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 陳培鋒 林永欽 林雪娟 蔡凌茂
摘? 要:現(xiàn)階段我國正處于小康社會和體育強國的新時代,為服務國民的健身需要,體育場館資源的高效利用與開放管理模式日趨多元化,特別是高校的體育場館也在不斷尋求新發(fā)展。本文以國內普通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機制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歸納總結法等方法,結合自身實踐管理經(jīng)驗,針對國內普通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索,結合實踐成功的經(jīng)驗,提出未來發(fā)展的方向以及問題具體的創(chuàng)新對策,期望為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開放運營管理提供更好服務學校及周邊群眾和更具經(jīng)濟效益的策略。
關鍵詞:體育場館? 開放? 管理模式? 創(chuàng)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a)-0085-04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a new era of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ports power. In order to serve the needs of national fitness,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open management mode of sports stadiums and stadiu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In particular, college stadiums and stadiums are also constantly looking for new development. Taking the open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ports stadiu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expert interview, induction and summary and so on, combined with its own practic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pen management of sports stadiums and stadiu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specific problems. 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to the school and the surrounding masses and more economical strategies for the ope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ports stadiums and stadiu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 Sports stadiums; Open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 Research
基于高校的體育設施較為完備和有償開放消費低等原因,體育愛好者樂意處于高校中參與體育活動,高校在滿足體育教學活動的同時,也為校內師生與周邊群眾參與體育活動提供場所。長期以來,高校體育場館在開放管理中存在開放服務質量低、資源有效利用率低和消費者普遍思想素質差等系列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體育場館的后續(xù)發(fā)展。因此,如何借助現(xiàn)階段相關政策既有效又合理地優(yōu)化高校體育場館的開放管理工作,發(fā)揮其育人功能和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探索一個能適應發(fā)展要求的創(chuàng)新模式,成為當前高校體育場館不容回避的問題。
1? 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分析
1.1 革新形勢的驅動
1.1.1 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fā)《2019年群眾體育工作要點》的通知中強調,堅持深化改革,夯實基礎,推進建設,強化公共服務體系、體育健身設施、科學健身指導等方面的建設,推動各類群眾體育活動廣泛開展,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為了滿足全民健身所需,各地區(qū)政府響應政策號令,加大力度建設中大型體育場館供民眾使用,但由于體育場館及設施需要的建設資金要求高,并無法普及于社會,現(xiàn)階段這只能在有條件的地區(qū)實施,條件不允許的地區(qū)大都依賴地區(qū)所在的高校提供健身活動場所,這給高校開放管理帶來一定的壓力,對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提出革新的要求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步伐。
1.1.2 人才成長環(huán)境的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指出部分地區(qū)和高校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yè)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jié),實踐平臺短缺,指導幫扶不到位等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實施意見[2]。高校體育場館可作為一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平臺,由體育場館中心的教師指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意識和服務意識,進而規(guī)范體育場館的開放管理造福學校及周邊群眾,對體育場館和學生自身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1.1.3 學校本質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立德樹人思想中指出,高校推進立德樹人工作要把握育人為本的教育屬性,緊緊圍繞學生的思想成長需求,關照和服務學生的現(xiàn)實精神發(fā)展需要,加強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要用堅定的理想信念幫助大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盵3]。高校體育場館不能從為學生提供服務使學生得到發(fā)展的角度來建設,學生民主參與高校管理工作是不可回避的趨勢,高校應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角度進行學校體育場館管理工作,學生參與體育場館管理工作過程既是服務社會也是一次自身社會實踐經(jīng)歷、一次受教育的過程,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些機會來指導學生管理人員社會化發(fā)展,而學生管理人員通過自身規(guī)范運動愛好者,實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2 自身創(chuàng)收乏力
由國家財政撥款投資建設的一些公益性社會體育場館、高校體育場館,特別是經(jīng)濟并不發(fā)達的地區(qū)來說,只有不斷進行合理的開放管理機制改革,積極尋求解決自身建設兼顧服務社會的開放管理新策略,有效的整合利用資源,彌補體育場館自身存在的缺陷,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力保體育場館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2? 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的現(xiàn)狀
2.1 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模式的類型及特點
國內普通高校體育場館的開放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政治體制、經(jīng)濟、社會文化和較大程度上受高校自身的影響,高校為尋求與之相匹配的開放管理模式,而踴躍出許多模式,但從其本質區(qū)分可得出當前幾大類模式以及每個類型所表現(xiàn)的特點。
2.1.1 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模式的類型
現(xiàn)階段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模式主要為:高校自主管理模式、承包經(jīng)營管理模式、委托經(jīng)營管理模式和企業(yè)化經(jīng)營模式四大類。根據(jù)高校建設的需要,各大類型的開放管理模式中又分為若干小類型的模式,但其本質大同小異。
2.1.2 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模式的特點
從表1可得出,不同的模式下體育場館建設的資金來源不同,開放的對象也不同,可知其模式的開放目的是否以盈利為主。其中,自主經(jīng)營模式主要存在于經(jīng)濟條件不可觀和體育場館建成多年的地區(qū),通常具有較為明顯的公益性,其優(yōu)勢不可否認,一方面是高校體育場館主要供教學訓練,經(jīng)營者對場館的設施使用等情況很熟悉,便于教師調課使用場地,減少不必要的手續(xù);另一方面,在校內需要得到滿足后可調節(jié)資源與校外共享。
無論開放管理模式特點有何不同,始終離不開一個管理團隊的運營,可從管理團隊入手創(chuàng)新開放管理模式,更好地解決存在的老毛病,打開服務與育人的新局面。
2.2 高校體育場館普遍存在的問題
2.2.1 高校體育場館為消費者服務的能力不強
高校體育場館的有償開放是大部分高校彌補經(jīng)濟損耗的一種舉措,此措施能有效的吸納資金,一定程度解決體育場館的巨額支出。但很多高校在進行開放管理時,對校內師生也收取較高的使用費,一定程度挫傷學生活動和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高校的體育場館的服務模式仍然處于被動狀態(tài),消費者沒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在一些場地器材設施的使用上嚴重缺乏專業(yè)指導,只能靠消費者摸索,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2.2.2 高校體育場館供需能力不足
高校體育場館的資源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弊端,譬如:一些體育場館虛置了寶貴的、有限的資源,只能在一定情況下開放,平時不開放,擔憂場地器材損壞,擔憂管理工作負擔大等;而一些高校存在一部分的體育場館供不應求,一部分場館則寥寥數(shù)人,擔憂經(jīng)濟負擔重,最后干脆不開放。種種體育場館資源的利用不當,導致有場館卻不能用、不夠用的局面,陷入走擴大重建體育場館又資金不夠的死胡同。另外,由于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機制的原因,部分高校的體育場館在非假期中開放時間十分有限,而在假期時間高校的體育場館又被閑置起來不開放,這根本無法滿足廣大師生和社會人員對于體育場館使用的需求。
2.2.3 高校體育場館使用者思想素質低
由于高校體育場館的各種資源都是屬于“公家財產”,以致很多場地器材使用者,都不太重視體育場館內的資源,更有甚者存在“我交了錢,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的思想,雖說并沒有惡意損壞場地設施,但普遍存在系列陋習。譬如:使用水龍頭后不關閉、上廁所不沖水、帶食物進場館、垃圾隨地扔等等,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資源,還給管理工作帶來負擔,影響了場館管理質量的提高。
3? 探索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方向
隨著廣大人民對體育場館需求的不斷提高,現(xiàn)有的體育場館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只有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開放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場館利用率、提高服務水平、提高體育場館收入。作為體育場館管理人員必須具備長遠的發(fā)展眼光,在現(xiàn)有條件下創(chuàng)新開放管理模式,這樣才能與時俱進。
3.1 更新開放管理的理念
政府和高校對于體育場館建設越來越重視,對于其經(jīng)費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僅僅依靠外部物質的增加,是無法很好的解決問題的,開放管理模式與管理理念能否跟隨著社會發(fā)展和場地設施與管理人員的更新而更新顯得尤為重要。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高校需結合自身情況尋求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圍繞“育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別讓自身性質“變了味”,確保能真正滿足大眾需求,以有質量地提高服務。
3.1.1 重視信息反饋
在開放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聽取場地使用者關于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參考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而作相應變動。
3.1.2 革新管理團隊
體育場館的管理團隊是運營的核心,開放管理過程涉及的領域廣,管理工作強度大,建立合格的體育場館管理團隊是前提,改變管理人員思想是根本條件,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要從工作作風上改變消極、落后、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對消費者的服務工作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管理的過程是最核心的,對高校來說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平臺,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受教育的社會實踐過程。
3.1.3 發(fā)揮教育功能
現(xiàn)階段高校體育場館不能是提供活動場所給予消費者身心發(fā)展,還應擔任教育的義務,發(fā)揮教育的功能,提升場館使用者的思想覺悟和規(guī)范場館使用者的行為,從根本上幫助群眾身心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接軌。
3.2 經(jīng)濟來源多元化
在高校自身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應補充資金,拓寬經(jīng)濟來源,彌補財務空洞,減少支出負擔,若只等財政撥款只會坐吃山空,應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為進一步優(yōu)化或擴建體育場館奠定經(jīng)濟基礎。
3.3 優(yōu)化資源利用空間
拓展體育場館閑置資源,提高體育場館設施的利用率是新時期發(fā)展的一大趨勢,也是綠色環(huán)保的一大措施。體育場館管理者應有效整合閑置資源和通過各種途徑來擴大體育場館的曝光率和宣傳力度,讓大眾知曉閑置體育資源的優(yōu)勢與多元化功能。同時,也可以通過聯(lián)合舉辦多種大型活動與賽事來吸引大眾興趣,進而實現(xiàn)提高場館設施的使用率和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4? 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具體的創(chuàng)新對策
國務院針對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提出,高校創(chuàng)新教育需不斷加強,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推動畢業(yè)生就業(yè)、服務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揮重要作用[2]。從管理團隊引入新元素,在學生參與管理工作的視角下,根據(jù)高校體育場館未來發(fā)展的方向,結合實際管理經(jīng)驗提出具體的解決對策。
4.1 構建開放管理新模式
高校體育場館是大學生學習和活動的主要場所,加強高校學生課外教育,表現(xiàn)在習慣養(yǎng)成教育、人際關系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等方面。韓山師范學院體育場館中心近年來結合管理過程中實際遇到的問題,在總結學生參與場館開放管理經(jīng)驗的基礎上,圍繞“育人為本”的指導思想,立德樹人的原則,將體育場館作為學生實踐平臺,提出并實施了學生參與開放管理的新模式,有效地促進體育場館和諧發(fā)展、資源的高效利用。
4.1.1 擴大開放程度
針對高校體育場館供需能力不足的問題,通過學生假期的繼續(xù)管理工作可以得到解決,對于學生來說是作為理論結合實踐的機會,也是兼職的一種,除了開放時間管理場館,空閑時間還可開展培訓班等,得到一定的酬勞,這在一定程度減輕學校對管理人員工資的支出壓力。
4.1.2 提升服務水平
針對由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管理機制落后而造成的影響服務質量的問題,設立學生管理人員值班,實施專門性指導,規(guī)范消費者的不良行為,引領、改變存在陋習的思想。一方面可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又可進一步掌握消費者的反饋信息;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管理人員可以及時解決因場地設施產生的問題,避免因繁瑣的申請流程而降低服務水平。
4.1.3 設置獎勵機制
通過建立管理團隊激勵機制,可以提高管理者工作的積極性,提升工作效率,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提升服務水平。獎勵不僅是物質上的獎勵,也是精神上的動力。
4.2 拓寬收入渠道
在實行對校內低收費或不收費開放的情況下,高校體育場館的有償開放服務除了收取一定場地租金外,還可以豐富體育場館的活動內容,提高名氣,達到宣傳作用,吸引更多消費者消費;舉行賽事,對外拉贊助,出租廣告位;購買有償服務等途徑提高收入,這些舉措均可通過學生管理人員來完成。
5? 結論與建議
5.1 立足于“育人為本”
種種改進措施不單單只是為高校自身的建設而建設,終究到底仍是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大眾,應立足于“育人為本”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才不會丟失高校本身存在的意義。
在組建學生管理團隊時,需配備專業(yè)的指導教師,對開放管理工作和學生操作技能進行有效的指導,提升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和提高服務的質量,逐漸傾向專業(yè)化發(fā)展。
5.2 完善管理規(guī)章制度
從高校自身特點的角度出發(fā)來制定體育場館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對管理人員和消費者進行管理和規(guī)范,充分考慮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避免強制性實施,達到和諧發(fā)展的目標。
在滿足高校自身所需后,利用體育場館自身的特點,借助“以場養(yǎng)場,以館養(yǎng)館”的策略,拓寬收入途徑,為進一步建設奠定基礎。但無論采用何種途徑,體育場館都要建立起誠信為本的經(jīng)營理念。
參考文獻
[1] 中國政府網(wǎng).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fā)《2019年群眾體育工作要點》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2/16/content_5366215.htm.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5(18):4-5.
[3] 秦書生,李毅.習近平高校立德樹人思想的邏輯闡釋[EB.OL].https://mp.weixin.qq.com/s/aM5lLcv_Unux5oNCG5T1hQ.
[4] 張聯(lián)昌.體育場館開發(fā)與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探索[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7(25):194-195.
[5] 盧水龍.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11):125-126.
[6] 李堯.上海市高校體育場館公益性開放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
[7] 許蘭,鞏緒偉.高校體育場館現(xiàn)代化運營管理模式的思考[J].藥學教育,2008,24(6):4-6.
[8] 王金諾.高校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構建初探[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5(11):47-53.
[9] 黃振鵬.體育專業(yè)學生參與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4):199-200,202.
[10]蔡亮,周桂琴,黃茜,等.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與運營模式探究[J].科技視界,2015(25):45,132.
[11]王曉紅.武漢市高校體育場館市場化營銷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1):265-266.
[12]郭大勇.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及管理模式研究[D].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