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璇,梁宏新,張雪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具有易于掌握,便于長期留置等優(yōu)點[1],在兒科病房中,為患兒提供一條長久安全可靠地靜脈輸液通道顯得尤為重要,使用PICC 置管能夠有效減少患兒反復靜脈穿刺帶來的痛苦及由于依從性差造成輸液中發(fā)生的化學性靜脈炎[2],但由于兒童的特殊性和多動性,哭鬧時大量出汗,依從性差,使PICC 不能與透明敷料緊密黏貼,易造成導管的移位、脫出及貼膜固定處皮膚反應,如皮膚發(fā)紅、皮疹等皮膚改變,影響了導管的使用,嚴重時可導致脫管。密切關注兒童PICC 置管后穿刺點及周圍皮膚情況非常重要。本研究經過對患兒置管后規(guī)范及延續(xù)性的護理進行干預,從而提高患兒舒適度。
選取在2018 年9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就診治療的PICC 帶管患兒60 例作為研究對象,置管時間(5.1±1.5)個月,平均4.5 個月,年齡1~12 歲,平均6 歲。
1.2.1 PICC 導管維護管理
科室內按照PICC 導管維護標準培訓及考核,做到流程標準化。更換敷料的要求為首次置管后24 h內;透明敷料至少每周更換1 次;敷料有卷邊、脫落、潮濕、污染時應隨時更換[3]。每次維護時操作者密切觀察導管以及皮膚情況并進行記錄。開始無菌操作前測量導管外露長度及患兒雙側上臂圍,操作時,首先更換正壓接頭并正確封管,去除舊敷貼時,妥善固定導管,并以0 角度無張力撕除貼膜,記錄導管的外露長度等,更換PICC 敷料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使用專用維護包,周圍皮膚先用75 %乙醇消毒3 次將油脂和污垢去凈,再用碘伏消毒3 次,消毒的順序需按順一逆一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4],待干后單手持透明敷料,無張力固定,以穿刺點為中心塑形,在更換完畢后給予患兒選擇合適的衣物,注意松緊適宜。操作完畢后將導管外露長度、上臂圍及皮膚情況記錄至維護本或維護單。
1.2.2 導管脫出
護士對PICC 認識不足,在更換時手法不嫻熟,導致置管未有效固定,患兒置管后肢體活動過多,造成了一定的牽拉;置管后導管與周圍皮膚出現(xiàn)間隙,增加脫出幾率。對策: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防止滑脫。使用思樂扣,進行有效固定[5]。加強患兒及家長宣教,更換敷料的同時向其講解導管的重要性,提高有自知力患兒對導管的自我保護意識,指導家長正確為患兒穿脫衣服,護士每日檢查導管及敷料的情況,當敷料出現(xiàn)卷邊、松動、污染、潮濕等情況時應及時更換敷料,如患兒哭鬧煩躁明顯時及時給予安撫及干預[6],加強對患兒看護和監(jiān)管;護士每天核對置管部位、時間、長度,及時發(fā)現(xiàn)導管位置改變予以處理;在進行導管維護時操作標準,將導管固定牢固,避免導管移動位置。
1.2.3 穿刺點出血
通常為導管置入24 h 后更換敷料時穿刺點仍然出血或者進行導管維護時穿刺點有血漬?;純耗挲g小,活動程度及范圍過大增加了出血的風險。在評估穿刺點發(fā)現(xiàn)有出血時,積極對置管維護護士進行培訓,使用敷料吸收穿刺點周圍滲血滲液,保證創(chuàng)面無菌性,促進傷口愈合[7]。若為患兒疾病原因,則積極配合醫(yī)療團隊正確干預。給予患兒家長積極宣教:囑患兒和家長減少置管側手臂活動避免穿刺點出血。
1.2.4 穿刺點發(fā)紅
表現(xiàn)為PICC 穿刺點局部皮膚發(fā)紅、腫脹或伴有分泌物[8]。其中多發(fā)生于透明敷料下面皮膚較為潮濕;敷料出現(xiàn)卷邊脫落,且敷料表面自行粘貼較多膠布。處理時首先評估發(fā)生原因,排除人為因素,可用局部消毒后用浸有2 %醋酸氯己定小方紗覆蓋穿刺點后粘貼透明敷料,48 h 后再次更換,根據天氣及患兒敷料情況增加換藥頻次。
1.2.5 貼膜下濕疹的護理
由于置管時間較長,表現(xiàn)為敷料固定部位或周圍皮膚發(fā)生皮疹或水皰。濕疹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與天氣炎熱,局部出汗有關,也可見患兒為過敏體質,發(fā)生濕疹時給予皮膚科就診,根據皮膚科處方遵醫(yī)囑給予患兒處理,叮囑家長避免讓患兒透明敷料固定部位受熱及潮濕,局部用藥后將藥物固定在局部,同時不影響繼續(xù)應用透明敷料固定導管,以保證導管良好固定避免脫出,便于觀察皮疹進展情況。
觀察兩組穿刺點及周圍的皮膚反應情況,PICC導管有無脫管及局部反應情況發(fā)生等,從患兒的置管依從性、導管及局部皮膚情況護理的滿意度、家屬的認知度情況以及患兒舒適度進行評價。
通過問卷調查,進行滿意情況進行打分,總分100,分為滿意≥80;一般≥60;不滿意<60。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
護理總滿意度,見表1。
表1 60 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
60 例樣本中,其中滿意50 例,一般6 例,不滿意4 例,總滿意度為93.33%。
PICC 置管技術目前在我國已經成熟,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對于患兒更是安全且留置時間長的無痛靜脈通路,為患兒治療提供藥物治療,有效避免藥物對患兒血管造成的傷害[9]?;純耗挲g較小,自我約束能力和依從性差,主訴能力弱,對疾病也沒有正確的認知,在兒童PICC 的護理工作中,提高患兒帶管舒適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直接影響患兒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通過對患兒實施規(guī)范的護理干預,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對患兒體外導管進行有效固定,采取正確的維護方式,能夠有效降低并發(fā)癥。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力,避免患兒創(chuàng)口感染,提高帶管的安全及舒適性[10-11]。
綜上所述,針對PICC 置管患兒,需要采取良好的防護措施,給予規(guī)范及有效的護理能夠有效地提高患兒對于置管的依從性和導管維護滿意度,改善家屬對于導管維護的認知情況,降低患兒置管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提高患兒帶管舒適度。