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3月實施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為幼兒教育指明了更加具體的發(fā)展方向和行為指導。種植課程是幼兒綜合實踐的場所,種植為幼兒的探究提供了直接的觀察材料,有助于幼兒愛護植物,關心環(huán)境,親近自然,珍惜資源科學探究品質的形成。
【關鍵詞】幼兒;種植特色課程活動;信息技術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種植特色課程活動是幼兒在園生活體驗的活動之一,為幼兒在真實自然環(huán)境中的自主探索提供了支持,二維碼作為當今信息技術蓬勃發(fā)展的產(chǎn)物,能對各種類型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收錄、儲存、流通和轉換,逐漸成為一種適用性非常高的技術手段。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此技術能優(yōu)化幼兒的種植特色課程活動過程,彌補種植特色課程活動中的幼兒自主實踐體驗比較的缺憾,將二維碼信息技術在幼兒種植特色課程活動應用中的想法及探索過程進行介紹。
一、“情境式支架”——以視圖欣賞為載體,激發(fā)參與的種植特色課程愿望
簡單的種植特色課程活動,為幼兒直觀感受植物生長過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能引導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學到許多有關植物的科學知識,掌握簡單的種植特色課程技能,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耐心、責任心以及觀察、比較等多方面能力。我們通過收集制作植物生長動態(tài)過程的二維碼,引導幼兒自主掃碼,發(fā)現(xiàn)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植物,激發(fā)了幼兒參與種植特色課程的愿望。
案例一 ?晨間入園自主服務時間,子涵來到自然角,發(fā)現(xiàn)自然角的墻壁上新貼了大大小小顏色形狀不同的二維碼,這里面又藏著什么呢?她拿起工具籃中同伴從家中帶來的舊智能手機,打開QQ中的掃碼界面,對著墻上的二維碼一邊掃,一邊看,看到一旁的老師,迫不及待地與老師一起分享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謝老師,豆芽原來是這樣長出來的呀,我們能不能也種一些呢?”于是晨間談話時,新的談話主題又產(chǎn)生了:我們想種什么?可以種什么?如果是種豆芽,哪些豆可以發(fā)芽?我們又需要準備哪些材料與工具?在老師的提示下,孩子們討論得不亦樂乎。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巧妙地將植物生長的動態(tài)過程制作成二維碼隨機張貼在自然角中,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巧妙地引導幼兒從感興趣的植物出發(fā)生成新的活動,避免了以往的教師指揮式、幼兒“被自主式”的種植特色課程活動的出現(xiàn),同時神奇的二維碼也大大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究欲望,改變了以往的視頻整體統(tǒng)一播放欣賞模式,使活動來源于幼兒,滿足了當今的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過程式支架”——以過程記錄為媒介,感知種植特色課程的參與過程
種植特色課程園地是幼兒戶外自主活動喜歡的場所之一,引導幼兒自主自發(fā)地參與種植特色課程活動是教師工作的內(nèi)容之一。在平時幼兒的種植特色課程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幼兒年齡小,對自己種植特色課程植物的具體位置與種植特色課程植物的具體類型有時很容易忽略,導致幼兒有針對性的觀察照料無法延續(xù),許多時候會造成種植特色課程活動“虎頭蛇尾”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為此,我們通過將幼兒種植特色課程活動過程的圖片及視頻記錄生成二維碼,讓幼兒可以了解并跟蹤自己及同伴的種植特色課程過程。
案例二 ?戶外混齡游戲時間,依依來到種植特色課程區(qū),蹲在小道邊看著自己和同伴種植特色課程的植物已經(jīng)發(fā)芽了,嫩嫩的芽黃中帶綠,“老師,這是花生嗎?”“你上次種的是什么種子呢?”“我記得好像是花生,我也記不清了?!币酪罁蠐项^,“這旁邊有什么呢?你可以請工具幫忙看看到底是不是花生?!崩蠋熤噶酥概赃叿N植特色課程牌上的二維碼,依依趕緊跑回活動室拿來了舊的智能手機,對著二維碼掃了掃,高興地叫道:“是花生,肯定是花生,我和王妤涵一起種的。”隨后叫來同伴,一起邊看看二維碼中的播種視頻,邊看看花生的幼苗的形狀與顏色,并商討著接下去的種植特色課程打算。上述案例中教師將幼兒播種的視頻進行采集并制作成二維碼,解決了幼兒在種植特色課程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如搞不清具體種植特色課程植物、不知道自己種植特色課程的植物在哪里等實際問題,也幫助了幼兒更好地進行種植特色課程植物及植物種植特色課程地點的對應跟蹤,引發(fā)幼兒自發(fā)主動地進行種植特色課程學習探究,解決了教師組織幼兒集體被動觀賞與空洞說教等存在問題。
三、“操作式支架”——以操作圖像為鋪墊,了解植物的生長之趣
植物生長的動態(tài)過程幼兒非常感興趣,諸如開什么樣的花、結什么樣的果等,由于植物的生長是一個縱向的過程,有時不太便于孩子進行一個不同時期植物生長的對比,幼兒經(jīng)常會在觀察時指著植物的果實對“是否開過花”“開過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花”質疑。為此,我們利用圖片記錄下植物生長的重要過程,通過二維碼的呈現(xiàn)形式,引發(fā)幼兒再觀察,再比較,使其對植物的生長過程有更深的了解。
案例三 ?種植特色課程園地中紅彤彤的草莓引起了貝貝和思思的注意,她們邊觀察邊討論:草莓的花兒是紅色的、黃色的還是白色的?貝貝說:“我記得好像是白色的,老師帶我們看過還拍過照呢!”“我覺得一定是紅色的。”到底是什么顏色呢?貝貝找來了舊的智能手機,對著旁邊種植特色課程牌上的二維碼掃了掃,欣喜地說:“你看,這是老師上一次拍的照片,是白色的?!闭业酱鸢负螅齻冇衷谟懻摗安葺艉筮€會再長嗎?”在孩子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用手機拍下了圖片并告訴她們隔段時間再來看看比較比較,就會知道問題的答案了。上述案例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問題的答案,而是通過二維碼中的圖片引導幼兒自主尋找問題答案,為幼兒探討植物的生長過程做了很好的鋪墊,培養(yǎng)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幼兒找到了更多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四、“共享式支架”——以掃碼共享為途徑,分享種植特色課程的快樂
體驗幼兒的種植特色課程過程是一個實踐、體驗、快樂、分享的過程,記錄分享幼兒的種植特色課程過程在實踐過程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我們注重隨時捕捉幼兒在種植特色課程過程中的點滴。比如討論生成種植特色課程的植物、尋找收集相關資料,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如種植特色課程能手的奶奶資源、農(nóng)機公司的爸爸資源,種植特色課程過程、種植特色課程趣事、成果收獲、品嘗分享等,根據(jù)需要做成小影、美篇介紹、圖片展示、視頻等各種影像資料,并生成二維碼,張貼至幼兒園大廳,發(fā)送至班級微信QQ群,引導幼兒在相互觀摩、互相欣賞的過程中體驗參與的快樂,同時讓家長通過掃碼了解幼兒在園所關注植物生長的全過程,了解幼兒如何運用觀察等技能了解植物的需求及生長,并愿意嘗試放手讓幼兒參與一些活動,感知幼兒參與體驗活動的重要性。另外,向來訪人員介紹幼兒種植特色課程活動的過程,總結經(jīng)驗并不斷反思,為幼兒的種植特色課程探究活動更好地開展做好了鋪墊。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環(huán)境即課程。在幼兒園內(nèi)設立“快樂農(nóng)家”種植,開發(fā)利用農(nóng)作物課程資源,既能讓幼兒獲得簡單的種植知識和技能,體驗種植研究的過程和喜悅,同時也能激發(fā)幼兒探究、創(chuàng)新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楊軍,劉艷,杜彥蕊.關于二維碼的研究和應用[J].應用科技,2002(11).
[2]張偉文.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園地的“活管理”[J].少年兒童研究,2011(24).
[3]劉令燕.“幼兒園種植特色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研究[J].山東教育,2011(27).
作者簡介:王瑜春,女,1980年生,甘肅省定西市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