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是一門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其來自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化”的素材就顯得極為有必要了,其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識,降低地理知識學習難度,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地理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路徑
生活化教學是實現(xiàn)教學實踐性和實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生活化的內容是自己最為熟悉的,因此將生活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能夠降低知識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從知識的角度來看,基本上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并且為生活服務,實現(xiàn)教學的生活化,能夠更好的凸顯知識的這一特點,豐富學生的思想認知。為此,文章將以初中地理為例,分析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的路徑。
一、 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概念論述
當前,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各種新型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如分層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學案導學法等,生活化教學就是其中之一。該方法是目前比較可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旨在將初中階段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地理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增添知識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感受更加直觀、深刻、淺顯易懂的地理知識,以增加地理這門課程的學習魅力。
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來說,生活化教學的突出性優(yōu)勢就在于其將復雜知識簡單化了,增加了課程內容的趣味感和親切感。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一分子,即使是學生也不例外,當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知識轉變?yōu)榈乩韺W習案例之后,其往往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親近感,想要去進一步的探索和挖掘這些知識。比如說,GPS中的導航系統(tǒng),就是人們辨別位置和方位的有效手段。在探究這些熟悉的內容時,學生學習興趣往往比較高。當然,教師在地理課堂上要想應用好生活化教學策略,還應順應學科特點,深入觀察生活,收集生活中與地理相關的資料,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發(fā)揮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二、 初中地理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學生接觸到地理知識基本上都是在初中階段,初中知識相較于小學來說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其大部分都比較注重實用性。初中地理也是如此,其難度并不是很大,而且與生活息息相關,許多知識甚至可以直接應用到生活中,幫助我們了解和認識世界。比如說,湘教版地理中有關于“中國的民族”“中國的水資源”“東南僑鄉(xiāng)——福建省”等內容都與人們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地理教學的生活化,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到地理課程的魅力,同時還能加強學生對家鄉(xiāng)環(huán)境、旅游業(yè)、經濟發(fā)展的認識,讓學生有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良好心態(tài),進而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三、 初中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的路徑探討
(一) 從鄉(xiāng)土和生活入手,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理興趣
鄉(xiāng)土地理是地理課程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內容,其也是最接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可以從這方面內容入手引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因為學生來自不同地域,他們對于鄉(xiāng)土可能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多留意學?;蛘呤羌亦l(xiāng)周圍的人、事、物、景等信息,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勤學、善思的良好習慣,這樣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解“中國的民族”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說一說自己來自哪個民族,自己的民族在平時的生活中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誕生的原因是什么,如民族服飾、語言及節(jié)日慶祝方式等。福建地區(qū)少數民族比較多,如畬族、回族、滿族等民族居民,一個班級里可能有多個民族的學生,通過交流和溝通,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自己民族與其他民族在生活及文化上的差異,這樣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學的發(fā)展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 精心預設,將生活化內容靈活的應用于課堂上
在初中地理課堂上,應用生活化教學案例時,經常會出現(xiàn)生活化案例突兀,地理教學內容與生活化素材兩張皮的現(xiàn)象,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教師在應用生活化案例時,沒有做好預設工作,對于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生活環(huán)境等不夠了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還應在了解學生情況的前提下做好教學預設工作,根據教學內容靈活的引入生活內容,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地理知識。如在學習“氣溫和降水”這一節(jié)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了解氣溫與降水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在正式導入新課之前,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們看一份當地一年四季的降雨分布圖,然后讓學生分析一下該地區(qū)一年里四個季節(jié)的降雨量變化情況,說一說幾個季節(jié)降雨量有什么差異,通過這種方式在正式的課堂講解中,學生也能夠更好的掌握氣溫與降水之間存在的特點,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習的知識。
(三) 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豐富地理知識內容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是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所學知識內容,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其能夠有效的化解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比如說,“貴州省的環(huán)境保護與資源利用”這一節(jié),如果直接講解環(huán)境和資源的問題,那學生們是很難有共鳴的,所以我便引導學生們想一想在平時的生活中,自己是如何保護環(huán)境的,在保護環(huán)境時自己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告知學生們我們福建省的主要地形地貌、資源分布情況、人口數量、各項產業(yè)及經濟發(fā)展情況,請學生們想一想假如自己正在環(huán)保局工作,會采取哪些措施保護環(huán)境,實現(xiàn)人地與資源之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和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利用。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當然,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也而應當注意,課堂上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其必須要圍繞學生認知以及教材內容開展,否則可能會出現(xiàn)情境創(chuàng)設與知識學習相脫節(jié)的情況,這樣必將會對教學產生影響。
(四) 動態(tài)模擬,拉近學生與地理之間的距離
地理學習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其所講解的知識雖然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但生活所涉及內容同樣廣泛。因此,即使教師在課堂上嘗試從學生生活入手講解地理知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依然不是很高。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講解初中地理知識時,可以嘗試通過動態(tài)模擬,引入生活化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該方法在應用期間需要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比如說投影儀、計算機等。如在講解“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旅游文化特色”這一節(jié)時,許多學生通過影視資料、文學作品及照片等雖然對澳門有所了解,知道當地知名旅游景點名稱及特色等,但是由于經濟及生活閱歷、地域限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于澳門還是十分陌生的。而通過動態(tài)模擬,教師能夠收集到最新有關于澳門及地區(qū)的旅游經典資源,拉近學生與澳門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使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達到教學的目標。
(五) 服務生活,將地理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讓地理回歸生活并為生活服務是初中地理教學的根本目的,只有在生活中地理這門課程才能最大限度的凸顯其價值和作用。因此,在地理課堂上引入“生活化”教學時,教師還應想辦法使其回歸到生活中,比如說,在講解了“中國的河流”這一節(jié)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布置這樣的課外作業(yè),讓他們查詢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區(qū)有哪幾條河流,這些河流的流經哪些地區(qū),河流分布呈現(xiàn)出哪些特點,其水質如何,是否存在被污染的情況,如果存在污染其污染源又是什么。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達到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目的,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對所生活地區(qū)河流情況進行調查,并非一項小的工程,其涉及了多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學生需要理清當地河流分布情況,在查詢這方面信息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和實地考察的方式獲取;其次在分析水源污染情況時,則需要對河水進行取樣分析,在分析這些內容時,還將會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這也是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一大考驗。此外,通過各種活動也能夠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聯(lián)系,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可謂是一舉多得。
總之,地理學科的實用性效果不言而喻,在實際生活中地理知識的應用隨處可見,教師做好地理教學的生活化工作,能夠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其不論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還是教師地理教學的長遠發(fā)展都有著一定的助力。
參考文獻:
[1]戴東成.試分析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33).
[2]李燕清.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模式分析[J].中學課程資源,2016(3).
[3]劉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
作者簡介:
杜維筍,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