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按其癥狀的不同劃分為無癥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絞痛、猝死以及缺血性心力衰竭5種,冠心病的致死率較高,在我國甚至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非正常死亡原因中都位居首位[1-2]。而心肌酶譜以及心電圖是臨床上評價病人心肌勞損程度應用最為廣泛的重要依據(jù)。冠心病會導致病人出現(xiàn)心肌缺血的現(xiàn)象,而心肌缺血則會導致心肌復極的出現(xiàn),心電圖可見T波、ST段以及Tp-Te的明顯改變等[3]。此外,心肌的長期缺血導致心肌細胞因無法得到供給會明顯受損甚至發(fā)生凋亡,而心肌酶譜則能夠直接評估病人心肌損傷的程度。本研究旨在探究心肌復極異常心電圖與心肌酶譜指標的相關(guān)性,為冠心病心肌損傷的評估提供支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病人150例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病人存在氣促、乏力、胸悶的癥狀,且伴隨心絞痛;②入院時病人進行過完善的心電圖以及心肌酶譜的檢查;③術(shù)前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病人;②入院病歷資料不完善的病人;③其他類型心臟疾病病人。根據(jù)冠心病類型的不同,將病人分為3組: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組、穩(wěn)定型心絞痛(SAP)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組,每組50例。其中UAP組男25例,25例;年齡(53.1±4.8)歲;SAP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53.3±5.1)歲;AMI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52.8±52.0)歲。另選取同期來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50名作為正常對照組,其中男25名,女25名;年齡(53.4±4.6)歲。
1.2 方法
1.2.1 心電圖檢查 指導病人保持仰臥位,實施12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主要參數(shù):標準電壓1 mV=10 mm,走紙速度25 mm/s。檢查完成后將檢查結(jié)果同時交給兩位資深心電圖醫(yī)師進行判讀。結(jié)果判定:將ST段較基線水平抬高或下移且持續(xù)時間>0.12 s,則可認定為ST段異常;將T波倒置、T波低平、T波高尖認定為T波異常;當以R波為主要的導聯(lián)時,若出現(xiàn)T波振幅明顯低于同導聯(lián)的R波則可認為T波低平;當T波的電壓<0 mV,且aVR導聯(lián)出現(xiàn)異常則可認為T波倒置;當胸壁導聯(lián)T波>1.0 mV或肢體導聯(lián)T波>0.5 mV則可認為T波高尖。此外,在Tp-Te間期定義為T波頂峰到T波終末的時間為完整間期。當兩名資深技師的意見保持一致時,則可確定心電圖結(jié)果。
1.2.2 心肌酶譜指標檢測方法 于清晨抽取研究對象的空腹靜脈血5 mL,在未添加抗凝劑的情況下放置于常溫下2 h后,2 800 r/min離心20 min,待血清完全分離出來,使用日立717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主要心肌酶譜指標進行檢測,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所有步驟均嚴格按照儀器的操作步驟進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4組心肌復極異常心電圖和心肌酶譜相關(guān)指標。并比較不同心電圖病人的心肌酶譜相關(guān)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組心電圖比較 4組ST段異常、T波異常及V2導聯(lián)Tp-Te間期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AP組、UAP組、AMI組病人的T波異常發(fā)生率及ST段異常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UAP組、AMI組病人的T波異常和ST段異常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SAP組(P<0.05);AMI組病人T波異常和ST段異常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UAP組(P<0.05)。AMI組V2導聯(lián)Tp-Te間期明顯長于對照組、SAP組及UAP組(P<0.05)。詳見表1。
2.2 4組心肌酶譜指標比較 SAP組血清CK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AMI組、UAP組LDH、CK-MB、CK及AST水平均明顯高于SAP組與對照組(P<0.05);AMI組LDH、CK-MB、CK及AST水平均明顯高于UAP組(P<0.05)。詳見表2。
2.3 不同心電圖結(jié)果病人的心肌酶譜指標比較 ST段、T波異常病人心肌酶譜水平顯著高于ST段、T波正常的病人(P<0.05)。詳見表3、表4。
表1 4組心電圖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SAP組比較,2)P<0.05;與UAP組比較,3)P<0.05
組別例數(shù)ASTCKCK-MBLDH對照組5020±1056±139±5379±123SAP組5024±1264±151)10±7 376±112UAP組5039±211)2)150±931)2)14±91)2)679±1951)2)AMI組5069±291)2)3)190±291)2)3)17±81)2)3)692±2041)2)3) F值65.42929.18812.68756.611P0.0000.0000.0000.000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SAP組比較,2)P<0.05;與UAP組比較,3)P<0.05
ST段異常例數(shù)ASTCKCK-MBLDH是11553±32159±10315±10693±215否3524±1259±427±5401±128t值7.8688.3606.71411.056P0.0000.0000.0000.000
T波異常例數(shù)ASTCKCK-MBLDH是8367±39167±9517±13702±193否6725±1753±398±4398±117t值10.32911.6487.01713.823P0.0000.0000.0000.000
冠心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又被稱作缺血性心臟病。該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據(jù)統(tǒng)計,我國發(fā)病率最高的區(qū)域為山東青島,其發(fā)病率為108.7/10萬,且城市顯著高于農(nóng)村,總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4]。其發(fā)病的本質(zhì)是由于病人的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使得血管發(fā)生狹窄或堵塞的現(xiàn)象,從而引發(fā)供血不足,最終導致了病人心肌功能出現(xiàn)障礙或者器官性病變,長期患有冠心病會對病人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許多病人因此并發(fā)焦慮癥等[5-6]。冠心病比較典型的癥狀為心前區(qū)的突發(fā)疼痛,這種疼痛會向左肩等部位放射,服用適量硝酸甘油或者休息片刻后疼痛會得到緩解。臨床上對于冠心病的主要診斷方式為冠心病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典型癥狀,且結(jié)合對病人身體的全面探查,可及時發(fā)現(xiàn)病人冠狀動脈堵塞以及心肌缺血的情況[7-9]。
心電圖作為判斷心肌缺血的常用臨床檢查方法,已在臨床得到廣泛的應用。心電圖具有無創(chuàng)性,且操作簡單經(jīng)濟實用,是對冠心病檢查的首選方法。臨床研究顯示,對病人進行心電圖的監(jiān)測,能夠有效預防心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降低治療風險[10-12]。而冠心病病人因長期心肌缺血,會導致心肌復極異常的出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T波、ST段及QT間期的明顯異常,因為心電圖u波的出現(xiàn)頻率極低,因此本研究未展開對此的研究。心肌缺血病人心電圖普遍表現(xiàn)為ST段的抬高或者壓低。有研究表明,ST段的壓低與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存在明顯的相關(guān)性,其會明顯增高心血管疾病病人的病死率[13-1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隨著病人病情的逐漸加重,ST段異常的發(fā)生率也較高,本研究AMI病人均出現(xiàn)了ST段異常。T波通常在心電圖中表示心室復極表面上的心電圖期限,冠心病病人的T波異常主要存在T波倒置、T波低平以及T波高尖3種。有研究表明,T波異常類型的不同也會導致病人出現(xiàn)不同的情況[15-16]。一般認為T波倒置并不能作為無ST段抬高病人的病死率預測因子。而T波高尖則一般認為與超急性期ST段抬高病人心肌梗死等諸多癥狀有密切的相關(guān)性。QT間期改變能夠直觀地表現(xiàn)心臟跨壁復極以及整體復極離散的程度,能夠?qū)κ倚孕穆僧惓F鸬筋A測作用[17]。
除心電圖異常情況,心肌酶譜指標也是臨床上評價冠心病病人心肌損傷情況的主要指標。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MI組、UAP組LDH、CK-MB、CK及AST均明顯高于對照組;AMI組LDH、CK-MB、CK及AST水平也顯著高于UAP組(P<0.05)。提示了心肌酶譜水平的升高直接影響病人病情嚴重程度。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心肌酶譜與心電圖異常的關(guān)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心肌復極異常與冠心病病人心肌酶譜升高也存在一定關(guān)系,但其具體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心肌復極異常與冠心病病人心肌酶譜指標存在一定關(guān)系,心肌復極異常會導致冠心病病人心肌酶譜指標升高,可以此作為冠心病病人心肌損傷程度評價的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