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柏林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多源于社會生活,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實效性與針對性。為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中可采取的措施為: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引進生活化的作業(yè)方式:引導小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快樂習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措施
小學是小學生汲取知識、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能力與樹立價值觀念的重要時期。語文作為小學生的主要課程之一,不僅具有基礎性與工具性,在培養(yǎng)小學生如何學做人、積極適應社會生活等方面也凸現了關鍵作用。語文教材內容多源于社會生活,為此,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貼近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為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一步取得實效性,筆者認為,一定要加強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圍繞生活開展教學,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教學主動貼近生活,多發(fā)掘課文中生命與活力,揭示其全新的人文價值,為小學生打好語文基礎。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以教材為中心,側重引導學生對教材文本的學習,同時也多以課堂為主陣地,偶爾也強調了課外學習的重要性,以教師的教為主,忽略了小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眾所周知,小學生天真活潑、好玩與好動,屬于他們生活本應輕松自由、豐富多彩。然而,在走訪調查中發(fā)現,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忽略了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由于只關注于個人的教,不重視小學生的學,結果導致課堂教學收效不夠理想。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設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情境,用引入、還原生活的情景幫助小學生理解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同時還要引導小學生運用所接觸、積累的生活經驗完成作業(yè)等。此舉有意識地加強了語文課堂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在語文教學中不僅滲透了生活意識,還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也讓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回歸了生活,體現出了教育教學為生活服務的現代教育教學新理念??傊?,巧妙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設法讓小學語文教學貼近小學生的生活,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接觸生活。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模式
教材中的課文多來源于社會生活,倘若課堂中能再現生活中的情境,將生活與課堂學習內容聯系起來,并引導小學生帶著興趣學習語文,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期間,可制作多媒體課件,將教材中的文字信息還原成小學生能感知的生活信息,便于小學生理解與記憶。眾所周知,教材中有個別文本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距離較遠,小學生憑教師的講述難以想象,若能在課堂上再現課文描繪的情景,將無形的東西轉化為小學生身邊的實物與場景,便能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學習《桂林山水》時,因大部分小學生沒去過廣西桂林,可能也沒看過《桂林山水》的視頻資料。課堂上僅僅依靠對教材本文的理解及語文教師的描繪,小學生難以在腦海中勾勒桂林山水之美景。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下載《桂林山水》的視頻資料,運用班班通展示給授課班級的學生,使其帶著問題進行觀賞,通過視頻資料對小學生進行感官刺激。結果,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同時,語文教師可將祖國大好河山等美景向小學生簡要介紹,以此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家鄉(xiāng)的“家國情懷”。
三、引進生活化的作業(yè)方式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亦教育”。為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不能拘囿于課堂有限的教學,應最大限度拓展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時間及學習內容,努力實現學習生活化與作業(yè)生活化,其目的在于讓學校語文教學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使教學深入生活。通過作業(yè)不僅可以了解小學生對所學內容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反思、調整個人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引進生活化的作業(yè)方式不僅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可在引導小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實踐中進一步接觸社會。期間,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將得到鍛煉。例如:筆者讓小學生周六、周日觀察與統(tǒng)計附近社區(qū)或街道商鋪手寫廣告牌上的錯別字,并記在日記本上,下周老師將檢查與提問,在課堂上因勢利導,講幾個因錯別字鬧出笑話的小故事,并要求小學生在日常作業(yè)中也要避免寫錯別字,不會的可以問、查字典或用父母的智能手機查詢??傊?,引進生活化的作業(yè)方式,可以創(chuàng)新作業(yè)范式,成功引導小學生走進生活,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
四、引導小學生細心觀察生活??鞓妨曌?/p>
習作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學生對母語知識掌握與運用程度的綜合體現。習作訓練過程是一個知識增長和能力提高的受教育的過程,《語文基礎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小學生習作是引導小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小學生貼近日常生活,讓小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同時引導小學生基于現實生活,習作中要體現出生活內容,流露真情實感。筆者在小學生習作練習中,指定題目為《我的媽媽》,讓每位小學生每日都默默觀察自己媽媽的言行舉止,然后寫成日記,為期一周,最后從中選取自己印象最深刻、讓自己最感動的一篇日記進行擴寫,小學生寫作的熱情被點燃,雖習作水平參差不齊,但因為貼近生活,有內容可寫,結果個個寫得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又富有童趣,本次習作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