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嬌
在上海、浙江課改之后,天津在2017 年秋季加入了新一輪課改行列。在此輪課改中,天津地區(qū)將執(zhí)行新的課程方案、新的課程標準和新的高考方案,但教材仍使用舊教材。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貫徹黨和國家關(guān)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中英語課程力求在義務教育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育部2018)。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由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構(gòu)成。思維品質(zhì)是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能力和水平。它主要包括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廣闊性、敏捷性、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思維品質(zhì)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學生通過閱讀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xiàn)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gòu)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guān)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教育部2018)。
閱讀理解的過程其實就是對文本加工和解碼的過程,是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的過程。只有具備深刻、靈活、廣闊等思維品質(zhì),才能更好地完成思維過程。因此,要想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思維品質(zhì)是重要途徑之一。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閱讀效率并不高,除了受語言水平、文化知識、動機、興趣等因素影響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的閱讀思維沒有被充分激活,或者激活程度不高(劉慧君2008)。
在閱讀教學中,語篇是教學的基礎(chǔ)資源,它賦予語言學習以主題、情景和內(nèi)容,并以其特有的內(nèi)在邏輯結(jié)構(gòu)、文本特征和語言形式組織和呈現(xiàn)信息,服務于主題的表達。語篇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載體。發(fā)展思維、啟迪智慧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價值,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從多個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教育部2018)。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語篇為載體,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亦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帶來積極影響。下面以2017 年高考英語天津卷閱讀語篇為例,分析所考查的核心素養(yǎng)。
從上頁表格中不難看出,20 道閱讀題中有4道細節(jié)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表層含義的理解;11 道推斷題,其中段內(nèi)推斷8 道,跨段推斷3 道,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 道段內(nèi)歸納和跨段概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約70%的閱讀理解題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很明顯,這是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思維品質(zhì)”的考查,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chǔ)上深入理解文章,既要讀懂弦內(nèi)之意,又要讀出弦外之音。當然,也可以看出天津卷閱讀理解考查的趨勢——重在對思維品質(zhì)的考查??梢哉f,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是學好英語的前提。
在研究高考真題的基礎(chǔ)上,筆者對教材中部分閱讀語篇(Reading)進行深入研讀,反思之前的閱讀教學方法,深入解讀現(xiàn)有語篇的主題、內(nèi)容、文體特點、篇章結(jié)構(gòu)、語言特點、作者觀點等,力求以語篇為載體,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為此,在教學中,筆者做了如下改變和嘗試: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在學生理解語篇基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Read the lines)上,通過設(shè)計思索性問題(包括綜合分析類、概括類、推理類等),訓練學生善于深入地、邏輯清晰地思考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深層內(nèi)涵。具體而言,可以設(shè)計詞義猜測、作者意圖等推理性任務,或者設(shè)計分析文本結(jié)構(gòu)、概括文本主題等分析、概括類任務,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從而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
例1:外研版高中《英語》選修7 Module 4 Reading Practice:Music born in Hong Kong
Para. 3:Their fans expect regular makeovers.You can’t budget for looking good,you just need a blank cheque and a fashion consultant. Singer Kelly Chen changes her image once every three months.But she claims she isn’t vain.
針對這一段,筆者設(shè)置了如下問題:
What can you infer about Hong Kong stars from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Why does the writer refer to Kelly Chen in this paragraph?
學生通過can’t budget,a blank cheque 等信息推斷出:“Hong Kong stars have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their makeovers.”而陳慧琳的例子是為了證明作者的觀點。這兩個問題的設(shè)置既鍛煉了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作者意圖的理解,強化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例2: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3 Module 3 The violence of Nature
An Extraordinary Event Eight years later,the coffin was found by fishermen in the sea near his home on Prince Edward Island in the east of Canada. The Gulf Stream had carried it 3 000 kilometers up the eastern US coast to Prince Edward Island. Coghlan travelled back to Canada after he had been buried in Texas.
Question:
以 前:What’s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extraordinary”?
現(xiàn)在:Why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this event extraordinary?
對學生而言,extraordinary 是個難詞。之前的問題設(shè)置側(cè)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只需要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漢語意思即可,且教學過程中只有英漢互譯,沒有思維品質(zhì)提升的過程;而現(xiàn)在設(shè)置的問題的目的在于啟發(fā)學生尋找文章相關(guān)信息,如“Eight years later,carried it 3 000 kilometers up,travelled back to Canada after he had been buried in Texas.”等,判斷the violence of nature 的非凡力量,從而推斷出extraordinary 的意義為“非凡的,不一般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文本表層含義的理解,提升了分析和判斷信息的能力,同時其思維經(jīng)歷了一個深加工的過程,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
例3: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5 Module 6 Saving the antelopes 第一段講述了杰桑(Jie Sang)為拯救藏羚羊而被殺的故事。學生根據(jù)細節(jié)信息復述了故事梗概后,筆者提出問題:“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a sto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ssage?”啟發(fā)學生對語篇結(jié)構(gòu)和作者意圖進行深入思考。
例4:外研版高中《英語》選修6 Module 5 Cloning 中Cloning and DNA 分析了Cloning 給農(nóng)業(yè)和醫(yī)學帶來的好處,筆者設(shè)置了如下問題及活動:“Are you for or against cloning? Give us your reasons.”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小組,讓他們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辯論。設(shè)置這一問題的目的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討論分享、相互借鑒、相互啟發(fā)、拓展思維,從而更全面地認識問題。在辯論過程中,學生圍繞論點各抒己見,發(fā)展了批判性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創(chuàng)始人托尼·博贊(Tony Buzan)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教育學家。他因發(fā)明“心智圖(MindMap)”聞名全球。相對于傳統(tǒng)線性筆記,思維導圖利用本身所具備的邏輯歸納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減少無用信息對思維的干擾,讓思維更集中、頭腦更敏捷。
例5:在講授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3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時,筆者設(shè)計以下任務:
任務1:Fast-reading: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nd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引導學生繪制文章結(jié)構(gòu)思維導圖。
任務2:回答下列問題,細化、豐富思維導圖
1.What are sandstorms?
2. Find three adjectives and three verbs to describe Renjianbo’s experience of a sandstorm.
3.Why do sandstorms increase?
4.Why do more lands become deserts?
5. What do experts advise people to do when a sandstorm happens?
6. What should the government do to prevent sandstorms?
任務3:找出每一部分的重點詞匯,完善思維導圖。
任務4:根據(jù)思維導圖復述文章。
除了根據(jù)整篇文章繪制思維導圖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就語篇的某一段落或某一部分繪制思維導圖。
例6: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5 Module 6 Reading 部分Saving the antelopes 第三段講到藏羚羊貿(mào)易的trade process。在這一段,筆者要求學生繪制藏羚羊貿(mào)易路線圖,以便能直觀地看出這場罪惡貿(mào)易的根源,然后引出“No trade,no murder.”公益廣告語,使其有更深刻的體會,形成正確的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價值判斷。
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從語篇中找出重點,選擇并提煉關(guān)鍵詞,不僅對語篇結(jié)構(gòu)有了條理清晰的認識,還梳理了邏輯思維,激發(fā)了聯(lián)想力、想象力,提升了思維的創(chuàng)造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提出發(fā)展學生聽、說、讀、看、寫等五方面的技能??矗╲iewing)作為一項重要的理解性技能,通常指利用多模態(tài)語篇中的圖形、表格、動畫、符號及視頻等理解意義的技能。教材中的很多圖片、相關(guān)視頻都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nèi)容。
例7: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5 Module 3 The Steamboat 中在赫克(Huck)與湯姆(Tom)離開小船之后故事戛然而止。the steamboat 是否沉沒?船上的人是否安全?針對這樣一個開放性的故事結(jié)尾,筆者布置了讀后續(xù)寫任務:Make an ending to the story。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去寫,從而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圖片及留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并從多角度、多方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設(shè)置合理、科學、有針對性的閱讀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提高其閱讀能力。
當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在提升思維品質(zhì)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也會有相應的提升。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解語法、詞匯,還要多角度深入分析和挖掘語篇,使學生形成閱讀視角和思維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