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利
內容摘要: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更新觀念,轉變參與角色,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視角入手,分析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的必要性,探討如何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農村初中 學生 教學 主體地位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是當今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旋律,也是語文教學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而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當務之急是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切實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心理學派代表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的主動探求者。片面地、過多地“教”,只能形成知識的堆砌,不利于能力的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樹立“教”是為“學”服務,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要調控好“教”與“學”的時間比例,充分保證學生的讀書時間、思考時間、討論時間;還要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興趣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筆者認為愉悅的教學氛圍的營造要堅持以下兩個原則:一是尊重、愛護學生。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差異,崇善個性,讓孩子們言論自由,讓課堂成為“百家爭鳴”的場所,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被別人尊重的幸福,從而在自己的個性中也培養(yǎng)一些尊重別人的品質。二是投入情感。筆者認為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傾注著教師真摯感情的課,讓教師、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xiàn)出創(chuàng)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此時學生的感情,人格也才會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
新穎的學習方式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發(fā)展學生個性的主要途徑。列舉幾種如下:科學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參與面,又使膽小的學生得到了鍛煉,使那些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的才能得到了發(fā)揮;自主學習就是放手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己的個性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學生在自主完成某項學習任務時,要去看課本,查閱資料,歸納總結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得到了發(fā)揮,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自由組合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同學交流的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都和自己最好的合作伙伴討論、學習,在討論學習中,他們暢所欲言、熱情高漲,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xiàn)。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xiàn),應得到教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課堂上教師正確對待學生疑難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其實,知識浩如煙海,教師不可能萬事精通,被學生“問倒”之后,教師要表現(xiàn)出“不知為不知”的坦誠,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千萬不能怕尊嚴而訓斥學生。同時,教師還要虛心好學,積極探尋學生所提出問題的答案,也可以讓學生帶著新的問號下課,引導他們自主學習,鼓勵他們的創(chuàng)見之疑,創(chuàng)見之問。這樣,自主學習就落到實處,使學生張揚個性,積極主動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筆者認為要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前提下努力開發(fā)農村學生的學習資源,結合地方實際,認真領悟課標理念,使自已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不斷開放創(chuàng)新,把農村初中的語文教學改革真真切切落到實處,開創(chuàng)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語文新課堂。
參考文獻
[1]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應當重視舉一反三[J].劉平.文學教育(下).2015(10)
[2]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地位[J].陳發(fā)珠.考試周刊.2013(58)
(作者單位:甘肅省靜寧縣深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