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綺
1959年,23歲鄭道錦一頭扎進了對南藥的研究中。南藥指的是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和海南等地所產的中藥材。
他幾乎跑遍了廣州、信宜等地,到深山里采集南藥,從藥田購買藥苗,翻開藥典對照區(qū)分,他對南藥的研究一干就是60年。鄭道錦成了響當當?shù)哪纤帉<摇?/p>
鄭道錦身邊一直有一個默默陪伴的身影,那就是兒子鄭立平。
鄭立平六七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出去采藥。父親移栽藥材,把植株種在地上,他就拎著小桶在后面澆水。一開始覺得很好玩,慢慢就迷上了種藥草。
1982年,鄭立平初中畢業(yè),來到鄭道錦的屯昌南藥場,成了一名藥材場的工人。這是中國唯一一家集種植科研于一體的藥材場。許多珍貴的苗木,如沉香、檀香、白豆蔻等都是經過這個藥材廠引種成功后向外推廣的。
20世紀80年代,正是改革開放初期,國家鼓勵自主創(chuàng)業(yè)。藥材廠許多人都紛紛辭職,有的下海經商,有的開辦苗圃。鄭立平活心了。
1986年,鄭立平辭掉鐵飯碗,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辦了一個育苗基地。在不到500平方米的小院子里,他種上了白豆蔻、檳榔和檀香等幾萬株藥材苗。鄭立平從離家二三百米的地方挑水回來澆地,每天要挑80擔水;他還在周邊撿糞,用豬糞牛糞育苗。經過5個多月的辛苦勞作,鄭立平終于獲得了回報:一個瓊海人過來買第一批苗,1萬多株,一株賣5毛錢,一下就賺了5000元,而當時藥材場工人的月工資,只有百元左右。鄭立平一下子成了當?shù)氐膫髌妗?/p>
20世紀80年代中期,正是海南的藥材市場最紅火的時候。很多地方都在大量種植藥材。這就需要大量的樹苗。于是,鄭立平決定擴大規(guī)模。他又開辟了5畝荒地,培育了更多的藥材樹苗。白豆蔻有二三十萬株,檀香苗有兩萬多株,還有檳榔苗等。1986—1988年,鄭立平賣草藥苗總共賺了20萬元。
鄭立平趁熱打鐵,準備擴大藥材基地的規(guī)模。他把自己掙的二十多萬元都拿出來投資,修建了兩個大型苗圃,還承包了一個100多畝地的農場,大量種植白豆蔻和檀香樹苗。
就在鄭立平對于未來信心滿滿的時候,現(xiàn)實卻給了他沉重的一擊。鄭立平育苗主要是檀香和白豆蔻。這兩種藥材對栽種技術要求很高。農民在這個過程中感覺沒那么好種,所以就減少了種植數(shù)量,導致鄭立平的種苗銷路不暢。不到一年的時間,鄭立平不僅把投在農場的錢都賠了進去,還把老家的房子賣了才還清了債務。
身無分文的25歲小伙兒鄭立平,借錢買了手扶拖拉機,靠給人拉沙子維持生活。
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鄭立平下定決心要重操舊業(yè)。有個朋友叫他到海口龍華路一個野菜店吃飯,他看到飯店里面擺了差不多八九種野菜。老板看到他盯著野菜研究,就過來問:“你也認識野菜嗎?”鄭立平說:“我認識野菜,我是種藥的。我是你的話,就會進更多的野菜。”老板說:“什么野菜我不知道?我店里有十來種野菜,”鄭立平說:“我要做的話,能做100多種?!崩习鍛嵢唬骸澳愦蹬F?!”
飯店老板的話強烈刺激了鄭立平,他當時就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自己開一家野菜館。讓人們吃到更多品種的野菜。他下決心:“以后我做野菜的話,絕對要做給他看。”
2003年,39歲的鄭立平賣掉了經營多年的小吃店,還瞞著家人把自家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十幾萬元,開起第一家野菜館。
在隨后的幾年間,鄭立平開始大量查閱相關的書籍和資料,并在田間地頭、鄉(xiāng)野山林間尋找當時人們還不熟悉的野菜品種,并在家中研制各種野菜的烹飪方法。
2005年,鄭立平來到西雙版納尋找野菜。
云南的西雙版納地區(qū),被稱為“植物王國”。鄭立平到了當?shù)匕l(fā)現(xiàn),那里野菜的種類非常多,他就像發(fā)現(xiàn)了一個聚寶盆。一頭鉆進茂密的森林,用了十多天的時間,采集了十多種野菜樣本。野菜的種植和普通的蔬菜不同,沒有現(xiàn)成的種子可以購買和采集,需要靠分株和扦插的技術才能夠種植。也就是說,鄭立平要將從云南采摘回來的野菜移植到海南,而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幾種移植野菜,只有“珍珠菜”頑強地活下來。
鄭立平承包土地,創(chuàng)辦海南第一家家庭南藥場。他走遍中國十幾個省市,收集了100多個野菜樣本,并在海南省建成占地幾百畝的野菜種植基地,每天收獲野菜800多斤。這里不僅有郁郁蔥蔥的野菜,還有很多枝繁葉茂的檳榔樹,就像是一個熱帶園林。這樣的設計暗含了不少玄機。
鄭立平說:“我是根據(jù)野菜喜歡半蔭蔽環(huán)境的特點,野菜喜歡潮濕,檳榔也需要水分,它們在一起產生互補。”
他一邊開始人工種植野菜。一邊不斷推出野菜新吃法。慢慢地,顧客發(fā)現(xiàn)鄭立平的餐館里,有很多別的地方吃不到的野菜,生意開始紅火起來。
他還根據(jù)每一種野菜的特性開發(fā)出幾十道以野菜為原料的特色菜肴。建成了一條集搜集、種植、餐飲于一體的完整產業(yè)鏈。鄭立平也被很多媒體稱為“野菜王”。
巴戟是海南獨有的珍貴藥材,有補腎強筋骨的功效。鄭立平根據(jù)巴戟的特性,獨創(chuàng)了巴戟營養(yǎng)野菜湯。
2006年,鄭立平帶著這道菜,參加了??谂e辦的中國烹飪大賽。當時,他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賽,這道湯既是藥膳又不是藥膳,通過能食用的野菜達到療效。評委的評論是“不是藥膳勝藥膳”。
靠著這道菜,鄭立平還獲得了金牌廚師獎,一個農民成了金牌廚師。
鄭立平的野菜事業(yè)越來越紅火,整個海口市都惦記著野菜谷的美味。他的兒子鄭名彬卻覺得有爺爺和父親種植野菜、開發(fā)野菜就很好了,自己只管在學海游弋,想有朝一日在金融行業(yè)一展拳腳。
在鄭名彬的童年記憶中,爺爺鄭道錦的南藥園是一個神秘的所在,他在藥園一待就是一個下午,輕易不讓人進去采摘。
有一天,鄭名彬在藥園的草叢間奔跑,遭到了爺爺?shù)膰绤栍柍?。看著腳下被踩得稀爛的植物,鄭名彬知道自己闖禍了,卻不理解爺爺為什么這么心疼幾株不起眼的野菜。
父親鄭立平告訴他,這是爺爺?shù)乃巿@,園子里培植的都是珍貴的南藥品種。父親摘了一株野菜放在鄭名彬的嘴里,鄭名彬嚼了一下,馬上吐了出來,太苦了!父親又摘了一株野菜讓他嘗嘗,這回他嘗到了甘味。鄭名彬發(fā)現(xiàn),野菜真是有個性的,嘗過滋味就很難忘記。他最先記住的野菜是有些甘味的富貴菜。
鄭名彬大學畢業(yè)后,如愿進入了金融行業(yè)。他在金融行業(yè)3年,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就有寶藏。
父親鄭立平想盡辦法讓鄭名彬認識到野菜的價值和無限的發(fā)掘潛力,一有時間就給他講野菜的功效,帶他去野菜基地,帶他研究新的野菜食品開發(fā)。
一旦潛下心來研究野菜,鄭名彬就像進入了一個神奇的綠色世界,這令他深深迷上了野菜膳食。
2014年,央視采訪了野菜谷之后,外地商家紛紛主動簽約加盟。外地加盟的野菜谷在運營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問題,首先是海南野菜空運的成本很高,野菜存放的時間較短。鄭立平父子倆苦苦思索,尋找突破之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他們利用野菜有苦有甜的口感和溫性涼性平性的特征,將幾十種野菜搭配在一起,研制出野菜粉配方。他們把野菜粉摻進面粉中,制作面食。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經歷了一些挫折,有的面食口感不夠好,有的面食顏色不好看。他們并不氣餒,經過多次嘗試,上述問題均得到妥善解決。
之前的野菜只是用于打火鍋和炒菜,如今,野菜谷推出的野菜饅頭、野菜餃子、野菜魚丸、野菜面、野菜粽子等面食,得到顧客的交口稱贊。
如今,外地加盟問題基本解決,只要把野菜真空抽干、封口,運到內地,將野菜用水一泡,野菜的口感不會有變化。
立平野菜谷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在??谑斜榈亻_花,發(fā)展到6間餐廳、6家體驗店、2個網店。2014年野菜谷年銷售額達到1000多萬元,2018年達到3800萬元。
2019年5月31日,他們一家四代人來到央視《創(chuàng)業(yè)英雄匯》,鄭名彬7歲的兒子拿著幾種野菜站在臺上和太爺爺、爺爺、爸爸一起為野菜谷路演,讓觀眾感到眼前一亮。人們不禁感慨:野菜膳食文化的傳承真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