法直接作為“manufacture”的主語。雖然在漢語表達中該句式并無語病,但是在英文中則出現(xiàn)了嚴重的主語搭配不當問題。因此,該語句應當更改為:“We will manufacture more cars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因此,在教學計劃中,應當更加重視課堂內(nèi)對學生基本語法常識的訓練,進而優(yōu)化教學目標。為此,英語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積極將英漢表達方式的差異度,在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可能產(chǎn)生語法表達誤區(qū)的知識點,對比英漢互譯的區(qū)別,進而降低由于語法知識不足而造成的錯誤。
2.減少母語表達干擾
降低母語表達的干擾,是學生規(guī)避語句錯誤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區(qū)分英語表達與漢語表達的差異。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一課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Ways to go to school”的漢語表達形式:上學的方式、前往學校的途徑、如何到達學校更為便捷等等。漢語翻譯的方式為學生建立了一種語境邏輯,學生可以通過對該語境和語意的理解翻譯為漢語,并再度翻譯為英語:“The way of going to school.”“Access to schools.”“How to get to school is more convenient?”教師應通過引導學生掌握英漢互譯技巧,指導學生區(qū)分了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進而引導學生建立英語思維,避免后續(xù)學習中在詞匯和句式等方面出現(xiàn)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