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強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改不斷深化,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作逐漸成為各階段教學的核心。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主要陣地,其肩負著厚植學生文化根基的光榮使命。本文主要通過分析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進而有的放矢地論述了相關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美困境;突破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
(一)審美教育程式化
審美教育最可怕的不是學生不知道美,而是學生眼中只有美。我國著名先哲曾對美、惡作了最質(zhì)樸的辯證分析,他告訴我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誠然,在審美的過程中,如果滿眼都是盡態(tài)極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美好事物,那么這樣的審美必然是流于表面的。然而在高中散文閱讀教學中,審美輸出簡單化、程式化、片面化的問題卻十分嚴重。在散文教學中,諸多教師總是將美的事物講述得頭頭是道、淋漓盡致。例如在散文閱讀教學中,面對一些關于文章之美的問題時,很多教師往往會直截了當?shù)貙藴蚀鸢柑峁┙o學生“參考”,更有甚者便是直接將自己的審美感受強加于學生。這些教師總是以為將美的東西“一絲不掛”地赤裸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他們就能夠猶如醍醐灌頂一般頃刻頓悟到美的真諦。然而現(xiàn)實往往是殘酷的,這些被強行灌輸“美”的學生,往往只能人云亦云地侃侃而談,但卻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一言以蔽之,在高中散文閱讀審美教學中,很多教師所采用的程式化教學模式,正成功地培養(yǎng)著審美境界極高的答題機器,而并沒有培養(yǎng)出有血有肉、能思善辯的優(yōu)秀學生。
(二)閱讀教學中對審美要素的把握不足
著名的法國雕塑藝術家曾感嘆道:“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庇纱丝梢?,在審美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往往比告訴學生“這就是美”要重要得多。當然要想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其前提條件就是要準確把握審美的要素。從本質(zhì)上講,審美的特性主要有直覺性、情感性、愉悅性三點,這也是審美的基本要素。審美直覺是對審美對象的整體把握,而審美情感則是對客觀美的體驗和態(tài)度的外顯,審美愉悅則是對狹隘功利性的超越和對于生命力的追求。在高中散文閱讀審美教學中,教師自然應該從以上三個方面入手,切實引導學生把握審美要素,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但是在教學實際中,很多教師往往卻忽略了審美要素的完全滲透,其大多將審美教學停留在了直覺審美這一層面。這就好比我們在引導學生欣賞《蒙娜麗莎》時,僅僅讓學生得到“她很優(yōu)雅”“她的微笑很迷人”這樣淺薄的認知,卻沒有讓學生明晰蒙拉麗莎神秘微笑背后所蘊藏的復雜情感,也沒有使學生獲得愉快的美感享受。
(三)審美教學缺乏個性
審美個性是個體具有獨特性、傾向性和相對穩(wěn)定的本質(zhì)性的心理特征、精神面貌、實踐行為的總和,審美個性是個體差異性的直觀表現(xiàn)。著名的文學巨擘莎士比亞也曾對審美個性做了相關的闡釋,他告訴讀者“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誠然在審美過程中,我們既然與大眾審美保持一定的同一性而避免自己過于離經(jīng)叛道,同時也應該保持自身獨特的審美傾向、審美取向及審美標準以使自己不至于湮沒在茫茫人海之中??傊瑢徝朗恰爸钦邩匪?,仁者樂山”的事情,在廣袤無垠的美學世界中足以容下無數(shù)自由的靈魂。在高中散文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審美的差異性,引導學生從不同維度、不同視域、不同層面的審視事物則是其審美教育的根本。然而在教學實際中,審美標準化問題卻異常嚴重,這大概是受應試教育標準化思想的影響所致。但在新時期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同仁就務必要以刮骨療傷、壯士斷臂的精神勇于用猛藥祛除沉疴舊疾。
二、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教學的突破
上文我們主要論述了高中散文閱讀審美教學現(xiàn)目前所面臨的困窘之境。正所謂“不破不立”,在新時期我們就需結合相關問題,勇于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力爭將高中散文閱讀審美教學帶上嶄新的臺階。
(一)破除程式化教學,多維度審美
正如上文所言,審美如果囿于一隅,那么必然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在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教學中,教師至少應該讓學生從“正反”兩個層面去審視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甚至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并鼓勵學生從多個維度去審美。
例如在閱讀散文《荷塘月色》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審美文章中的美。此文章雖然通過大量的篇幅描寫了一個靜謐安適、悠然自得情境,也描繪了“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如一粒粒的明珠”“如碧天里的星星”“如剛出浴的美人”等美得不可方物的景色。但我們回過頭去看文章的第一句話則能夠了解到作者不滿現(xiàn)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xiàn)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由此我們也能夠感受到,作者之所以能夠感受到月光下那平日里毫不新奇的荷塘無盡的美感,其是源于作者對黑暗、壓抑現(xiàn)實的憎惡。至此,我們就大致完成了最淺顯的審美了。在高中散文閱讀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辯證的審美思考,那么教師就應該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思考。譬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
1.文章在描寫美麗景色的同時也穿插了“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請辯證分析作者所表達的復雜情感。
2.文章開頭寫到“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后面又描寫了大量的靜景,請問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總之,在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的思考。
(二)實施情感教育,增強審美體驗
審美體驗是我們面對美好事物的精神享受,這是一種透過心理反饋機制所獲得的情感體驗。在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教學中,切實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于教學實際中,為使學生獲得更佳的情感體驗,那么教師就需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積極實施情感教育,讓學生從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戲中解脫出來,并使自身與作者產(chǎn)生共情。例如在教學 《故都的秋》時,為了真正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師大可先將煩瑣的文章分析置于一邊,而讓學生充分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深刻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三)實施個性化教學,鼓勵學生曲徑通幽
審美最高層次的目標不是取悅別人而是愉悅自我。簡言之,審美并不是單純?yōu)榱烁Q探客觀事物的美,而是為了透過各種各樣的美使自身的精神世界得到充盈。當然審美愉悅是具有個體差異的,因為不同的人境遇不同、心境不一,對于相同的事物的審美感受也自然不盡相同。在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不同的審美需求,鼓勵學生通過閱讀散文讓自己的精神更加充實、讓自己的靈魂更加自由。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應該擺脫應試教育標準教學的束縛,營造開放包容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彼此交流自己獨有的審美感受,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愉悅。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散文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在高中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而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志平.從“應然”到“實然”——探究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9).
[2]林清蓉.高中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及應對策略[J].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