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和1970年,中國曾兩次秘密選拔過航天員,但皆因歷史的原因,航天員最終都沒有上天。中國第三次秘密選拔航天員,始于1995年冬。這次選拔,是先從空軍1506名飛行員中選出886人參加初選,再從這些人中選出60名參加角逐,最后經過層層篩選,挑選出了12名預備航天員。
中國航天員的選拔,采用的基本是蘇聯(lián)(俄羅斯)的標準,同時參考了美國的標準,但又有別于蘇聯(lián)(俄羅斯)和美國的標準。選拔標準中除了增加一條政治標準外,主要有如下幾個硬性條件:身高,1.60~1.72米;體重,55~70公斤;年齡,25~35歲;駕機飛行時間,不得少于800個小時。
此外,航天員選拔出來后,還要把航天員的家屬和孩子接到北京,逐一進行嚴格的體檢。家屬們來到北京后,既高興又很擔心,她們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有病,而是擔心自己的身體有病而耽誤了丈夫的前程,耽誤了國家的大事。比如后來乘“神舟七號”上天漫步太空的翟志剛,他的妻子當時就明確表態(tài)說,萬一自己的身體查出來有問題,就和丈夫離婚。
對于這次航天員的選拔,新老飛行員們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參選愿望和濃厚的興趣??哲娨晃桓彼玖顔T曾親自找到北京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沈力平說:我除了年紀不合格,其他條件都行,我愿意代表空軍的飛行員第一個報名,而且不計任何代價。甚至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的夫人何澤慧已年過八旬,有一次開會見到沈力平時還開玩笑說:中國人要上天了,把我這個老太婆也算一個吧,我的身體還不錯喲!
在選拔航天員的同時,對航天員教練也進行了選拔。最后,指令長教練員吳杰、隨船工程師教練員李慶龍勝出。
中國原先準備送14名航天員去俄羅斯培訓。談判時,一個航天員一年的學費,俄方要2000萬美元。后來中方砍價,砍到1400萬美元。中方決定,只派吳杰和李慶龍兩人去俄羅斯加加林宇航中心受訓。同時,每季度再輪流派出一個專家小組,也去加加林宇航中心學習。
吳杰、李慶龍用一年時間,學完了外國航天員需要4年學完的課程。
1998年1月5日,中國第一支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同年3月9日,14名預備航天員正式開始了長達5年的“魔鬼”訓練。
14名航天員的職級都是副團級或正團級,軍銜是中校或上校,航天等級是三級或四級(航天等級最高為特級)。航天員的家屬由部隊統(tǒng)一特招入伍,再分配到各個科室。航天員訓練時有訓練津貼,每月大約800元?;锸硺藴拭咳嗣刻?0元,食品由專門的生產基地供應,還有5名廚師專門燒菜做飯。而且人人都有人身保險,保費每人高達數(shù)百萬元。國家專門建了一個體訓館和模擬器大樓,專門的服務工作人員就有上百人。
航天員的訓練內容主要有八大方面:基礎理論訓練、體質訓練、心理訓練、著陸沖擊訓練、專業(yè)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大型聯(lián)合演練。這8個方面的訓練都極其枯燥、艱難,要想通過其中任何一項,都極不容易。14位航天員絕大多數(shù)都出身農村,小時候吃過很多苦,他們能有今天這樣一種生活待遇,感到很滿足,從不計較報酬和待遇。有一次,廣東省的一位副省長問有關負責人,航天員一月能拿多少錢?有關負責人告訴他說,三四千吧。這位副省長吃驚地說“:三四千還算錢?我看三四萬也不多!”航天員們聽說這事后,很不好意思,說:“我們什么都不怕,就怕說錢?!?p>
14名航天員之間的差距不是很大,個個爭強好勝,計算機都達到了二級水平。航天員們興趣比較廣泛,喜歡辯論,愛好運動。
為了增強航天員的文化氣質和藝術修養(yǎng),教學中給他們設置了文化藝術欣賞課,并安排他們觀摩一些國內國外的大型文藝演出。此外,一些書法、美術、演講、卡拉OK以及體育等方面的活動也讓他們參加。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漸漸培養(yǎng)了興趣,到后來有了一定的欣賞水平。部隊還請老師對他們進行形體訓練,學交誼舞。
俄羅斯、美國訓練航天員的淘汰率是40%到50%。中國訓練航天員從零做起,可喜的是,14個航天員通過拼搏努力,全部拿到了航天員資格證書。
在原定計劃中,乘坐“神舟五號”上天的是兩個航天員,而且在天上飛行的時間是7天7夜。但為了把風險降到最小,上級最后決定:一個人上天,只飛行一天。飛行方案確定后,14個航天員經過專家組兩個星期的嚴格考評,作出的結論是:14個航天員成績優(yōu)良,全部合格。
接著,從14個航天員中挑出了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3個航天員,組成首飛梯隊。最終,淡定沉穩(wěn)的楊利偉勝出。
(摘自李鳴生所著《千古一夢——中國人第一次離開地球的故事》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