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犖
1.丹尼爾-阿爾軒于美國邁阿密Locust Proiects個展“Welcome to the Future”現(xiàn)場,2014,圖片提供:藝術家與貝浩登畫廊
2.丹尼爾·阿爾軒于美國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由Jonathan Odden策劃個展“Daniel Arsham:Hourglass”現(xiàn)場,2017,圖片提供:藝術家與貝浩登畫廊
3.展覽現(xiàn)場圖“MOVING ARCHITECTURE”于VDNH Moscow(Russia),2017,圖片提供:藝術家與貝浩登畫廊
4.展覽現(xiàn)場圖“IT SPEAKS”于Oi Future Rio de Jainero(Brazil),2017,圖片提供:藝術家與貝浩登畫廊
展覽以巨型尺幅的雕塑作品《邦尼兔》開場,這也是丹尼爾·阿爾軒迄今為止最大的雕塑作品。這個卡通形象的兔子在此情境中并不是可愛的象征,反而歷經風化、侵蝕,看似是從古墓中挖掘的文物,給人壓迫感。同樣,《動物森林》中許多為人熟知的迪士尼卡通人物們也絨毛缺失、色彩灰暗,而以厚重的青銅材料替代,呈現(xiàn)出千年后被風化侵蝕的模樣。丹尼爾·阿爾軒認為,“創(chuàng)作容易辨認的東西更容易引發(fā)人們類似的情緒,從而聯(lián)結全球觀眾?!毙凶哂谄渲?,我們感受到的是未來,是過去,是時間。
現(xiàn)居紐約的藝術家丹尼爾·阿爾軒的美學圍繞其關于“虛構考古”的概念而展開。通過在雕塑、建筑、電影等領域的工作,他創(chuàng)造并詮釋了空間和情境中的曖昧區(qū)域,并進一步提出作為未來遺物的當下這一概念。在其標志性的作品中,他將二十世紀及千禧年的物品進行石化處理,指涉今天隨著技術發(fā)展而空前加速的去物質化的數(shù)碼世界?,F(xiàn)在、未來和過去在他介于浪漫主義與波普藝術的視野中,充滿困惑但極具趣味性地發(fā)生詩意的碰撞。與此同時,丹尼爾·阿爾軒也在其作品中實踐跨越文化、超越時間的符號與形態(tài)。
展覽“現(xiàn)在在現(xiàn)”是丹尼爾·阿爾軒為昊美術館上海空間而特別構思。展覽呈現(xiàn)了藝術家的代表作及最近作品,延續(xù)其對建筑和人體關系的探索,同時討論歷史與時間的非線性敘事可能。昊美術館的空間被轉換為一個模糊了當下與未來、現(xiàn)實與想象邊界的此在,邀請觀眾進入這個永恒不變卻不斷進行著觀念與形式轉換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