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偉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將作文生活化,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fā)展規(guī)律,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寫出真心話。即使一時收獲不大,但只要長期堅持,日積月累,必定會有所收獲。作文是通過表情達意來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活動。也就是說作文教學要面對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尋求作文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結合點,使作文走近學生生活,為作文教學注入時代的“活水”。作文本身就是一種生活。作文不單單是一種教學活動,更是學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動的過程,作文是學生表達、交流的需要,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日記化,即在作文教學中,讓作文教學的內容從學校、家庭向社會、自然延伸,要寫生活內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讓生活走進作文教學的課堂,讓作文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課題組構建真心話作文課堂,構建了真心話作文課堂的四個環(huán)節(jié):情境再現(xiàn)、進入情境、寫出情境、情境評價,靈活運用平時積累的素材,使用一定的寫作技巧,使習作變成一件輕松愉快的事。課題組的老師們積極進行研討、交流、備課、聽課,使真心話作文真正進入課堂。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很多同學都為自己寫不好作文而煩惱,都希望自己能寫好作文。我們正著手開展研究如何以日記為載體,快速全面地提高同學們的寫作水平。你如何看待日記及寫作?你平常是怎么日記的?你對老師有什么意見或建議?只有了解了這些,我們老師才可以對癥下藥,李娟老師設計了萊蕪市實驗學真心話日記作文調查問卷對學生的習作情況進行了調查和了解,并得出結論:在指導學生寫好日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勤于觀察、勤于思考、勤于動筆以及不斷積累生活、不斷琢磨文思文法的習慣,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希望能通過真心話習作這種載體,在實踐與探索中總結方法,積累經驗,達到切實可行的、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
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學段的學生能“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
指導學生走作文自評自改、互評互改之路,高效省力,積極進行習作互評互改的探索。利用自讀自評、小組共讀互評、集體評改展示、優(yōu)秀習作展示四個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學會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并充分利用微信群等平臺進行展示。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渴望得到鼓勵和重視,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得到別人的贊揚和肯定。
在一本本班級文集和個人文集中收獲他們成長的喜悅。
課程標準指出,這一學段的學生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教師可以在一本本文集中展示學生的真情實感,抒發(fā)真感情;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作文大賽,展示自己的習作才能;運用多媒體、美篇等媒介讓學生的真心話作文得到展現(xiàn)的空間。
積累素材,練筆育人,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從遣詞造句,到文字推敲乃至章節(jié)的處理、篇章結構的安排,經過日復一日“真心話”的傾訴和磨煉,寫出自己的真心感受,夯實作文要真實的基礎,走好習作每一步。從生活中選材,讓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寫實感,讓寫作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引導學生自我感悟、自主表達、自我展現(xiàn),逐步實現(xiàn)學生“寫自得之見”“抒自然之情”,讓學生融入自由、開放、寬松的寫作氛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