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劇現已逐漸受到觀眾的喜愛,但其“以歌為主”的表演形式一直被當作高雅的藝術,演員對歌劇舞臺中的人物塑造不及話劇舞臺中的生動形象。本文旨在闡述話劇表演在歌劇創(chuàng)作中,對歌劇演員、歌劇作家能夠提供那些有益的作用,同時闡述了將話劇表演引入到歌劇教學中的幾個優(yōu)點。
關鍵詞:話劇表演;歌劇創(chuàng)作;人物塑造;歌劇教學
話劇是以對話為主,輔以肢體語言結合舞美、燈光、美術、表演于一體的舞臺表演藝術;歌劇顧名思義是以聲樂歌唱的形式展現劇情故事的舞臺表演藝術,除了這一點,其他方面與話劇的幾乎一致。話劇重在演員語言帶動的情緒氣氛來渲染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動,這對演員的表情活動、肢體動作的表演技巧十分看重,話劇表演是其精髓所在,是活的“電影現場”。將話劇表演融入歌劇創(chuàng)作和教學中,勢必是一次對歌劇藝術有益的探索。
一、 歌劇創(chuàng)作需要話劇表演帶動故事感染力、人物豐富性和作家創(chuàng)作靈感
(一) 在歌劇創(chuàng)作中加入話劇表演元素有助于增加其故事情節(jié)的連貫性和戲劇性
歌劇劇本的情節(jié)設置要突出其本身的音樂性,要讓音樂性始終貫穿故事開始、發(fā)展、高潮和結尾。但是沒有戲劇表演作為鋪墊,如旁白、肢體表演、舞蹈等表演形式的點綴,則不利于故事曲折生動、不利于襯托出歌劇音樂詠嘆的富含豐富的情感因素和打動觀眾的震撼效果。故而劇作家在歌劇創(chuàng)作的時候,要重視情節(jié)的豐富性和曲折性,所謂“草蛇灰線付延千里”,隱藏在劇情發(fā)展的“線索”,就需要話劇表演,或演員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來進行暗示,這就是話劇表演在歌劇中的輔助作用。
(二) 話劇表演能夠讓歌劇創(chuàng)作中的演員更加生動地塑造人物
歌劇是“抒情”的藝術,也是“表意”的藝術,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要從角色形象、性格出發(fā),集合劇情發(fā)展,所謂“人戲合一”,就是角色附體,能夠通過自己的演繹傳達出人物在歌劇中的人格魅力,這樣觀眾耳朵在聆聽歌唱詠嘆的時候,眼睛亦被演員的形體動作給感染帶動,一顰一笑盡是戲,顧盼回首皆為情,把演員當成真的故事人物而陷入劇情之中。
(三) 話劇表演元素有利于歌劇創(chuàng)作題材來源的多樣化
歌劇作家要尋找歌劇題材,一是通過改變現有的西方傳統(tǒng)經典劇目,翻譯成中文進行演繹,二是借助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詠唱特點創(chuàng)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劇目,如《白毛女》《江姐》等;劇作家要尋找歌劇題材,一是可以深入生活之中,體會生活中的戲劇沖突與人性魅力,這就是原創(chuàng),二是可以改編,如經典話劇、文學作品、電影等等,只要其戲劇化的內容適合音樂表現,也便于彰顯演員的表演功能,就適合以歌劇的形式展現。
二、 話劇表演在歌劇教學有提升學生歌劇舞臺綜合素質和能力的作用
(一) 話劇表演在教學中有助于打好學生歌劇表演基本功
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論歌劇》中闡述“歌劇首先是戲劇作品,它的基礎是兩種行動組成的。一種來源于音樂,并為音樂支持著的行為;一種是把歌唱作為主要工具的行動”。所以,歌劇的基本功就是演唱功底和演唱技巧。而通過戲劇表演的形式——歌曲小品,讓演員在歌唱中生活,在歌唱中行動,就可以使得演員既能掌握表演的要領,又能培養(yǎng)組織舞臺動作的能力,完成相應的配合動作。又能夠提升舞臺感覺,激發(fā)內心世界對表演人物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出更多演繹的靈感。也能鍛煉演員不僅僅能夠注重唱腔的方法和技巧,更能夠投入情感去唱,唱得更有感染力和符合人物的情緒狀態(tài)。
(二) 話劇表演在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舞臺言行中更加注意細節(jié)
在歌劇中宣敘和道白,這就需要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過程中注意表情的控制、肢體的行為和語調的變化,有的宣敘或者道白不需要用假聲但是過于注重歌唱的持續(xù),沒有變換聲道,導致了人物語言尖聲尖氣,本來是悲傷的氣氛弄成了喜劇的效果。而當學生掌握了話劇表演的元素,不再是刻意追求歌劇的效果,而是通過最簡單的說話去偽存真,讓歌劇中留下最讓人舒服的“宣敘和旁白”,則是學生深刻體會到在歌劇舞臺上,一句話語調的高低便會給整個效果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也讓學生時刻注意到,話劇表演的基本功是“吐字清晰、字正腔圓”,讓觀眾聽明白。所以,學生們也更加重視在歌劇中詠唱要注意的細節(jié),比如在唱歌中增加眼睛的動作,通過眼睛散發(fā)出喜怒哀樂的效果;站立時用“丁”字或“八”字兩種站姿,這樣由靜化動的時候自然優(yōu)美;邊唱邊走的時候不用碎步,不跨大步,做到體態(tài)端莊,穩(wěn)重靈巧。手部的動作以“引”“定”“開”“放”和“托”5種姿勢根據人物設定準確地使用。
三、 話劇表演能夠在教學中讓學生更加自覺地融入人物角色之中
一千個演員對哈姆雷特有一千種演繹方式,但是要表達出哈姆雷特的悲劇情懷只有一種演員情緒的帶動,那就是對莎士比亞劇本中悲劇情懷的深深感染。歌劇表演也需要對人物進行塑造來傳達其思想內核。學生在話劇表演元素的帶動下,不僅要注意在演唱技巧下展現出人物特征,也需要在自身布局表演時顧及舞臺的全局,例如站位、姿勢和形體都要有充分的重視,舞臺上每個人的移動,不論對個體還是全體舞臺演員,均要做到審美上面的藝術感。從而賦予舞臺人物角色與角色之間做到行動、對唱的和諧統(tǒng)一。這樣在話劇表演訓練的帶動下,學生們就會自覺地在舞臺上運用,將內在情緒附加到扮演的角色上,讓觀眾有代入感了。
四、 結語
歌劇演員在舞臺表演中要堅持歌劇以“音樂與歌唱”為核心的表現形式,也要注意歌劇是音樂與戲劇的結合,歌中有劇,劇中有歌,相輔相成,融為一體。所以話劇表演對歌劇演員對人物塑造的分寸把握,學會真情實意的去表達行動,剖析人物,掌控節(jié)奏,是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參考文獻:
[1]周容生.斯氏表演體系在歌劇表演藝術中的運用與探索[J].戲劇之家,2017(2):21-22.
[2]仝斌.論話劇表演在歌劇創(chuàng)作及教學中的作用——以校園歌劇《漫咖啡》教學實踐為例[J].當代戲劇,2017(5):37-38.
[3]陳尚華.淺談歌劇表演中角色形象的有力塑造[J].藝術科技,2017,30(5):207.
作者簡介:
孫琳,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