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證明,朗讀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強化這方面的策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改變教學中存在的不真、不實等突出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能力;提升策略
朗讀對于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作用明顯。但是,由于過多追求教學的功利性,我們的語文課堂嚴重缺失了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強化朗讀教學的實踐,應該納入我們課堂教學的常規(guī)。就初中語文教學而言,筆者認為,我們應當有針對性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 強化目標意識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強化目標意識。這就需要我們對朗讀的作用有一個客觀和正確的認識。要知道,朗讀之于學生,可以說是最為基本的一種閱讀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下子或兩下子就能夠實現(xiàn)的。
第一方面,做到“心中有朗讀”??唇處熜闹杏袥]有朗讀,看一節(jié)課時間的分配就可以了??陀^地說,現(xiàn)在我們的很多語文課堂,在朗讀方面,連最起碼的時間保障都沒有。很多時候,由于我們過分地強調“探究”“合作”“檢測”等環(huán)節(jié),這就導致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和空間被這些環(huán)節(jié)占據(jù)著。所以,我們要努力改變這種不協(xié)調的時間安排,給朗讀以應有的時間保障。
第二方面,要進行必要的訓練。語文課堂的朗讀,應該做到書聲瑯瑯。這種瑯瑯的讀書聲,是需要一定的時日,需要到位的訓練才能夠實現(xiàn)的。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很多時候,學生朗讀不好、沒有狀態(tài),這是與我們平時教學缺乏有針對性的訓練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的。在具體指導方面,我們要注意不要太追求技巧層面的指導,筆者認為,我們更應該重視對學生朗讀情感的激發(fā)。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入境生情,達到深層次的朗讀。
教學《濟南的冬天》這一課,筆者就以朗讀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通過朗讀,將一系列教學活動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具體在操作層面,筆者向學生提出了朗讀要求:在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行文思路的基礎上,再重點抓深層次的朗讀。從最后的結果來看,這種策略是正確的,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 注重有效訓練
就初中學生而言,制約他們朗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因素尤為突出。這就是他們缺乏必要的、系統(tǒng)的訓練。這一點,上文雖然已經(jīng)有所涉及。這里,筆者認為,我們非常有必要將其單列出來,作一番系統(tǒng)的分析。
(一) 方式要靈活
選擇什么樣的方式,要根據(jù)具體的要求來設計。采用了什么方式,就要有相應的標準要求。還以教學《濟南的冬天》為例作說明。要學生聽課文朗讀磁帶時,我們就要向他們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1. 聽要投入
可以閉上眼睛,也可以看著課文聽讀。無論怎樣去聽,都要做到一邊聽,一遍去想象……
2. 聽要認真
對于一些易讀錯的字詞要聽清、讀準。特別是對于一些兒化音的處理技巧,需要特別的留意。還有,對于課文朗讀語速上的要求,以及情感的呈現(xiàn)方面,都要做到用心去把握。為檢驗學生聽的情況,筆者設計了一個分組朗讀對抗賽,這就大大調動了學生的朗讀熱情。所以,在朗讀教學方面,我們要根據(jù)閱讀需要,多采用一些方式,避免單一帶來的朗讀疲勞。
(二) 善于創(chuàng)情境
無論什么樣的課堂,不能教什么,就純粹去教什么。很多時候,需要我們有機地融入其他一些活動因素。朗讀教學也是這樣。要想讓朗讀教學充滿靈動而不呆板,就需要我們創(chuàng)設適切的朗讀情境。教學《金色花》這一課,筆者就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朗讀情境:如果明天就是母親節(jié),你也擁有了文本中的那個小男孩的神奇能量,那么,你打算化成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綿綿之情呢?下面,就請你仿照課文的一些寫作句式寫一段話,然后讀給大家聽。這樣的設計,就將學生朗讀的活動變成了他們情感的表達。從課堂上學生逼真的仿寫和動情的朗讀來看,這樣的朗讀情境創(chuàng)設是非常成功的。
三、 進行適切評價
通過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朗讀水平到底如何,能夠達到什么程度,還有什么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也需要我們教師給出及時的點評和指正。為此,我們要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客觀和科學的評價。
激勵是比較理想的一種評價方式。朗讀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表現(xiàn)。要朗讀好,不是任何學生在相同的時空條件下都可以實現(xiàn)的。對于這一點,我們要區(qū)別對待。對于那些難以取得良好朗讀效果的學生而言,我們要以激勵為主,多給他們機會。這樣,才有可能逐步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激勵學生,主要是針對那些膽子不大,容易怯場的一部分學生。這部分學生畢竟只占少數(shù)。而對于多數(shù)學生來說,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以期待。具體做法就是肯定他們表現(xiàn)突出的部分,同時,也要客觀而又藝術地指出他們不足之處,也就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比如,教學《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我們就要采取任務性的朗讀策略。既然是任務,就需要學生達標。為此,對于相當一部分學生只能讀準但不能表意的情況,我們就要給他們指明:讀這樣的新聞稿,其實是有著很高的要求的,需要我們讀出人民解放軍渡江的磅礴氣勢,而這種氣勢的朗讀呈現(xiàn)要做到自然,而不是刻意去模仿……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要充滿活力,就需要課堂有瑯瑯的讀書聲。要實現(xiàn)這一點,需要我們加強朗讀的教學實踐。為此,我們要力排功利性等因素的干擾,真正靜下心來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xiàn)朗讀教學上的突破。
參考文獻:
[1]吳維寧.過程性評價的理念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06(6):18.
[2]丁雪雅.以讀教讀 讀中悟情[J].實踐新課程,2007(10):31.
作者簡介:
林莉,江蘇省新沂市,江蘇省新沂市堰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