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輝
(深圳市勘察測繪院(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28)
錘擊預應力管樁施工對周圍土體的影響已引起廣泛的重視,特別是在飽和軟土地層打樁,由于土在瞬時擠壓力作用下的不可壓縮,導致樁周土體產生相當大的擠壓力,引起很高的超靜孔隙水壓力,同時沿樁周的土體受剪切破壞,樁周一定范圍內的土體受到擾動產生變形,表現(xiàn)比較明顯的,一是地面隆起,二是土體水平位移[1~5]。導致錘擊樁斜樁、偏樁、斷裂等施工質量事故時有發(fā)生,也常引起周邊地面隆起、變形加大、道路開裂等不良影響,這一問題越來越為從業(yè)人員所重視[6~10]。本文主要是通過深厚軟土地區(qū)某工程實例,分析錘擊管樁施工對周邊環(huán)境影響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處理建議,為類似工程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擬建場地位于珠海市金灣區(qū)航空城迎河西路西側、金山大道南側,擬建多棟塔樓住宅及商業(yè),設一層地下室?;又荛L約883 m,挖深3.45~4.95 m,基坑設計側壁安全等級為三級。
圖1 總平面/m
東側:地下室邊線距離用地紅線最近約5 m,紅線外為在建迎河西路,坡頂為綠化帶,距離迎河西路主路約20 m;
南側:該側地下室邊線距離用地紅線最近僅10 m,由于退紅線5 m為道路輔道及管廊帶,實際基坑坡頂即緊貼在建金帆大道輔道;
西側:地下室邊線距離用地紅線最近約16 m,緊貼用地紅線為在建創(chuàng)新路,坡頂為綠化帶,距離迎河西路主路約9 m;
北側:西北角部分地下室邊線距離用地紅線最近約20 m,緊貼用地紅線為在建金山大道,坡頂為綠化帶,距離迎河西路主路約9~13 m。
本場地第四系覆蓋層主要為人工填土層Q4ml、海陸交互沉積土層Q4mc、殘積土層Qel,場地下伏基巖風化層為燕山晚期晚侏羅世花崗巖。不良地層主要為人工填土層Q4ml和海陸交互相沉積層淤泥Q4mc:
(1)人工填土層Q4ml
雜填土:要為近期人工堆填的碎塊石、黏性土和砂土,大部分呈松散狀,局部稍密狀,均勻性差,部分含大塊石。厚度為1.60~17.30 m,平均厚度4.77 m。
(2)海陸交互沉積層Q4mc
淤泥層:呈灰~深灰色,主要由黏粒、粉粒及有機質組成,下部含少量粉細砂,飽和,流塑狀。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滲透性低、承載力低、抗剪強度低、靈敏度高及流變性等特點,淤泥厚度為23.40~56.50 m,平均厚度37.05 m,滲透系數(shù)0.005 m/d 。
深厚淤泥層對基礎工程十分不利,主要土層物理力學性質詳見表1。
表1 主要土層力學參數(shù)
基坑支護采用“放坡+格柵攪拌樁擋墻”支護型式,具體支護方案如圖2所示。
圖2 基坑支護典型剖面/mm
(2)整個場地從中間劃分為南北兩個標段,南半部分為Ⅰ標,北半部分為Ⅱ標。Ⅰ標基坑開挖到底后,管樁基礎進場施工;
(3)由于整個項目工期緊,南側(Ⅰ標)開挖到底后,立即進行樁基施工,4棟塔樓同時作業(yè),整個場地有15臺錘擊預應力管樁同時施工作業(yè),如圖3所示。
圖3 裂縫開展示意
(1)2015年10月樁基單位進場,10月10日以后開始大面積施工南側樁基,錘擊樁機數(shù)量較多,15臺設備同時施工作業(yè),隨即裂縫陸續(xù)開展;
(2)至11月中旬,南側樁基全部施工完畢,總共發(fā)現(xiàn)橫向裂縫24道,縱向裂縫2道,橫向裂縫之間貫通縱縫3道,詳見表2裂縫統(tǒng)計一覽表,圖3為裂縫開展示意圖,圖4為現(xiàn)場裂縫照片(部分),從圖中可以看出塔樓樁基密集區(qū)域,對應的道路裂縫開展較嚴重。
表1 裂縫統(tǒng)計一覽
圖4 現(xiàn)場裂縫照片
(3)其后對東側、北側及西側施工進行適當調整,并采取相關措施,至12月上旬,現(xiàn)場樁基全部施工完畢,從東側、西側及北側變形及現(xiàn)場巡查情況看,總體效果良好,道路未產生新的明顯裂縫。
為了實時了解樁基施工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整個施工期間進行了第三方監(jiān)測,監(jiān)測平面布置圖詳見圖5所示。以南側為例,樁基施工期間(10月10日~12月13日)變形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如下:
(1)基坑邊坡水平位移:10月底開始逐漸變大,11月上旬開始加劇,中下旬變形最大,11月底開始慢慢變小。基坑南側水平位移情況(WY24~WY30監(jiān)測點)詳見圖6,水平變形最大值為-36.2 mm(向坑外)和28.1 mm(向坑內)。
圖5 監(jiān)測平面布置
圖6 基坑邊坡水平變形
(2)坡頂豎向變形:豎向變形以隆起為主,11月初開始,隆起量逐漸增加,中旬隆起量最大,下旬開始慢慢下沉。11月中旬隆起量達到最大,CJ24,CJ25,CJ29,CJ30點的隆起量分別達到77,78,118,119 mm,至12月初坡頂沉降進一步加大,CJ27最終沉降量達52 mm,詳見圖7所示。
圖7 基坑坡頂豎向變形
(3)現(xiàn)場巡視、巡查:基坑南側監(jiān)測點WY25~WY27之間出現(xiàn)凸起,坡面破裂,出現(xiàn)1 cm寬的裂縫;西南角出現(xiàn)2 cm寬的裂縫及若干小裂縫,裂縫方向基本垂直于基坑邊。
(1)場地地質條件差,淤泥厚度為23.40~56.50 m,飽和,流塑狀。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滲透性低、承載力低、抗剪強度低、靈敏度高及流變性等特點,滲透系數(shù)0.005 m/d。
(2)基坑南側靠近金帆大道區(qū)域頂部邊線離道路邊僅5 m,坡頂邊線即為道路管廊帶。
(3)管樁施工速度快,超靜孔隙水壓力無法快速消散,引起擠土效應明顯,坡頂隆起量高達119 mm。從圖6,7變形情況可以看出,大面積錘擊樁施工,引起超靜孔隙水壓力上升,導致水平及豎向變形均明顯加大,而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超靜孔隙水壓力慢慢消散,變形又慢慢變小,隨著土體的進一步固結,沉降進一步加大。特別是豎向變形明顯,以隆起為主,先隆起量快速增加,而后慢慢下沉,這是導致道路開裂的主要原因。
(4)基礎工程施工無針對道路保護的專項防護措施。
南側樁基施工對南側道路產生破壞后,為了減少其他側樁基施工對周邊道路的影響,采取了以下措施:
(1)北側及東側塔樓區(qū)域
1)設置鋼板樁隔離
綜合考慮核心筒開挖需要,沉樁施工前,在坡腳設置鋼板樁。
2)設置塑料排水板
沉樁施工前,在整個北側和東側塔樓樁基施工區(qū)域及靠基坑邊坡側設置塑料排水板,采用SPB-C型塑料排水板,長度20 m,間距1.2 m正方形布置。
3)調整沉樁順序
總體施工順序調整為從基坑邊往基坑內施工,先施工塔樓樁,再施工裙樓樁。
(2)裙樓區(qū)域
東側及西側裙樓區(qū)域樁數(shù)量較少,間距較大,工期稍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基坑邊40 m范圍內,減少每天的沉樁數(shù)量,為之前的一半。
2)沉樁順序調整為從基坑邊往基坑內施工。
從現(xiàn)場實際效果看,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后,樁基施工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明顯減小,直至樁基施工完畢,東側、北側及西側坡面有少許裂縫,但市政道路未見新的明顯裂縫。
深厚軟土地區(qū)基礎工程施工是一項綜合性很強、不確定性很高、風險性很大的系統(tǒng)工程,其產生的不良后果應引起各方的關注。通過本工程的實踐分析,在深厚軟土地區(qū)錘擊管樁施工時,應從設計、施工等方面綜合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減少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生。
(1)軟基處理
有條件時,應對場地進行預壓處理(真空預壓或堆載預壓),改善軟土的物理力學參數(shù),提高土體強度,這將大大減少樁基施工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更有利于保證樁基的施工質量。
(2)設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
在打樁區(qū)的四周或者群樁內部,設置砂井或打入塑料排水板,在錘擊樁施工過程中,超靜孔隙水可以消散在砂井中或者經排水板快速排出地面,及時消散管樁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超靜孔隙水壓力。
(3)設置鋼板樁隔離
在基坑坡腳設置鋼板樁,相當于在擠土方向設置了一個隔離屏障,能有效減少擠土效應引起的變形。
(4)控制打樁速率
控制打樁速率的目的,主要是控制超靜孔隙水壓力急劇增加,打一定數(shù)量的樁后,再適當停一下,這樣孔隙水有一個消散的時間過程,可以減少超靜空隙水壓力。
(5)調整沉樁作業(yè)順序
沉樁順序對減少樁基施工對周邊建(構)筑物的影響十分重要,大量實踐證明,背著建(構)筑物打樁比對著建(構)筑物打樁其樁土影響要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