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潤楠
(遼寧省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 沈陽 110034)
藿香又名排香草、把蒿、貓把蒿,屬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遼寧、吉林、廣東、四川等地。藿香含揮發(fā)油、胡椒酚甲醚、微量鞣質及苦味質,揮發(fā)油中主要成份為草蒿素。根、莖、葉均可入藥,具有祛暑化濕、和中止嘔等功能,主治感冒、頭疼、嘔吐、泄瀉、口臭、痢疾等癥。藿香是遼東山區(qū)傳統(tǒng)食用山野菜品種之一,可涼拌、炒食。由于藿香野生資源分布分散,不易采收,人工栽培發(fā)展前景十分看好。
株高40~11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略帶紅色。葉對生,橢圓狀卵形或卵形,長2~8厘米,寬1~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略帶心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鈍鋸齒,齒圓形,上面無毛或近無毛。項生總狀花序,花冠唇形,紫色或白色,長0.8厘米左右。花期6~7月,果期 8~10 月。
藿香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坡、山腳濕地、田邊及溝旁等處。
藿香幼苗怕光,應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pH值為6左右的沙壤土進行栽培。播種前一周將地塊進行深翻,667平方米施入優(yōu)質農(nóng)家肥2000千克做基肥。由于藿香種子較小,播種前需精細整地,耙平土面。
露地栽培,4月初進行播種。溫室栽培,可根據(jù)產(chǎn)品上市時間,適時進行播種。播種時,氣溫以20~25℃為宜。
可以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式。直播省工省時,但用種量較大;育苗移栽,苗齊苗壯,但用工量較大。生產(chǎn)中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當播種方法。
3.3.1 直播。按照35~40厘米起壟,將壟臺和壟幫踩實。在壟上開溝,溝深2厘米左右。由于藿香種子較小,為確保播種均勻,可將種子與細沙按照1∶4混合后均勻播入溝內(nèi),播后覆細土0.5~1厘米,將土面壓實。溫度20℃左右,一般7~10天出苗。
3.3.2 育苗
①作床。選擇土質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平坦地塊,做成寬1.5米的育苗床,苗床長度根據(jù)地塊情況而定。苗床鋪腐熟的優(yōu)質農(nóng)家肥6厘米左右,翻耕細耙后踩一遍床面,打底水后進行播種。播種后覆蓋細沙1厘米左右,灌水后覆蓋1.5厘米左右的稻草。插上弓條,扣上棚膜,以利于保溫、保濕、遮光。
②苗床管理。出苗前保持床面濕潤,溫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間15℃,較高的溫度能夠促進出苗整齊。7天左右出苗。出苗后撤下覆蓋稻草,白天打開小拱棚棚膜,床溫保持在15~20℃,夜間保持在10℃左右,水分保持見干見濕。及時拔除苗床雜草。株高1厘米時進行間苗,2厘米時定苗,3厘米時降低苗床溫度和濕度,開始煉苗,以利于培育壯苗。
煉苗7天以上,當株高4厘米左右時進行定植。定植前1天將苗床灌足水。起苗時連根帶土挖起。定植時要選擇整齊一致的幼苗。培土后灌定植水,水滲下后封埯。株距30厘米,每穴2-3株苗為宜。
3.5.1 溫度管理。反季設施栽培,定植時外界氣溫較低,要加強保溫,提高棚室內(nèi)溫度,促進緩苗。白天 25~30℃,夜間 15~18℃。緩苗后,白天溫度25℃左右,超過30℃放風,夜間10℃左右。
3.5.2 水分管理。緩苗后灌一次水,加快根系生長。藿香食用部分為嫩莖葉,土壤缺水,莖葉易老化,因此要加強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可根據(jù)天氣狀況和植株長勢,每10天左右澆一次水。
3.5.3 中耕除草。根據(jù)田間雜草生長情況,及時人工除草。
3.5.4 追肥。緩苗后進行第一次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為保障品質,施用稀釋的有機肥。追肥與灌水相結合,每灌一次水,隨水追施有機肥,每667平方米施用500千克。
3.5.5 病害防治。做好前期病害防治,出現(xiàn)角斑病時,用1∶1.5∶200倍波爾多液噴灑2~3次進行防治。褐斑病施用1∶1∶200倍波爾多液噴灑1~2次即可。后期要通過加強溫濕度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控制病害的發(fā)生。
3.5.6 蟲害防治。前期少量植株發(fā)現(xiàn)蚜蟲危害時,可采取清理病株方式進行處理。危害嚴重時,可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由于藿香食用部位為嫩莖葉,后期,不能施用農(nóng)藥防治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