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榮
頸椎病手術有兩個手術路徑,即從脖子前方或后方進入,也是臨床上所稱的前路和后路。那么,從前路做好,還是從后路做好?是當前脊柱外科學術界有爭議的話題.既然有爭議,也就說明不能簡單的說哪一個更好,應該看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各有優(yōu)缺點。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要了解頸椎的解剖結構。
頸椎的解剖結構
人體的脊柱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骶骨和尾骨構成。頸和腰椎都是由像戒指一樣的環(huán)狀椎骨組成的,每塊椎骨依靠中間的椎間盤和后面的小關節(jié)互相連接,像“算盤珠”一樣串在一起。每塊椎骨的“環(huán)”連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骨性管道,醫(yī)學上稱為“椎管”。脊髓走行在椎管中,它和腦組織一樣,是由像豆腐一樣柔嫩的神經(jīng)組織組成的。連接脊髓的脊神經(jīng)根從每節(jié)椎骨的椎間孔穿出,支配著身體和四肢的感覺、運動和反射。頸椎間盤退/病變后,椎間隙變窄,椎間盤向周圍膨出,椎體邊緣生出骨贅(也叫骨質增生和骨刺),會使椎管變窄、脊神經(jīng)受壓,從而引起頸椎病的各種癥狀,如頸/肩痛、肢體麻木無力等。(參考下圖)
從頸椎的解剖可知,在脊髓的前面,主要是脊柱的椎體、椎間盤和后縱韌帶。脊柱退(?。┳冞^程中,椎體的邊緣會形成骨贅;椎體之間的椎間盤還會變性老化,進而膨出、突出和脫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有的患者的后縱韌帶還會骨化肥厚。骨刺、突出的間盤和肥厚的后縱韌帶,都來自脊髓的前方,主要造成對脊髓的壓迫。
在脊髓的側前方,有相鄰兩個頸椎椎體之間形成的鉤椎關節(jié),鉤椎關節(jié)變形增生后主要影響脊髓側面發(fā)出的神經(jīng)根。
在脊髓的后方,有脊柱的椎板和黃韌帶,退(?。┳儠r椎板和黃韌帶都會增生肥厚,向前壓迫脊髓的后方。
那么,壓迫脊髓的致壓物,應該從哪個人路去除呢?很簡單,原則就是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前方和側前方來的壓迫,當然從前入路切除比較方便;后方的壓迫,從后路切除更加徹底嘛!
前路手術的適應證
頸椎前路手術包括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減壓植骨融合術、頸椎前路椎體切除植骨融合術,或者兩種術式相結合。其實,頸椎病中壓迫脊髓組織主要來自椎體骨贅、退變間盤和骨化韌帶,也就是主要來自脊髓的前方。所以,現(xiàn)在在頸椎病的手術中,70%~ 80%都是從頸椎的前路來做。
要做頸椎前路減壓手術,患者不禁心生疑慮:頸椎的前方可是有好多重要的組織器官,從頸椎椎體向前依次有食管、氣管、頸部動靜脈、甲狀腺等。從前路做安全嗎?答案是安全。從前路,可以選擇順著頸部橫紋的小橫切口,愈合后幾乎看不出來,避免傷口結痂后頸部活動不便,導致歪脖子。切開頸前部薄薄的肌肉和筋膜后,就可以沿著一個自然的間隙(內臟鞘和血管鞘)避過上述各個重要的組織器官,直達頸椎椎體的前方,而且頸椎前方的結構相對移動性較大,容易被特制的拉鉤牽開,這個小切口還可以上下略微移動,可從一個小切口解決多個椎間盤的問題。
頸椎椎體被充分顯露后,至于采用哪種術式,是做椎間盤切除減壓植骨融合,還是椎體切除減壓植骨融合術,或者是人工椎間盤置換術,都是非常方便的。因此,現(xiàn)在頸椎病的手術基本上都是從前路來做。
后路手術的適應證
但是,前路也不是萬能的。如果頸椎病變的節(jié)段太多,前路傷口上下移動的幅度畢竟有限;若選用鈦板固定植入物,其長度也有一定的限制。這時就不能選擇前路,而要改為后路了。還有,如果頸椎病變的節(jié)段太高,比如在頸3椎體以上,前方因為下頜的阻擋也不能從前路完成,而需要改為后路。另外就是特殊情況,比如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一是病變范圍較大,涉及多個節(jié)段;而且骨化的韌帶多有粘連,從前路的風險較大,也會選擇后路。
也就是說,后路手術適用于多節(jié)段頸椎?。ǔ^三個椎間盤)、伴頸椎管狹窄或連續(xù)型后縱韌帶骨化者。但頸椎后凸畸形的患者不適用。
頸椎后路手術主要是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術。說白了,就是將脊髓后面的椎板和韌帶從上到下,從一側或兩側翻開,擴大脊髓后方的空間,來自后方的壓迫自然解除了,手術風險比頸椎前路小多了。雖然來自前方的壓迫還在,但是脊髓可以向后躲避。
在頸椎前路手術技術熟練和前路器械不發(fā)達的時候,頸椎后路手術大行其道了很長時間??墒?,后路手術也有問題需要考慮。
1.頸椎后方的肌肉韌帶被廣泛損傷,術后康復困難。這是因為肌肉和韌帶與頸椎后部結構接觸緊密固定牢固,后方的肌肉韌帶才能起到固定維持頸椎體位,牽拉運動頸椎的作用。
如果要顯露椎板,對不起,就必須將肌肉和韌帶與骨質之間的自然充分連接分離。
2.后路手術多涉及固定融合到多個節(jié)段,對頸椎的活動性影響較大,患者術后都有頸部僵硬感。
3.頸椎后路手術的原理,是將脊髓后移來躲避前方的壓迫,但是在脊髓向后移動過程中,頸5神經(jīng)根就會受到牽拉,部分患者就會出現(xiàn)頸5神經(jīng)根的損傷癥狀,比如肩膀疼痛。所以,現(xiàn)在脊柱外科醫(yī)生在面臨頸椎病時,后路手術只有在不得不用的時候才用。
如何選擇要依人依病而定
臨床上還有一部分患者脊髓受到的壓迫,前后都有且都很嚴重。這樣,單純的前路或后路都不太合適。這時,醫(yī)生可以選擇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一般是患者俯臥位先做后路,比如做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術;然后再翻過來仰臥位,從前路做減壓固定術。當然了,這種情況并不多見。
總之,頸椎病手術從前路做還是后路做,關鍵在于病變部位壓迫脊髓的方向和壓迫節(jié)段的數(shù)量,還要結合患者頸椎曲度的情況,作出一個適合患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