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發(fā)揮著顯著的作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理解各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能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能輔助教師提高課堂效率。但是目前廣泛流傳的思維導圖有其局限性,加上初高中銜接對邏輯思維的迫切需求,我們有必要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可以選擇正確課堂模式;選擇多樣教學方法把思維導圖實現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相互轉化;教學內容的選取要注重邏輯性。通過這些方面在思維導圖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地理教學;思維導圖;培養(yǎng);邏輯思維
一、 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重要性
(一) 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理解各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的特點將地理教學中復雜的邏輯思維問題簡單化。地理事物之間有著復雜的因果關系,其中多因多果和互為因果這兩種因果關系難以通過簡潔的文字進行充分論證。思維導圖各關鍵詞之間雙向或多向的箭頭可以很好的解決這種困擾,扭轉了學生對知識點死記硬背的學習狀況。
(二) 思維導圖能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中學生還是屬于追求好玩事物的時期,對理論多的知識比較排斥。八年級下冊的區(qū)域地理各章節(jié),相對來講學習方法比較雷同。主要學習自然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氣候,地形等。讓十幾歲的學生死記硬背這么多知識點,難免會覺得枯燥無味,不感興趣。而思維導圖通過各種形狀,不同顏色的圖形吸引學生注意力。在學生自己動手構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激發(fā)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三) 思維導圖能輔助教師提高課堂效率
“教育者要善于將自己內隱思維活動的展開、調節(jié)和控制過程展示出來供學生模仿,讓學生獲得對策略性知識的感性認識。”在高效課堂指揮棒下,作為一種思維策略,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時設計更多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真正實現課堂的高效。
思維導圖既然如此重要,那么為什么還要強調在思維導圖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二、 思維導圖和邏輯思維的關系
思維導圖用文字和圖畫把各層次關系用結構圖呈現出來,從某種程度上說,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邏輯思維則與形象思維不同,它是經過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維。但是思維導圖本身又有一定的邏輯性。有人說,“天才們其實都自知或不自知地運用了圖像的方法來進行視覺可視化的思考。思維導圖正是將這種方法做了系統(tǒng)的提煉和完善,運用圖像+分支+關鍵詞的形式,來進行可視化思考,整個思維的過程,邏輯性和結構層次都非常清晰。”教師可以通過形象直觀的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 地理思維導圖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目前廣泛流傳的思維導圖的局限性。網絡上的思維導圖比較主張自由發(fā)揮,想到什么寫什么。這種簡單的放射狀結構圖缺乏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這與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不合,地理學科素養(yǎng)要求有綜合思維能力。很多中學生學完一個知識點不會進行知識遷移。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學生雖然通過思維導圖掌握了該方面的知識,但是思維導圖中體現的知識不夠系統(tǒng),知識間缺乏邏輯關系。另外是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在面對新的問題時,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認識、分析和解決相關區(qū)域問題。
其次,初高中銜接要求培養(yǎng)邏輯思維。初中地理尤其是初中區(qū)域地理知識更多注重記憶、背誦,眾多老師在教學中也不重視分析和推理。但這種背誦記憶的方法明顯不適用于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高一必修1前兩章內容是高中較難的章節(jié),包括地球運動、大氣運動——這兩章節(jié)內容,涉及學生邏輯推理、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的運用。學生如果在初中簡單構畫思維導圖,而沒有充分了解分析、歸納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那么基礎就不會扎實,會感受到學習困難,從而對地理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厭學態(tài)度。造成教師的教學難度較大,嚴重影響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學。因此,在思維導圖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十分迫切。
四、 地理思維導圖中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 思維導圖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
地理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從簡單的思維導圖制作慢慢引導到較復雜的邏輯思維導圖上來。不能一開始就直接進入邏輯思維很強的思維導圖制作,學生會因為經常失敗而失去學習動機。教師剛開始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示范,教會學生多聯系“為什么”,形成條件反射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初中的地理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人文地理著手,比如說學到學生感興趣的西亞,可以聯系氣候、聚落、農業(yè)、資源、工業(yè)等等。
(二) 選擇正確課堂模式
要培養(yǎng)學生地理邏輯思維能力,課堂教學要從只重視“灌輸式”的教學轉變?yōu)椤坝懻撌健钡慕虒W,充分理解學以致用,重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到點撥思路的作用。通過學生動手畫思維導圖,討論,分析,歸納,從結構分支的分類與抽象,可以高度鍛煉邏輯思維以及對問題的分析、總結能力。另外通過小組合作繪制思維導圖來豐富和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 選擇多樣教學方法把思維導圖實現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相互轉化
地理邏輯方法很多,其中,比較法和分析法是常用的地理邏輯思維方法,在地理學習過程中通過比較更容易理解。比如說學習亞洲時,運用教材和地圖冊中的地圖簡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在接下來的非洲學習時就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非洲在世界的位置圖,運用地圖冊等資料,讓學生比較亞洲和非洲的地理位置差異,通過比較法進行知識遷移。思維導圖中歸納某地區(qū)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huán)境都是比較形象的結構圖。在此基礎上,“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則運用到邏輯思維。如“運用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綜合分析某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不同教學法用思維導圖實現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相互轉化。
(四) 依據邏輯性進行教學內容整合
首先,“教師是教材的組織者和創(chuàng)造者”,在備課時注重研究教材體系和內容,吃透教材情況下,充分考慮邏輯關系,注重各個知識點內在聯系和客觀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規(guī)律,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中,“地球的形狀”“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課外延伸影子長短的變化等,都要與后面“地球的公轉”知識點進行邏輯處理。另外譬如:歐洲西部畜牧業(yè)發(fā)達的原因,可以把人口分布、經濟、氣候、地形等串在一起,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融會貫通。其次思維導圖的重點要突出,邏輯思維要清晰嚴密,不要花里胡哨。
總之,在高效的思維導圖學習基礎上,地理教師通過分析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遵循學生邏輯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引導學生學習。那么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一定會進一步得到培養(yǎng),分析地理問題的綜合思維得到鍛煉,對于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非常有利。
參考文獻:
[1]丹菡.一張圖讓你了解思維導圖[EB/OL].https:∥www.jianshu.com/p/03a2d37782b6,2018.05.26.
[2]張大均,郭成.教學心理學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51.
作者簡介:
林素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擢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