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燁,李庭贊,張雪梅,朱傳會
消化性潰瘍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胃腸道功能障礙性疾病之一,我國發(fā)病率高達10%~30%,嚴重者導致大出血、胃腸穿孔、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1]。目前臨床首先推薦藥物治療,包括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或H2受體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及抗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此外還有中藥、生長因子及靶向受體抑制劑等[2]。對于重度消化性潰瘍、合并癌變或并發(fā)癥時則采用手術治療[3]。標準三聯(lián)(即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方案)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根除率最高、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小[4]。但是,由于療程不夠、未能遵醫(yī)囑服藥或者H.pylori耐藥,導致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有效率逐漸下降,總體有效率僅為50%~80%[5]。在此基礎上發(fā)展的含鉍劑四聯(lián)療法、序貫療法、伴同療法、混合療法以及高劑量療法等均在臨床中均有一定應用[6]。其中,聯(lián)合益生菌根治H.pylori已成為該領域研究的熱點。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義益生菌為一種活的微生物,在足夠劑量時可對宿主的健康起有益作用。目前,臨床中應用的益生菌有復方嗜酸乳桿菌片、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以及活菌散、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等[7]?;诖?,本研究旨在探討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聯(lián)合標準三聯(lián)治療H.pylori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及對患者H.pylori根治率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Ⅱ和Ⅰ/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yī)院收治的H.pylori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96例,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其中,對照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42~68歲,平均(52.6±8.5)歲;胃潰炎30例,十二指腸潰瘍18例;病程1~9年,平均(4.2±1.5)年;潰瘍直徑2~20 mm,平均(8.2±4.5)mm;7例患者合并高血壓,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例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例患者有吸煙史,5例患者有飲酒史;觀察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43~67歲,平均(53.3±8.2)歲;胃潰炎28例,十二指腸潰瘍20例;病程1~11年,平均(4.4±1.8)年;潰瘍直徑1~19 mm,平均(7.8±4.7)mm;8例患者合并高血壓,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例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7例患者有吸煙史,4例患者有飲酒史。本次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年齡18~70歲;②經(jīng)胃鏡確診消化性潰瘍,病程≥1月,無潰瘍相關并發(fā)癥;③快速尿素酶試驗及14C呼氣試驗證實H.pylori陽性;④納入該研究前4周未服用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其他抗生素,以及益生菌;⑤能根據(jù)不同分組完成研究,臨床資料完善,取得知情同意權。排除標準:①既往消化道手術、放化療史;②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③嚴重心肺等臟器功能障礙;④同時參與其他研究。
對照組患者采用標準三聯(lián)(即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國藥準字J20080041,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10 mg/片)20 mg,bid;阿莫西林分散片(國藥準字H20000493,山西通達藥業(yè)有限公司,0.25 g/粒)1 g,bid;克拉霉素緩釋片(國藥準字H20031041,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0.5 g/粒)0.5 g,bid;3周為一個療程。觀察組聯(lián)合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國藥準字S10950032,上海信宜藥廠有限公司)210 mg,bid;3周為一個療程。停藥后8周復查14C-尿素呼氣試驗和內(nèi)鏡檢查,對治療失敗患者考慮用甲硝唑代替克拉霉素,或“四聯(lián)療法”即PPI+鉍劑+兩種抗生素,或基于藥敏試驗,選用兩種敏感抗生素。繼續(xù)治療4周,再次進行效果評價。
①比較兩組患者H.pylori根治率和胃鏡下臨床有效率,H.pylori檢測采用胃鏡下快速尿素酶試驗和血清H.pylori抗體,以兩者均陽性為H.pylori感染陽性標準。臨床療效[8]分為治愈、顯效、無效,治愈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胃鏡檢查潰瘍消失或瘢痕形成;顯效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潰瘍面積縮小≥50%,病灶部位炎性反應明顯減輕;否則為無效。②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 Ⅰ/Ⅱ和胃泌素17(G-17)水平: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8 mL于抗凝管中,2 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層血清-80 ℃保存集中待檢;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PG和G-17水平,試劑購自美國Sigma公司,檢測儀器為德國BAYERADVIO2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分別測量3次取平均值。③藥物不良反應,主要有惡心、嘔吐、失眠、頭疼、腹脹、皮疹、便秘、腹瀉等。
觀察組H.pylori根除率和臨床有效率分別為85.4%、89.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7%、7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PG Ⅰ和Ⅰ/Ⅱ水平較治療前均升高,血清PG Ⅱ和G-17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上述指標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H.pylori根除率和臨床有效率比較[n(%)]
觀察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均經(jīng)對癥處理,病情緩解,不影響藥物繼續(xù)治療,無中斷或更改藥物。見表3。
表2 兩組血清PG和G-17水平比較
注:#對照組與觀察組組內(nèi)治療后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觀察組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注:*與觀察組比較,2=4.376,P=0.036
我國益生菌的臨床研究、產(chǎn)品開發(fā)已經(jīng)取得了較好成績,但研究規(guī)模、方法設計以及質量評價等方面還有待提高[9]。通過本研究得出:觀察組H.pylori根除率和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根治H.pylori對緩解臨床癥狀,阻斷疾病進程具有重要意義。H.pylori感染也是促使胃潰瘍癌變的重要原因,其中胃竇部潰瘍演變?yōu)槲赴┑娘L險約為正常人的18倍,胃竇和胃體部同時發(fā)生潰瘍進展為胃癌的風險則為正常人的90倍[10]。據(jù)統(tǒng)計[11],推薦用于根除H.pylori的6種抗菌藥物中甲硝唑耐藥率高達60%,克拉霉素25%,左氧氟沙星38%,耐藥率嚴重影響了H.pylori根除率。國內(nèi)外多數(shù)研究表明[12],在傳統(tǒng)三聯(lián)療法的基礎上加用益生菌不僅可以提高H.pylori根除率,還可以降低腹瀉、便秘等藥物不良反應。益生菌的作用機制涉及:抑制H.pylori生長,可與腸道上皮細胞結合競爭病原體附著位點或消耗營養(yǎng)物質[13];改善腸道屏障功能[14];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增加保護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I0)等表達,同時抑制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表達[15];調(diào)節(jié)疼痛感覺,誘導腸道上皮細胞阿片受體表達[16]。目前,益生菌在感染性腹瀉、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炎性腸病、癌癥、過敏反應、細菌性陰道病等方面均有重要應用[17]。如何進一步規(guī)范益生菌的適應證、益生菌種類的選擇、應用時機和療程等仍是研究的重要課題。
蔣衛(wèi)民等[18]研究指出,血清PGⅠ、Ⅱ和Ⅰ/Ⅱ水平診斷慢性胃病有較高的敏感性,表達水平往往與疾病嚴重程度有較好的一致性。李學玲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消化性潰瘍患者血清G-17水平顯著高于非潰瘍患者,可作為消化性潰瘍篩查的重要血清學指標。PG是具有消化功能的蛋白酶,PGI主要由胃底腺細胞分泌,PGⅡ由賁門部、幽門部腺體以及十二指腸上段細胞分泌。胃黏膜是PG的主要來源,消化性潰瘍由于胃體萎縮和腺體減少,伴腸上皮化生,導致分PGⅠ分泌明顯減少,而PGⅡ的分泌細胞分布較廣而降低不明顯[20]。Ali Ibrahim[21]研究證實,G-17主要發(fā)揮刺激胃酸和PG分泌,促進黏膜生長,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等作用。胃體細胞萎縮導致G細胞分泌胃酸功能顯著降低,而胃竇部G細胞因胃酸的抑制明顯下降,導致血清G-17水平逐漸升高[22]。當黏膜萎縮累及全胃,即多灶萎縮性胃炎或全胃炎時,G-17水平略高于胃竇萎縮,但仍低于胃體萎縮[2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H.pylori根除率和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血清PGⅠ和Ⅰ/Ⅱ升高,PGⅡ和G-17水平降低,這主要由于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可抑制H.pylori在胃黏膜的定植和生長,減少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的炎癥程度,進而達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此外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可改善腸道微環(huán)境,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降低,提示,聯(lián)合應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可減輕PPI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藥物的副作用,同時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可抑制胃腸道細菌的繁殖,減少胃腸道毒素的產(chǎn)生和吸收,刺激胃腸道蠕動。此外,觀察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紤]與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改善腸道菌群失調(diào),提高H.pylori根除率,縮短病程和治療療程等有關。
綜上所述,聯(lián)合應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和標準三聯(lián)治療H.pylori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和臨床效果,調(diào)節(jié)患者血清PG和G-17水平,降低藥物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同時并未對所有患者進行長期跟蹤隨訪,故本研究結果仍需大樣本、高質量的隨機對照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