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吳俊
摘? 要: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出臺了《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加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意見》。其中關于“加大校園足球投入力度、加強場地設施建設和利用、建立健全校園足球評價機制、加強師資建設”等條款,旨在解決青少年足球發(fā)展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同年2月至今“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已經在上海38所高中順利實施。這次上海市教委提出的“專項化改革”要求學生至少熟練掌握一項體育運動技能,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習慣。
關鍵詞:高中足球? 運動教育? 專項化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a)-0073-02
從繼光中學的校園足球推廣活動和足球專項課程改革情況來看,學生對足球活動的興趣已經越來越高了,學生的個人足球水平也是一年比一年強。然而,從學生參加的各級足球比賽的成績來看,仍然不盡如人意。其情況主要表現在學生在參加足球比賽時往往不能正常發(fā)揮其應有的技戰(zhàn)術水平,在比賽場上表現得畏首畏尾,在高強度對抗中技術動作變形,無法貫徹教練的戰(zhàn)術意圖。為解決以上問題,筆者訪問了3位參加美國考察團的教師,并仔細研究了運動教育模式。希望通過新的教育教學形式能改進學生在比賽場上的表現。
1? 傳統(tǒng)教育模式與運動教育模式的比較分析
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是不按常規(guī)的教學劃分單元的,是將課程分為練習期、季前賽、正賽、季后賽和慶祝活動,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教學任務和比賽任務。在運動教育模式中,學生被分為若干個運動隊,每個學生在運動隊中又會擔任不同的角色進入到訓練或比賽中去,從課程的開始到結束,學生將一直在一個隊伍中學習與比賽。在運動教育模式的賽季中,每個比賽的過程都盡量按照正規(guī)比賽進行,除了運動員還有裁判員、教練員、賽事管理等職務。在運動教育模式課程開始前教師需要預計完成全部教學內容的時間,整個教學和比賽規(guī)程按照正規(guī)比賽進行,教學比賽將最終產生冠軍隊伍,他們會在其他隊伍的祝賀聲中登上冠軍領獎臺,并進行慶?;顒?。
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中只有極少數學生會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其他水平較低的學生很難感受到比賽活動的氛圍和快樂。而運動教育模式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感受到比賽勝與負的心情。因此,學生的興趣會促進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學生在不同的隊伍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這個隊伍中,大家會相互協作、交流,一起學習和訓練,一起經歷賽季的始終,使每個學生鍛煉了個人的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yǎng)了協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從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感受競技文化的力量和競技運動的價值所在。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研究對象
將繼光中學高二足球專項班6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班和對照班均為2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專訪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足球項目中心組成員、“專項化改革”試點學校足球課程教師、足球教練共7名。
2.2 研究方法
2.2.1 問卷調查法
從實際研究目的和要求出發(fā),對繼光中學足球專項課程采用運動教育模式實驗教學開展情況設計本調查問卷,依據問卷設計的原則,通過征詢相關教育專家和足球教練,對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初稿進行修改,確定正式調查問卷。
設計1份問卷,在2017年1月對繼光中學60名參加繼光中學高二足球專項化班的學生進行調查,收回60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了解學生在經過參加一學期的足球專項課程后對足球課程采用運動教育模式的態(tài)度以及足球課興趣、足球能力、體育習慣、終身體育思想等方面的改變。
2.2.2 實驗法
將繼光中學60名參與足球專項課程的高二學生分為A、B兩組,其中A組為實驗組,采用運動教育模式進行教學。B組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為確保實驗的有效性,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相同的教學內容和考核內容。在學期初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一般體能、專項體能、足球知識(規(guī)則和裁判法)進行測試,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教學后再對兩組進行相同要求的測試并取得測試結果進行分析研究。
3? 繼光中學運動教育模式足球課程實施方案
3.1 教學內容安排
實驗班和對照班本學期為高二上學期,按照繼光中學足球教學大綱的內容,高二上學期的教學主要內容為:(1)球性:顛球、扣球、拉球;(2)傳接球:腳背內側傳球、腳內側停半高球;(3)運控球:33m運球繞桿射門;(4)戰(zhàn)術配合:“二過一”戰(zhàn)術配合。
3.2 每課時間安排
如表1所示,從第一階段練習期到最后階段的全明星賽,每節(jié)課的“熱身”和“總結”部分的時間保持不變,“基本內容/訓練”的時間越來越少,“教學比賽”的時間則越來越多。這樣的安排符合運動教育模式的課程形式。
4? 運動教育模式下足球課程的發(fā)展對策
4.1 加強體能練習
從前文實驗中的專項體能測試結果不難發(fā)現也不難理解,學生們在設計體能練習時有意的避開了枯燥乏味的耐力素質練習,以至于實驗班的耐力測試成績明顯低于對照班。這和學生沒有正確的體育觀不無關系,他們并不清楚耐力素質對于競技運動以及人體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時,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學生在設計體能練習時提高耐力素質的練習比例,同時灌輸正確的科學健身的知識。使學生真正理解“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意義。
4.2 提高練習比賽的有效性
由于沒有安排足夠的專項技能的練習次數,實驗班在足球個人技能測試方面進步幅度小于對照班。運動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比賽,難道就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筆者認為,教師在練習期或季前賽期可以有針對性地修改或加入特殊的比賽規(guī)則,使學生在比賽時主動地運用到某項技能或戰(zhàn)術配合。如:練習“踢墻式”二過一戰(zhàn)術配合時要求隊里的一名隊員只能在邊線上移動,當隊友沿邊路突破時就會主動找這位“邊線球員”做踢墻式二過一戰(zhàn)術配合。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設計比賽,使得比賽過程能為技能練習服務。這樣在比賽中提高練習次數,使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
5? 結論
(1)運動教育模式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實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
(2)運動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在比賽中的戰(zhàn)術水平。
參考文獻
[1] 顏韋韋.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中足球教學方法探析[J].運動,2018(2):131-132.
[2] 吳亞香.校園足球教學引入運動教育模式的研究[J].體育學研究,2016(5):82-87.
[3] 梅驍.高中足球教育開展現狀與措施[J].青少年體育,2018(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