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眸
“跳舞,和扶貧有啥關系?”2013年春天,當49歲的酒泉市小白楊舞蹈學校校長金淑梅,走進甘肅酒泉市重點扶貧區(qū)域的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村小學時,她意識到物質上的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于是,她決心依靠舞蹈這一文化的力量參與扶貧,用舞蹈和愛,讓貧困鄉(xiāng)村的孩子在快樂中接受文化的滋養(yǎng),激發(fā)他們奮發(fā)向上的正能量,點亮他們的夢想之光。6年來,金淑梅為此付出了無數(shù)心血和汗水,使兩個少數(shù)民族鄉(xiāng)學校的數(shù)千名孩子感受到了舞蹈帶來的快樂,許多留守兒童因舞蹈打開了心靈之窗,不少貧困家庭的孩子因舞蹈實現(xiàn)命運轉折。2016年,金淑梅自己出資,帶領民族學校學生舞蹈隊到駐香港部隊慰問演出;2017年,她教授的民族學校舞蹈隊到北京參加“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少數(shù)民族舞蹈課堂成果展”演出,有一個舞蹈節(jié)目還上了中央電視臺。
在“舞蹈扶貧”實踐中,金淑梅和她的志愿者團隊,還摸索出一套可復制的鄉(xiāng)村學校舞蹈教學模式,從文化課教師中挑選、培養(yǎng)了近300名舞蹈教師,并開發(fā)編排適合農村學校的舞蹈教材,這套教材被100多所學校選用?,F(xiàn)在,酒泉有4萬個孩子在跳金淑梅編排的舞蹈。
2013年初春,甘肅省舞蹈家協(xié)會副主席、酒泉市小白楊舞蹈學校校長金淑梅,收到了省政協(xié)發(fā)出的“聚力扶貧攻堅”倡議書。倡議書動員政協(xié)委員們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金淑梅作為一名省政協(xié)委員,決心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正當金淑梅苦苦思索用什么方式參與精準扶貧時,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發(fā)起了“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并把甘肅作為試點,全國同時啟動。這項文化工程重點關注農村少年兒童的舞蹈美育發(fā)展,致力于縮小城鄉(xiāng)兒童素質教育差距,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的藝術教育。
時年49歲的金淑梅,出生在甘肅酒泉市金塔縣一個偏僻山村。因為家里貧困,她10歲半才如愿上了小學,并跳級完成了小學學業(yè)。初中畢業(yè)后,她考入酒泉師范學校,因表現(xiàn)優(yōu)秀,師范畢業(yè)時留校當了一名老師。
金淑梅27歲那年,學校因為教學需要派她去進修舞蹈。別人是去進修的,金淑梅卻是從零開始。她勤學苦練,進步很快。進修結束后,金淑梅醉心于舞蹈藝術,在48歲時考過了舞蹈13級,并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舞蹈學校。
正是這些坎坷經(jīng)歷,讓金淑梅對那些偏遠貧困地區(qū)的孩子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決心去幫助他們。就這樣,金淑梅和志愿者團隊,主動承擔起“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酒泉項目的重任。
小金灣鄉(xiāng)、獨山子鄉(xiāng),是酒泉市重點扶貧攻堅區(qū)域,那里的居民全是東鄉(xiāng)族人。金淑梅第一次來到獨山子民族學??疾鞎r,她問孩子們:“你們長大了最想干什么?”沒想到孩子們齊刷刷地答道:“打工!”一個孩子還告訴金淑梅,如果能像鄰居家哥哥那樣,小學畢業(yè)就去打工掙錢,該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啊。
孩子們的回答,讓金淑梅意識到:物質上的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
然而,當金淑梅準備把教孩子舞蹈作為她的文化精準扶貧項目時,一時間社會上質疑聲音不斷。有人說,跳舞和扶貧有啥關系?有人說,文化課都沒學好,哪有時間來學跳舞?還有的甚至說:“金淑梅是拿教舞蹈的幌子來騙錢的吧?”
學校領導不支持、班主任不同意、家長不理解、沒有專門練舞的場地……一開始,金淑梅就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然而她并沒有打退堂鼓,她堅信,經(jīng)濟扶貧很重要,文化扶貧更不容忽視,扶貧先扶智,才能真正斬斷“窮根”。
金淑梅耐心說服了學校領導,她請求學校挑選一些平時最頑皮的男孩子,說要給他們教舞蹈。校領導和老師們都很詫異,要知道,就算是最機靈乖巧的孩子,學好舞蹈都很費勁,更不要說一群頑皮又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孩子了。
經(jīng)過金淑梅反復做工作,學校為她挑選了65名“問題男孩”。這些孩子一點舞蹈基礎都沒有,即便一個很簡單的舞蹈動作,金淑梅都得挨個重復傳授。也就是說,孩子們一人跳一兩遍,她就得跳上百遍示范動作。
剛開始,金淑梅施教幾天了,孩子們依然不聽指令,現(xiàn)場亂哄哄的。一天,有四五個孩子為了抗拒練舞,干脆躺在地上。恰巧前一日,金淑梅感冒發(fā)燒,為了教這些孩子,她顧不上休息,早晨5點就出發(fā),開車趕了200多公里的路來授課,她的嗓子都喊啞了,那些孩子依然不聽話。
“算了,你們玩吧,我不教了!”金淑梅實在忍不住了,大聲呵斥道。那幾個孩子站了起來,抬頭看著她,不過,他們的眼里仍充滿了冷漠。
“快50歲的人了,自己的舞蹈學校辦得好好的,按理說該享福了,為啥要干這樣遭罪受氣的事,圖個啥?”金淑梅越想越委屈,那天晚上回到家,她窩到沙發(fā)里大哭了一場。沮喪、痛苦,折磨得她整整一宿都沒有合眼。
可是,第二天一早,金淑梅不顧家人、朋友的反對,又驅車來到獨山子民族學校。她深知,自己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肩負著責任、義務和使命。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管教,只有把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放大,讓他們覺得“我是金老師心中的好孩子”,才能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此后,金淑梅對學生悉心教導,課上課下,她將自己兒時艱難的求學經(jīng)歷講給孩子們聽,希望以此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
短短一個月時間,獨山子民族學校的老師們都被震撼了!65個過去讓老師束手無策的“調皮鬼”“搗蛋王”,在金淑梅的教導下,學會了自律,學會了感恩,一個個變得自覺遵守紀律,文明禮貌懂得謙讓,有上進心。后來,他們有的還當上了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