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雄
【摘 要】教學模式是指將教學理論轉化為教學活動,是教學結果和操作程序的中間媒介。古詩詞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序列結構的安排,不僅僅建立在掌握語文知識的教學體系中,還建立在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和學生對學習資源的利用方面。所以,古詩詞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建模與嘗試運用,可以對古詩詞教學設計進行改造、變通、拓展和完善,從而提升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興趣與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任務驅動;學習興趣
在針對小學古詩詞教學課堂的趣味性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缺乏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對古詩詞的喜歡程度偏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詩詞興盛于我國的唐宋時期,作為中華文學藝術的瑰寶,其中眾多的膾炙名篇在如今仍廣為流傳。千百年來,它以精湛的語言、優(yōu)美的韻味、獨特的意境而為眾人推崇。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傳達古詩詞的優(yōu)美來使學生在兒童階段對古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古詩詞教學對他們的心靈、情感的熏陶與升華,個性、人格的健全發(fā)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驅動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各種問題任務為學習起點的教學模式。其通過“提出任務”“分析任務”“解決任務”以及“總體評價”的整體模塊化操作來規(guī)劃學生的學習內容,能夠在規(guī)定情境的任務驅動下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完成情景任務代替枯燥的學習過程,是使孩子樂學、愛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一、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
任務情境創(chuàng)設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學習者的關注,同時引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情感體驗,當學生帶著這種關注與體驗去體悟作者作品的情感時自然事半功倍。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聽詩、唱詩、讀詩、賽詩、表演詩、問題串學詩等任務情境創(chuàng)設。
二、精心設計任務
在設計“任務”時,教學需達成的目標、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是必須思考的因素,如何合理地設計出一些任務來促進學生調動智力因素并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是“任務驅動”教學法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教師可以整節(jié)課圍繞一個主題或任務驅動的整節(jié)式任務設計,課堂的某一大環(huán)節(jié)圍繞一個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式驅動任務,也可以針對課堂的某一小環(huán)節(jié)圍繞一個問題進行散點式任務驅動設計,為學生合理設計學習任務串。
三、合作執(zhí)行任務
任務驅動教學法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個過程主要包括學生獨立思考、收集資料、合作學習、共同得出結論。在收集資料時,學生可以采取上網查找、書籍查找等方式,自主探究,獲取相關古詩文知識,從而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由課內古詩文學習延伸到課外閱讀,增加自身古詩文經典的閱讀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可以組建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將資料整合,并根據(jù)具體任務情境一起討論、研究、辯論等,合作完成任務學習。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中能夠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共同發(fā)展,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相互碰撞中進一步增強詩歌品鑒能力,在互動中理解個人與集體智慧的價值,加強了語言的溝通,鍛煉了自身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小組展示任務
展示任務成果是檢驗學生完成任務情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既能讓班級中各小組之間形成良性競爭,也能讓小組之間有相互借鑒學習的機會。如果是表演類任務,則由小組成員合作、共同展示。任務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要甘做配角,想盡辦法促使學生對同伴的成果展示發(fā)表補充、修正、肯定、鼓勵、批評或反對等意見。“你覺得怎么樣?”“你有不同看法嗎?”“誰能完善一下他的觀點?”“你同意哪種看法?”“請你比較一下,好嗎?”這類教學用語,應該成為“點燃思維火花”的教學口頭禪。在任務成果的展示過程中,教師要控制好每組展示的時間,教師也可以提前與學生規(guī)定好每組展示的時間,這樣就可以避免教學進度的拖沓,以便按時完成教學內容。
五、科學評價任務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中曾說到,教育評價是學生的社會化必然刺激物,是學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方式。當學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務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所展示的成果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這能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競爭意識,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投以更大的熱情,從“老師要我學”變?yōu)椤拔抑鲃尤W”。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全方面、肯定評價。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或活動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或活動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從結果來看,一部分學生在結束“任務”后,沒有很好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從過程看,他們能較正確地運用思路與方法。因而從發(fā)展的角度看,教師對這些學生也需要予以肯定性評價。
六、拓展鞏固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象的‘權力感。”我們只有在運用的過程中才能夠真正體會到知識的力量,學生才會認為自己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因此,將古詩文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樂趣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蘭雪靈.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上情景教學法運用探究[J].中華少年,2017(31)
[2]吳祥山.將詩意浸入課堂——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7(47)
(項目課題:本文為泉州市第二批教育“領航團隊”專項課題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QLHKT2-034,課題名稱:《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