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薇,李 娟,高 陽,張瑩瑩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Seminar教學法又稱研究式教學方法[1],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小型的針對一些主題,學生與專家、教師共同討論的一種交互式教學方法,Seminar教學法以學術交流互動為特征,以相互啟發(fā)為進步動力,深化對某一主題的認識[2]。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3]已經(jīng)在高校教學改革中得到了廣泛認可。為提高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外科手術相關技能的教學效果,我院選取2017年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的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采用Seminar和PBL相結合的教學法進行手術相關技能教學,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17年進入手術室實習的60名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學生。按照學號的奇數(shù)和偶數(shù)進行分組。實驗組男12名,女18名,年齡22~24歲, 平均 (23.58±0.61) 歲;對照組男12名,女18名,年齡22~24歲, 平均 (23.72±0.66) 歲。2組均為首次進入臨床技能實踐的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對照組前期考試成績(73.66±4.07)分,實驗組前期考試成績(74.26±4.75)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 0.722,P=0.473),具有可比性。
臨床外科手術相關技能的主要內容包括:(1)免洗式外科手消毒[4];(2)穿、脫無菌手術衣;(3)戴、脫無菌手套;(4)手術部位消毒;(5)無菌巾鋪設;(6)常見器械的識別、傳遞方法;(7)縫合打結;(8)手術體位的擺放;(9)留置針靜脈輸液;(10)留置導尿。
1.2.1 對照組 擬定教學計劃后按照實習計劃進行PPT理論授課及實踐授課,學生聽課并做課堂筆記,課余自習。(1)理論授課。PPT授課30min,以各個學科的經(jīng)典手術方式為例,主題是授課教師提出的病例,其中以文字結合圖片的形式講述臨床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項技能操作。教師講解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重點及難點。(2)實踐授課。實踐授課時間60min,學生分組進行操作,每組人數(shù)控制在3~4人,各組所用時間相同。選取經(jīng)典手術方式,術式為:膽囊切除術,硬膜下血腫清除術,腰椎減壓植骨內固定術,直腸癌根治術,腎切除術。帶教教師針對需要掌握的各項臨床操作進行演示(20min),演示結束后,每個小組學生進行完整手術操作(20min)。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操作完成后,授課教師結合學生實踐過程中的不規(guī)范操作給予指正(20min)。
1.2.2 實驗組 擬定教學計劃后采用Seminar-PBL結合教學法。將實驗組學生進行分組,每組人數(shù)控制在3~4人,各組所用時間相同。授課之前,學生查閱大量文獻,明確相關問題,學生自主分工,選取相應主題進行預習。(1)理論授課。教師在課前提出問題(約5min);PPT授課25min;采用教師提出問題(問題是技能操作中需關注的重點及難點知識),問題形式為以各個學科的經(jīng)典手術方式為例、學生討論,主題是授課教師提出的病例,針對病例將授課教師提出問題進行逐項分析,其中用文字結合圖片的形式講述臨床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項技能操作。并提出學習過程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授課教師對本次理論內容進行評價與總結,并對各組學生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提出實踐課的相關要求,并講解實踐課的授課方式,每個小組選出“術者”,講解整個過程,其他成員集體協(xié)作。(2)實踐授課。實踐授課時間為60min,選取經(jīng)典手術方式,術式同對照組。每個小組進行組間研究討論(5min)。帶教教師針對需要掌握的各項臨床操作進行演示(20min),操作項目與對照組一致。學生進行分組實踐(20min),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操作完成后,授課教師結合臨床工作進行提問,小組代表回答,帶教教師針對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進行提問,共性問題集中講解,規(guī)范操作演示(15min)。
1.3.1 問卷調查 給Seminar-PBL組學生發(fā)放自制的教學效果調查問卷,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設計滿意與不滿意2個選項,了解學生對Seminar-PBL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評價。
1.3.2 手術相關技能考核 教學結束后,對臨床專業(yè)本科生進行臨床相關技能操作考核,每項考核項目10分,考核標準如下:0~3分:不符合操作規(guī)范,4~7分:部分符合操作規(guī)范,8~10分:基本符合到完全符合操作規(guī)范。
采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Seminar-PBL組學生對臨床技能教學中實施改革教學法問卷結果顯示:96.67%的學生認為Seminar-PBL有助于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90.00%的學生認為有利于提高個人語言表達能力;93.33%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提高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76.67%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激發(fā)對臨床技能的學習興趣;86.67%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提高信息處理能力;83.33%的學生認為有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86.67%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73.34%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80.00%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73.34%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更深入地學習和理解所學內容。改革后的臨床技能教學方法的總體滿意度達到84.00%。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除縫合打結外,其余各項成績實驗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 組臨床技能操作考試結果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除了縫合打結外,在留置針靜脈輸液、體位擺放、留置導尿、器械使用、無菌技術等方面,實驗組的得分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得分基本分布在8.5~9.3分之間,對照組的得分基本分布在7.0~8.5分之間??赡苡捎诳p合打結,屬于熟練操作技能,需要反復練習才能提高技能水平,無法體現(xiàn)出Seminar-PBL教學法的優(yōu)勢。
本組研究提示,應用Seminar-PBL教學法后學生的臨床技能水平有了較大提升,這一結果與田步寧[5]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表明實驗組采用Seminar-PBL后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對于臨床技能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所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了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同時將Seminar-PBL教學法引入臨床技能教學中,既提高臨床技能帶教教師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能提高其授課能力及應變能力,理論知識的寬度和實踐操作的隨機應變能力。以上這些優(yōu)點都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因此實驗組學生的成績能夠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在應用Seminar-PBL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問題:(1)保證時間充裕,讓每個帶教教師及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2)小組成員要緊跟主講人的思維,共同參與討論過程;(3)對主持人的要求較高,要有豐富的授課技能和專業(yè)知識,而且還要有良好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要鼓勵每個帶教教師通過“聽與講”充分互動,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促進研討的順利進展;(4)在教學同時,教學內容緊跟最新的研究進展,查閱中英文的相關文獻,使得學生與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與國際接軌。
綜上所述,在臨床技能教學中應用Seminar-PBL教學法,對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突出問題,具有積極意義[7]。但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本研究在實驗樣本采集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方面,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以更加深入地闡明該教學法在臨床技能教學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